第34章 爱你,老妈

    近乡情怯,近乡情怯。

    过去许亚林从未体验过这种感觉。

    在那个铁路路网、高速路网均排世界前列的祖国里,即便是由祖国的最南端,去往祖国的最北端,坐高铁也就是一天的功夫,要是换成飞机,半天足矣。

    平时在工作里呢,那不说隔三岔五就能回个家吧。但每个星期,在特定时间开放的网络阅览室里,和爸妈扣个视频电话什么的,还是不难。

    是以,许亚林很难体验到游子远行的乡愁。

    但在原主记忆遗留的同时,其情感、感受也同步被继承过来的许亚林,现在体会到了...

    当墙边的门岗值班室里,传来一声“同志你好,我是樊喜兰,我儿子呢?”的声音后,许亚林竟然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两步。

    这里面,有一部分原主的近乡情怯在,亦有一些令现在的许亚林不知该如何面对的窘迫。

    好在,现在还有足够的时间,给许亚林调整情绪。

    “樊科长,许同志应该就在外面,刚刚我看他站旁边了。樊科长,这访客登记表,麻烦您签下字。”

    “诶,好好...对了,小同志,我问你个事。这通行证,在哪办?找你们警卫连,还是保卫处?噢,对,这是营房科的证明信,我开好带过来的。”

    “通行证您得找保卫处,我们警卫连开不了通行证。”

    “好好,我知道了。谢谢,你啊,小同志。字我签好了,笔我放这...”

    “好,樊科长,需要我们帮你找找许同志吗?我刚看窗户外面,咋人不见了呢?”

    “不用不用,谢谢你的好意,我自己去就行。”

    “那您慢走...”

    躲在门岗值班室外墙后边,一个位于窗户口视觉盲区的角落里的许亚林听着那道仿佛自灵魂里就感觉熟悉的,说话时,明显有因为激动、忐忑而有些磕巴的声音。

    许亚林从未有哪一刻,如现在这般,特别的希望手里能有一支香烟,来帮自己平复一下情绪...

    “亚林,你躲这里干嘛?走了,字..妈已经签过了,你爸去内蒙那边开会了。我这边也还没下班,一会我先带你回家,你休息一会。十一点半左右的时候,你来营房科找我。我这也不知道你今天回来,你爸不在,家里没买菜。中午就去食堂吃一点,晚上妈再下厨,给你接风。”

    “不用了,妈,我晚上就不在家吃了。明天一大早有任务,我今晚得早点回去。”

    “明天就有任务啊?你们陈处长没给你假吗?一天时间,你安顿得下来吗?”

    “给了给了,给了三天呢。今天是最后一天,我这不,打算回来买点米面油盐。几年没回来,城里变化挺大的,我都不知道该去哪买这些东西了...”

    没有许亚林预想中的喜极而泣,或是什么欣喜若狂。

    原本在门岗值班室里,有些焦急地问着自己在哪的老妈,此时反而变得无比平静。那语气,压根不像十年没见,噢不,都不像十天没见。

    就好像是出去玩了一圈的孩子,回来后,正在上班的老娘随意来了一句“中午没人做饭啊,自己去单位食堂吃去”,感觉一模一样。

    可你别说,你还真别说,偏偏就是这种自然,平淡的相处感觉,反而瞬间就让许亚林平静了下来。

    非常自然地跟上老妈的脚步,穿过大院大门边,一个过行人的小门,走进了那个自许亚林记事起,生活时间最久的地方。

    “咱院里那商店地方没变,就在机关小学后边,你还记得位置吧?”

    “记得,妈,你就甭操心了。一会你上你的班,我自己过去买就行。”

    “行,你也大了,妈信你能照顾好自己。诶,你现在住哪呢?船板胡同那里吗?”

    “不是,那边家属院没位置了,局里临时给我安置在南锣那边。”

    “南锣?那不是胡同串子的地方吗?这不是瞎胡闹吗?你不行就回家住,早上坐大一路去上班。”

    “没事,也就是临时...几个月的事。听局里同事们说,下半年就要搬猪市大街去了,诶,妈,这事你听说过吗?真的假的?猪市大街上,那幢15层的楼,真是给民航局用的啊?”

    “八九不离十吧,你们现在办公的那地方,交通部看上了。上面已经答应,回头把你们现在那三层小楼给交通部用了,所以搬是肯定要搬的。但最终能不能搬到猪市大街去,那可说不准...首都第一高楼,盯上它的单位不在少数。”

    一马当先走在前头给许亚林引路的樊喜兰果然没让许亚林失望。

    妇女同志本就能八卦,何况是这机关大院里的妇女同志?像这种...你说和空军搭边吧,有点,但实际上却不怎么搭嘎的事情。

    许亚林心里门清:这民航局搬不搬家,搬哪去的事,问自己老爹都没用。

    毕竟空军如今在民航局里,也只是负责一些人员管理、还有导航台、航空站的建设、运营等问题。至于民航机关到底会搬哪去,怎么从别的单位手里抢下好地段...

    这些事,空军可没那闲心管这“后娘养的”民航局。

    “那不就结了嘛,也没几个月好过了...”

    笑着应和上老妈的话语,为了让鬓角已经变得有些花白的老妈放心,许亚林犹豫了一瞬后,又开口补充道:“实在不行,我再回来住段时间呗。刚刚我一想也对,从咱们这坐公交去市里,一条大直线就去了,就是这公交车票,还挺贵的,去来每天得二毛呢。”

    “你要是回来住,那就办个月票。一路的市工月票,我记得就三块钱,这几年不知道涨没涨,反正顶破天也不会超过三块五。”

    “还有这好事呢?”

    “你还不知道?蒙谁呢?小时候就你喜欢撺掇你大哥、二哥偷家里的票溜去城里玩。算了,妈这几年也大概能想明白你是怎么想的,我也不强求你回来住。”

    随着家属区越来越近,樊喜兰的脚步也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慢了下来。

    很明显,作为一个母亲,她不想这么快就和儿子分别。但工作...虽然营房科基本属于后勤口的清水衙门,平时闲得一批。

    可该说不说,在樊喜兰这些老一辈人的身上,革命工作四个字的分量那是相当重的。

    哪怕营房科平日里没什么正事要办,但他们一般情况,也绝不会早退、旷工。甚至就连请假,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六零后都不知道请假两个字怎么写,你别说更老一辈,乃至好几辈的人了。

    “你二哥走了,我们想把他带回首都,他也不回来。你大哥呢,现在又主动请缨,去了边防部队...别说见着人了,一年到头,能看到两封信,知道他平安无事,这就是最好的喜报了。”

    “你爸那人,你也知道,从打仗那会,就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他可以忍着不见儿子,我忍不了...妈不指望别的,每个月,你就回来吃顿饭,不过夜都可以。让妈多看看你,好不好?”

    “好,我记下了。妈,你快去上班吧,家里钥匙给我,然后告诉我几号楼就行。这边,基本没什么变化,我能找着路。”

    听着老妈忽然之间的真情流露,许亚林说不出什么煽情的话。只能在心里记下这事之余,尽可能以一种自然的态度,来缓解老妈的感伤。

    这一种,说起来,也是跟老妈这一路上强撑着的表现,现学现卖来的。可该说不说,效果不错。

    肩头微微抖动过两下后,樊喜兰恢复了镇静,笑骂道:“三号楼,几年前就搬了。平时我给你寄的信,你都不看的是吧?有你这样当儿子的吗?”

    “看了看了,哪能没看呢。但这不是,平时要学得东西太多了嘛。飞行上的各种图表、仪表,天天复盘、学习、复盘、学习的,一忙起来,我就给忘了。”

    讪笑着接过老妈递来的家门钥匙,许亚林看着老妈笑骂的样子,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一头漆黑秀发的,每天都会准时等在小学门口接自己放学的老妈。

    许亚林说不出“爱你,老妈,明天见”这样的话,可这心里,也希望老妈能一直保持现在的笑容...

    念及于此,许亚林似乎也找回了记忆中,当年那个小皮猴子的感觉:“诶,妈,三号楼,我没记错的话,那是军职房噢?他这都升了,你咋还原地踏步呢?”

    由于此时尚且还未取消军衔制,以及老妈还在上班的缘故。

    许亚林一眼就认出了,老妈肩上扛的,和自己同款的空军大尉肩章。与后世的军衔不太一样,55式的军衔中,尉官从少尉到大尉一共有四级。

    这在后世已经消失的大尉,基本相当于后世的少校。并非连职衔,而是营职衔。

    只是因为缺乏资历章的缘故,许亚林倒是不能判断出,老妈如今是正职的营房科科长,还是副职的营房科副科长。但不管是哪一个,以樊喜兰的年纪来说,这级别都不算高。

    “边去,少拿你妈开涮。多大人了,有点个正形...你爸多少本事,你妈才多少?能有这差事不错了,咱可不想讨人嫌啊,没那三两三,就不上他的梁山。”

    “尸位素餐的事,你妈不干!再说了,都多大岁数了?你爸明年就退休了,我再过两年也退了。这两年,你抓点紧,赶紧把婚结了。到时候妈就专门逗孙子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