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工业券即将发行
到市区,林烨提议去公园消遣。
林飞扬脑中自然浮现出上次处决犯人的画面,心里难免还有些后遗症,却也没说出来扫兴。
一行五人买了票。
幸好这次没有遇到刑场……就算不去看热闹,光是听到枪声,都挺膈应人的。
只是这深秋初冬,公园里树叶鲜花都败落的差不多了,偶有几颗枫树,也是孤零零的,一点没有火树银花的景致。
游客也没有几个,只远离湖畔的四角亭里坐着几个老头儿,摆开棋盘正有来有回,旁边围观者有一人指指点点,一会儿‘别下这呀’、‘害,你这是死期’、‘瞧,马被吃了不是’……
林飞扬听着,倒也感觉是个乐呵。
临中午,从公园出来,林飞扬骑车带路,带着弟弟妹妹们杀向老京城最赫赫有名的全聚德,大手一挥点了四只大烤鸭。
饭店里,食客不多也不少,隔着一桌儿,坐满了一半人,形形色..色、男女老少。
有衣着光鲜亮丽、看着就很有身份地位的精英,也有棉衣袖口都脏的一层乌光发亮的普通人,甚至还有一桌操着英语的白种人,间或有个京普卷舌腔,让林飞扬觉得颇有喜感。
小小厅堂中映照出时代的缩影。
人人互相之间都是同志,连外国人都要入乡随俗,阶级和贫富差距并没有被看作彼此拉踩的矛盾,这是个真诚且纯粹的时代。
几人边吃边赞,这百年老招牌就是不同。
食物虽好吃,但林家几人也不至于满嘴流油,吃有吃相,不像邻桌,那真叫一个夸张,个个饿死鬼来投胎一般。
不过也没人笑话他们,社会现状就是如此,国家还不够富裕,人人都勒紧了裤腰带,偶尔出来开开荤、打打牙祭,表现理应如此。
吃了一顿饱的,从饭店出来,兄妹几个从南至北溜了一圈,又去到东大周,准备逛百货商场。
“大楼每一层都有时钟,四点在大门口集合回家,再迟天就要黑了,大伙都知道吗?”
交代着,林烨拿出四张大团结,一人手上塞了一张。
弟妹仨乐呵呵的,平时林母可不舍得给他们太多零花钱,也就够买文具,偶尔抓一把花生。只有李炜想也不想就要拒绝,被林飞扬锤了一拳头。
“都说了,今天全部我花钱,你跟我客气啥?”
百货楼里一二三层一如上次,柜台挨着柜台,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客人摩肩接踵,好不热闹,林飞扬有种上辈子逛全国有名的小商品市场的即视感,个中区别或许就是东大周这些摊位每人会扯着嗓门卖吆喝。
售货员都是铁饭碗,拿工资吃商品粮的人,不像几十年后,底薪一点点,全靠本事赚抽成。
林飞扬看个热闹,便走上四楼。
第一眼就看出了变化。
这层界限分明的被重新规划成几大区域,衣服鞋帽等织品区,锅碗瓢盆等工业品区,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大物件自成一区。
旁边通往再上一层的楼梯口也挂了块招牌,写着外汇产品专门层。
林飞扬看这变化,默默点头,只觉得舒服了许多。
上次来时,凤凰牌和飞鸽牌自行车柜台隔着老远,南北两地出品的手表也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更不用说卖工装的和中山装的恨不得分家而立,让买东西的人不得不跑的满头大汗。
径直来到织品区。
这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院里水缸早上结的冰也一天比一天厚,林飞扬打算一次为家人买齐围巾、手套和帽子。
几十年后的年代剧里,似乎特色就是衣服装饰色彩单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需要几百平方作为专卖区,除了单一色调的产品外,各种拼接、条纹、斑点,甚至花样,都应有尽有。也亏的林飞扬清楚知道家人喜好,否则真的会挑花眼。
拿着大堆羊毛围巾、手套、袜子以及棉毛冬帽来到柜台结账,售货员小哥笑嘻嘻的凑上前来。
“这位同志,你买的这么多,拿的回去吗?”
“嘿,这可真丰富的,啥颜色都有,你一人一天用一套,也要一个星期才换一次吧?哟,还有女式的……”
“不是兄弟我说,你是给对象买的东西吧?啧啧,看着都让我打心里羡慕。”
遇上了个自来熟话唠售货员。
林飞扬边从兜里往外掏钱,边笑着回应。
“我骑车来的,还背了包,也没买其他东西,全塞包里也装的下……”
“我还没对象呢,家里人口多,这不天气冷了,趁着周末,把这些东西一次买齐,一条围巾抵得上半件棉袄呢。”
小哥算着账,也不忘嘴上像机关枪一样往外吐字。
“同志,我看你长的挺帅的,比我这歪瓜裂枣强了不知多少倍,你啥工作呀,还找不到对象?咱可不年轻啦,放在公社,咱这年龄早就当爹不知道多少年咯!”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侃着,林飞扬也不恼,难得碰上一个健谈的陌生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上辈子几乎从没遇到过。
“同志,一共一百三十八元……我跟你说,幸好你来得早,看到这变化没有?”
小哥拿过林飞扬递给的钱,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开口:“再过一段时间,买这些东西都要凭票……那什么来着,对了,工业券……都要凭工业券购买。”
“来的迟了,手上没券,这老些东西,你可买不走……”
林飞扬恍然,票证时代将要进入工业券阶段了吗?
他回首四顾,这层除了自行车、收音机等大件,现在需要专门的票才能买到,其余大半商品目前都是有钱就行,等推出工业券后,其中又有大半会被归类为工业生产产品,需要工业券才能购买。
林飞扬庆幸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这些玩意儿倒是都可以从空间中找到替代品,但无疑就算往外拿,也没法解释清楚来源……
之前农林大学实验室的借口也不好使,哪家农林大学还会生产衣帽的呀?
林飞扬脑中自然浮现出上次处决犯人的画面,心里难免还有些后遗症,却也没说出来扫兴。
一行五人买了票。
幸好这次没有遇到刑场……就算不去看热闹,光是听到枪声,都挺膈应人的。
只是这深秋初冬,公园里树叶鲜花都败落的差不多了,偶有几颗枫树,也是孤零零的,一点没有火树银花的景致。
游客也没有几个,只远离湖畔的四角亭里坐着几个老头儿,摆开棋盘正有来有回,旁边围观者有一人指指点点,一会儿‘别下这呀’、‘害,你这是死期’、‘瞧,马被吃了不是’……
林飞扬听着,倒也感觉是个乐呵。
临中午,从公园出来,林飞扬骑车带路,带着弟弟妹妹们杀向老京城最赫赫有名的全聚德,大手一挥点了四只大烤鸭。
饭店里,食客不多也不少,隔着一桌儿,坐满了一半人,形形色..色、男女老少。
有衣着光鲜亮丽、看着就很有身份地位的精英,也有棉衣袖口都脏的一层乌光发亮的普通人,甚至还有一桌操着英语的白种人,间或有个京普卷舌腔,让林飞扬觉得颇有喜感。
小小厅堂中映照出时代的缩影。
人人互相之间都是同志,连外国人都要入乡随俗,阶级和贫富差距并没有被看作彼此拉踩的矛盾,这是个真诚且纯粹的时代。
几人边吃边赞,这百年老招牌就是不同。
食物虽好吃,但林家几人也不至于满嘴流油,吃有吃相,不像邻桌,那真叫一个夸张,个个饿死鬼来投胎一般。
不过也没人笑话他们,社会现状就是如此,国家还不够富裕,人人都勒紧了裤腰带,偶尔出来开开荤、打打牙祭,表现理应如此。
吃了一顿饱的,从饭店出来,兄妹几个从南至北溜了一圈,又去到东大周,准备逛百货商场。
“大楼每一层都有时钟,四点在大门口集合回家,再迟天就要黑了,大伙都知道吗?”
交代着,林烨拿出四张大团结,一人手上塞了一张。
弟妹仨乐呵呵的,平时林母可不舍得给他们太多零花钱,也就够买文具,偶尔抓一把花生。只有李炜想也不想就要拒绝,被林飞扬锤了一拳头。
“都说了,今天全部我花钱,你跟我客气啥?”
百货楼里一二三层一如上次,柜台挨着柜台,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客人摩肩接踵,好不热闹,林飞扬有种上辈子逛全国有名的小商品市场的即视感,个中区别或许就是东大周这些摊位每人会扯着嗓门卖吆喝。
售货员都是铁饭碗,拿工资吃商品粮的人,不像几十年后,底薪一点点,全靠本事赚抽成。
林飞扬看个热闹,便走上四楼。
第一眼就看出了变化。
这层界限分明的被重新规划成几大区域,衣服鞋帽等织品区,锅碗瓢盆等工业品区,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大物件自成一区。
旁边通往再上一层的楼梯口也挂了块招牌,写着外汇产品专门层。
林飞扬看这变化,默默点头,只觉得舒服了许多。
上次来时,凤凰牌和飞鸽牌自行车柜台隔着老远,南北两地出品的手表也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更不用说卖工装的和中山装的恨不得分家而立,让买东西的人不得不跑的满头大汗。
径直来到织品区。
这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院里水缸早上结的冰也一天比一天厚,林飞扬打算一次为家人买齐围巾、手套和帽子。
几十年后的年代剧里,似乎特色就是衣服装饰色彩单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需要几百平方作为专卖区,除了单一色调的产品外,各种拼接、条纹、斑点,甚至花样,都应有尽有。也亏的林飞扬清楚知道家人喜好,否则真的会挑花眼。
拿着大堆羊毛围巾、手套、袜子以及棉毛冬帽来到柜台结账,售货员小哥笑嘻嘻的凑上前来。
“这位同志,你买的这么多,拿的回去吗?”
“嘿,这可真丰富的,啥颜色都有,你一人一天用一套,也要一个星期才换一次吧?哟,还有女式的……”
“不是兄弟我说,你是给对象买的东西吧?啧啧,看着都让我打心里羡慕。”
遇上了个自来熟话唠售货员。
林飞扬边从兜里往外掏钱,边笑着回应。
“我骑车来的,还背了包,也没买其他东西,全塞包里也装的下……”
“我还没对象呢,家里人口多,这不天气冷了,趁着周末,把这些东西一次买齐,一条围巾抵得上半件棉袄呢。”
小哥算着账,也不忘嘴上像机关枪一样往外吐字。
“同志,我看你长的挺帅的,比我这歪瓜裂枣强了不知多少倍,你啥工作呀,还找不到对象?咱可不年轻啦,放在公社,咱这年龄早就当爹不知道多少年咯!”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侃着,林飞扬也不恼,难得碰上一个健谈的陌生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上辈子几乎从没遇到过。
“同志,一共一百三十八元……我跟你说,幸好你来得早,看到这变化没有?”
小哥拿过林飞扬递给的钱,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开口:“再过一段时间,买这些东西都要凭票……那什么来着,对了,工业券……都要凭工业券购买。”
“来的迟了,手上没券,这老些东西,你可买不走……”
林飞扬恍然,票证时代将要进入工业券阶段了吗?
他回首四顾,这层除了自行车、收音机等大件,现在需要专门的票才能买到,其余大半商品目前都是有钱就行,等推出工业券后,其中又有大半会被归类为工业生产产品,需要工业券才能购买。
林飞扬庆幸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这些玩意儿倒是都可以从空间中找到替代品,但无疑就算往外拿,也没法解释清楚来源……
之前农林大学实验室的借口也不好使,哪家农林大学还会生产衣帽的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