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务实的思考

    “更加麻烦的地方,还在一个定量的问题上。咱们的粮票,每个月只有多少,你也清楚。”

    “30斤...”

    许亚林,这一次是真的沉默了。

    国家干部,不分级别,只看单位。县以上机关单位每月30斤左右;区县以下基层机关,边远地区单位,则会略高一点,33斤左右。

    其中细粮粗粮的比例,大致在3:7。

    如果只看钱,自己不缺。近一百块的月工资,在这年头足以养活很多人了。可定额配给、统销统购的存在,才是真正制约农村人口往城市流动的根本问题。

    哪怕自己以后天天吃食堂,将自己的定量全部拿出来。那也只能养活赵姑娘一人,或者说,再算上自己外出执飞时,去各地用钱买回来的那点点粮食,东拼西凑一下。再拿这些粮食和自己定量中的30斤一块凑一凑,勉强养活老青小三个人...

    不说吃得多好,起码饿不死。可一旦这么做了,那自己孩子的口粮,从哪来?

    除非,自己忍心将他们全部丢在农村,甚至就连赵姑娘,包括赵姑娘的家人,全部留在农村。只要他们在农村里,那么即便是没有粮票,生产大队的供给配额也是有的。甚至,包括自己此前想的,什么拆迁...想当拆一代的爹,这些崽子们也得留在农村。不然的话:

    你人都不在农村了,地从哪来呢?

    要知道,现在才1964年,距离改开后的大基建时代到来,足足有三十年。那可不是三年,试问一下,自己真的能下得了这个狠心将自己未来可能到来的子嗣都丢在农村吗?

    或者说,即便自己知道,等他们出生后,只需要苦个二十多年。往后四五十年都是享福,可这话,又有谁能理解呢?

    在自己未来的子女们眼里,如果自己真把他们全部丢在农村的话。可能在他们看来,那就是他们自己那個当飞行员的老子,只顾自己吃香喝辣,根本不管他们兄弟姐妹的死活...

    这样发展下去,即便真等来了所谓的拆迁,所谓拆迁后的好日子。

    自己还指望人给你孝敬什么劳子、迈子?

    不,甚至都不用提那遥远的未来。就说眼下:嫁给一个城里人,结果却不跟人进城...

    这事怕是赵姑娘,或者赵姑娘家人那里就会第一个不理解。

    “年少时的冲动是正常的,但是阿林啊,这话你可能不爱听。这生活、过日子,那是不能冲动,得精打细算的。你明白吗?”

    终于在许亚林的脸上,见到了彷徨的神色,徐机长悄悄在心里松了口气。

    “唉,我明白的。机长,其实我没有你和荣哥想象得那么...感情用事。”

    默默地拨动了一下鱼竿,将钓钩换了个位置后,许亚林幽幽地说道:“我一直都不否认,赵姑娘的外表很吸引我。就和城里常见的那些麻花辫不一样,让我眼前一亮。这种感觉会催生出一种,让我想要更多了解她的想法和欲望。这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要和她发生些什么...到现在为止,我都和没她说过两句话,你说情感深厚,那是开玩笑了。”

    “你能想明白这些,那最好不过。”

    “是啊,但我也...嗯,有些不好说的理由和想法。比如,机长,你说...如果我和那赵姑娘之间,有了进展后,我不给人接到城里呢?”

    “嗯??”

    一声蕴含着浓烈疑惑的鼻音,从徐机长的鼻腔里哼出:“你刚刚说什么?”

    “我说,不接她出农村。或者说,两头跑一跑,地里的活,该干还是干,该种的,也继续种。”

    “你疯了?”

    “没有。”

    许亚林连连摆手:为了保证一家人的存活,以及对未来拆迁时的那份天降横财的贪恋。这个想法成因,自然是没法说的,可换个角度...

    “我是这么想的:客观上呢,定量问题。只靠我一个人的定量,的的确确,养不活那么多人。所以,必须得有人回到农村;这主观上呢,其实我想您也知道,咱们现在为什么要搞这个统购统销。”

    “为了工业化建设..唉,农村苦啊,农民更苦。”

    果然,徐机长的回答没有令许亚林失望。或许是得益于飞行的这份工作,经常能够和一些地方、乃至首都里的高级干部打交道的缘故,徐机长的眼界并不低。

    表面上看,统购统销是因为粮食不够。可粮食为什么不够?

    这个问题,在后世人眼里很明显:因为国家需要拿农民的农业劳动剩余,用来出口,以换取工业化基础建设中所必须的工业设备、器材、以及生产技术资料等等。

    这个说法说得太白,会显得很残酷。但这也是一个落后国家的无奈:在世界秩序还没定型时,昂撒海盗们靠着掠夺完成了工业化必须的资本积累,然后他们脱去三角帽,披上燕尾服,高喊着文明,堵住了其他国家走这条路的途径。

    抢,是没法抢了;那借呢?

    “红行”换了行长,看你不顺眼,宁可把钱丢到路边喂狗,都不借给伱;“蓝行”本身就和你不对付,更是不可能借钱给你。

    抢不到、又借不到。那想要钱,就只能压榨自己...

    这就好像一个人,想要创业。需要启动资金10万,但他的月工资只有5000块。一天三顿饭,五十块钱,每月一千五;房租一千五;再去掉水电、话费等等必要开支五百后,每月能攒1500块,一年能攒1.8万元。需要近五年多的时间,才能攒够这笔启动资金。

    但他又等不了那么久,贷款又贷不到,抢劫还要进去坐牢...

    于是乎,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忽然意识到:一天好像只吃两顿饭,也不是活不了?住的房子差一点,也不是活不了?

    将这个个人的无奈放大些,便是眼下,国家的无奈。

    “无工不强”,工业的发展是必须的。而一个农业国,所能出口的产品,除了那可怜的农产品外,又还有什么呢?

    而为了保证,既有可供出口的农产品,又要满足国内的人口消耗。这粮食产量,粮食的生产,就是国家必须要调控和把控好的关键所在。

    进而,放任农村人口,也就是农产品的生产者肆意流动,这肯定是不可能,也是不行的。如果农村人全跑进城了,这粮食生产谁来做?国家还拿什么去换工业设备?

    与此同时,由于华人骨子里就爱囤东西的仓鼠习性。为了保证其不会藏下劳动剩余,统购统销的办法便应运而生。而粮票,作为统购统销的伴生物,自然也就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之上。

    同时,粮票还能作为一个限制农村人口外流的方法,把住人口流动的关卡,可谓一石二鸟。

    “是啊,咱们得要工业化啊,没有工业的国家,始终不能称为强国。所以,我刚刚就在想,如果我凭借一己之私,非要将人从农村带去城市,这岂不是也在给国家发展、国家建设添堵?”

    “现在说这些,可能有点远了,甚至说是有点不着边际。毕竟,我和那赵姑娘八字还没一撇,人也不一定就看我看对眼了。但我只是说,一种可能哈,就当是咱们现在没事干,吹吹牛逼。”

    “如果真的,我和赵姑娘成了。那咱们感情归感情,生活归生活,该种田种田。后面我有空了,我也去田间地头帮帮忙啥的,这是不是...又能解决定量不足的问题,又能,不妨碍国家发展的大业,还能...”

    还能巧妙地拿住土地,等未来拆迁?

    许亚林想着想着忽然就有些莞尔。

    现实世界里的人,想法总是复杂的。说一门心思为国奉献,完全不图回报?这不太可能;可全部两眼向钱看、向厚赚,完全不管国家发展战略,这显然也不符合许亚林内心的道德期许。

    但像这种,既能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又能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操作。那在许亚林看来,这就完全可行了嘛~

    至于什么飞行员下地干活这种问题,对两辈子都没干过农活的许亚林,说干农活很苦很累?对不起,他现在没概念。他眼下的脑子里也只有“五七宣言”中的“学农、学工、学兵”...

    什么叫特么的政治正确啊?!

    什么叫一石二鸟啊?

    既不破坏国家发展战略,又能满足自己那还不算坚定的和赵姑娘成家的欲望,以及未来当个拆一代他爹的梦想。想想就美得很。

    然而,这种想法,在徐机长听来,简直就是滑稽:“别还能了,这会你觉悟倒是高了。可你想过没有,咱这人民群众,能有这么高的觉悟?”

    “你一城里人,还是飞行员,你娶了一农村姑娘,还不给人带进城...这都不要说人家里人怎么想了,光村子里的流言蜚语都够你喝一壶的。”

    “什么你压根就没想和人好好过日子;什么人姑娘就是你养在外面的小儿;什么...”

    “得得得,这些我也想过,所以,我这不才说,八字没一撇嘛。”

    “别撇啊,拉的了。要我说啊,收收心,先把工作干好,找媳妇这事,就踏踏实实找个城里姑娘。诶,咱们组里,沈淑就不错啊。”

    虽能听出来,许亚林这内心里还是没死心。但听见许亚林的确是有在认真分析情况的徐机长,总体还是满意的:既满意许亚林面对一个农村姑娘都会认真考虑,而不是随便玩玩、占个便宜就跑的人品;也满意其还知道脚踏实地的考虑实际问题的务实。

    于是,徐机长下意识地就想到了另一个人选:“沈淑那姑娘,虽然性子刁蛮了点,但我也看了人半年了。这人品方面还是没问题的,也明事理,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