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从开飞机开始 > 第59章 国产仪表着陆系统

第59章 国产仪表着陆系统

    “你不知道?”

    一前一后,两道惊奇之情浓郁到溢出的声音顺序响起。许亚林就看到,面前两个大佬同时冲着自己瞪起了眼睛。

    “安全58系统,哦不,应该说是林工之前搞出特高频定向仪,最早在张贵庄试验时,就是你们徐机长配合完成的,他没和你说过这个东西,然后聊起过林工吗?”

    潘主任的话音先起,而后,张处长仿佛想到了什么,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看这样子,怕是没说。应该是老徐那边觉得没必要说吧,‘安全58’是个比相式的仪表着陆系统,他们飞的DC-3没法用啊。”

    “额?咱们民航现在也有盲降系统了吗?”

    瞧瞧自己听见了啥?

    仪表着陆系统?

    在1964年的初春,听见这年头的民航机场已经有了仪表着陆系统,还是在刻板印象中,还算贫瘠的祖国机场上。这种感觉,就有点像听见“耗子提刀,满街找猫”似的魔幻感。

    如果这会就已经有了仪表着陆系统(中文简称盲降,英文ILS),那自己看过的那么多次落地:那种只有一个NDB台提供方向指引,然后机组对着手册确定下降率、高度,并且通常决断高都在200多米的着陆...算怎么一回事?

    要知道,根据ICAO的规定。最低级的一类盲降,决断高都能下放到200英尺,即60米的高度。也就是说,在飞机下降准备着陆时,只要没达到六十米的高度。

    无论飞行员是否能目视跑道都无所谓,只要跟好指引,到了六十米高度时,未见跑道再加油门,拉起复飞就行。而在许亚林此前这一个多月的飞行中,基本上每次落地,决断高度都在200米左右。比一类盲降标准足足拉出了三倍以上。

    换而言之,这盲降,121机组压根就没有飞过!

    “盲降?这個简称倒是有意思,小许啊,你这不干飞行,干文书应该也是个好手啊。”

    “哈哈哈,有是有了,不过你们组的老飞机用不了。”

    彼此相视一笑后,潘主任主动开口解答起了许亚林的疑惑:

    简单来说,国际上这会还算是先进技术的仪表着陆系统,国内的确买不到。不仅仅是全套的仪表着陆系统人家不卖,就连最基础的定向仪(DF),准确来说是特高频定向仪(UDF),国外都对华禁售。

    这定向仪,许亚林倒是知道。其性质上,和无方向信标,即NDB导航台的作用类似。都是只能给天上的飞机,提供一个方向指引。除此以外,距离、高度等信息,全部没有。

    而NDB台的工作频率通常只在190-1750kHz这个区间内工作,在无线电频率上,处于低频和中频摇摆的尴尬处境。较低频率的信号,固然有较好的空间传输效果、受天气影响小、辐射较弱,不容易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等等优点。但传播距离相对较短、带宽较小,频段资源紧张等等劣势也不容忽略。

    尤其是低频信号穿透性较差这一点,非常容易受到地形与建筑物的干扰,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与空中飞机的接收。再加上,只有中低频无线电导航,也做不到全国无线电导航网络全覆盖的要求。

    于是乎,特高频定向仪,便成了当时普遍还只有中低频无线电导航设备的华夏民航,最急缺的设备。“安全58型”仪表着陆系统的工程师,应运而生。

    也是得益于林工的特高频定向仪,现在许亚林才能在空中几乎时时刻刻都能收到地面台发来的信号,时刻都能非常清晰的判别自己在空中的方位。

    与此同时,仅有这些导航设备的华夏民航固然保证了飞机在空中的安全。可在着陆阶段,无论是在夜间低能见度,还是复杂天气存在时,都没有一个较好的应对办法。为了保证安全,那就只能限制飞机的使用频率,不能落的就不要落,甚至干脆不要起飞。

    这么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有人发现:以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运输机、客机伊尔-14为例,这花了大价钱购来的飞机,日均利用率还不到2个小时。

    这特么能忍?!

    这种颇似“手里有根天叶,但是没火点燃”的局面,谁看谁急。

    于是乎,在尝试购买,结果发现这玩意在“禁运名录”里以后:仪表着陆系统的自主研发,就被提上了日程。并最终于1958年,几乎是靠纯手工搓出了这么一套仪表着陆系统。

    “当时这套系统被放在了上海龙华机场试用,结果非常好。不仅能满足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一类仪表着陆标准,与国外的设备相比,咱们这个系统的组成设备,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耗电量也更小。可以说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仪表着陆系统了。”

    “但因为当初是为了提高伊尔-14的使用率嘛,加上咱们这苏联的飞机多。所以,这套系统在设计上,就没有用由英国佬捣鼓出的比幅式原理去设计,而是用的苏联比相式。结果,这中巴通航,巴方飞的是707,与咱们的系统不匹配。于是,从去年开始,科研所无线电研究室的同志们,就在林工的带领下,开始对咱们原有的‘安全58’进行改造,以便和波音707进行匹配。”

    (比幅式原理图:两侧信号的强度差来确定飞机相对正确航向道的位置。左边信号强度大则偏左,反之偏右。比相原理则是用相位差来确定,左边相位领先意味着飞机离左侧发射台近即偏左,反之偏右。)

    “行,我明白了。这也就是说,在无线电导航这一块,尤其是着陆部分。飞LS的话,暂时还得以苏联的飞机为主。”

    为了满足中巴通航的需要,而进行升级改造。这不都不用猜,首批可以适配欧美飞机的比幅式仪表着陆系统,即那“安全58-1型”,必然是优先供给上海虹桥机场与广州白云机场。

    “是啊,这一点已经确定了,现在没什么好谈的必要。加上用伊尔-18来飞,也没这么多麻烦事。这新款的飞机上,本身就装备了长波信号接收机,不用像我当初飞康维尔那样,还要单独加装。”

    笑呵呵地解答了许亚林对于仪表着陆系统的疑问后,话题重回正篇。

    由于西南地区,地形复杂的缘故。哪怕现在有了长波导航的存在,依旧存在比平原地区更大的损耗率。于是,根据地图上,三座机场所处的位置关系,几人很快就划定了几块,可能出现无线电信号逸散、或是接收不良的区域。

    接着就是讨论,飞机在进入该空域时,应该怎么飞,才能飞得安全。

    两个大佬级飞行员当面,无论是理论储备,还是实践经验,人家都不缺。是以,在这一部分的问题讨论中,许亚林可谓是全程插不上话,只能默默地旁听,默默地学习。

    倒也不能说无聊,只是这场面,许亚林总感觉有点不对劲。

    起码就飞LS这件事,人家该试航试飞的,早都开始试验了。不说根本不用自己提什么建议,就说现在,在具体事项,应该如何执行的初步探讨上,同样不需要自己这么一个完全没飞过高原的飞行员给人指手画脚什么。

    所以,张处长之前说,叫自己来聊聊开航LS的事?

    这聊的是啥?

    在许亚林自己的感受上,他更像是来这听了一场“学术高峰论坛”...

    听听台上的专家思想碰撞,然后老老实实坐在台下看看那些思想的花火。

    谈不上失落,只是有点奇怪。

    这种学习的机会,为啥会落到自己头上?

    一直到饭局结束,在月明星稀的夜空下,许亚林与潘主任并肩走在归家的路上。

    潘主任忽然开口,问了许亚林一句:“小许,听老徐说,你对我们这些人...没什么看法?”

    “看法?潘主任,您是说?”

    “GMD。”

    面对许亚林的疑惑,潘主任面无表情地吐出了三个字。

    不知为何,在这一刻,许亚林突然想到了下午散会时,徐机长的那句“好好表现”。莫非,徐机长那句话不是客套,甚至,他都不是在让自己...在张处长那里好好表现,而是在这会?

    “能有什么看法呢?古代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哪能想那么多有的没的。”

    许亚林不知不觉间放慢了脚步,对一个工科生来说,许亚林并不喜欢讨论这些所谓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他感觉:有点虚得很...

    “作为炎黄子孙,我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所以我认为:只要是为,将敌人从这片热土上驱逐出去做过贡献,出过力。没有把枪口和屠刀对准过自己同胞的人,无论其所属哪个阵营,在我眼里,都是炎黄子孙,都是大好的华夏儿女。”

    低沉中略带愁绪,舒缓中又带着一丝担忧的声音,让许亚林的话语听上去格外真诚。

    “你能这么想...很好...”

    潘主任的手,忽然搭上了许亚林的肩头:“但有些人,可能不会这么想。”

    “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一些不太好的风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