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飞扬人生 > 第33章:离谱的祖父家

第33章:离谱的祖父家

    (阅前提醒:剧情需要,这章多少有些离谱,算是补充一下设定,也是后文剧情的伏笔)

    林杨夫妻两人,严格来说,并不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具体点,他们老家是州河省境内,距离京城西北方几十公里外的农村。

    林毅昭出生的村子,现在叫做龚桥沟大队,杨允则出生邻村,现在叫做杨江大队,其上头公社下属十来个村子,因为龚姓和江姓人口最多而得名。

    沿路,两侧农田都已经荒了,有些土层开裂,时不五时,可以看到半大孩子们七八成群,趴在田埂边抓田鼠。

    这种小动物成群结队,也不冬眠,即使大雪天也会出来活动,秋收后,田里一马平川,最是容易暴露出小家伙们的洞穴。

    现在公社都在吃大锅饭,但一餐不如一餐,从一开始顿顿有肉、有馒头,到现在,一碗面糊糊或稀粥,扒拉一小蝶咸菜,再来俩棒子面窝窝头。

    田鼠肉虽不多,但烤熟后能吃出野兔肉的风味,若是挂在烟囱里做成熏肉干,放点油、加入辣椒爆炒,那滋味,吃过的都说好。

    小车继续开,到一条岔路停下来,再往前,只剩下两尺宽不到的田埂,还有水网交错,车是开不过去的,只能停在这儿。

    “从这里就各回各家,大家伙对下表,下午三点再在这里集合。”

    大早上天不亮,七点就从院里出发,现在是快十点,下午三点往回赶,时间上刚好,再迟,天就要黑了。

    “宋钰,麻烦你啦!”

    林毅昭说着感谢的话,宋钰连连摆手:“林叔,不麻烦的,那我去县城吃点东西,咱们下午再见。”

    这荒山野岭的,自然不可能把车丢在路边,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宋钰这个司机驾车离开,最近的县城四十多里,宋钰吃个午饭,还可以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再开车来接。

    和妻子女儿分别,林毅昭带着俩儿子往西边走,杨允则带着俩女儿往北边走。

    不过二十几分钟,就看到人烟,几十栋土瓦房,间或夹杂几栋茅草顶屋子,如此看来,大队上条件并不算多差。

    林飞扬上一次来龚桥沟村,还是好几年前,对祖父一家印象只只停留在记忆中,只记得林父兄弟除了他还有五个,最小的兄弟因为婆媳矛盾分家,其余四家二十几口人,都挤在同一个院里。

    院里四栋房,进门最大的一栋居住着大伯六口和祖父祖母,其余三栋都是后来扩建,给其他三个叔伯结婚。

    “奶!三叔回来了!”

    几个小姑娘,小的五六岁,大的和林果差不多,正顶着严寒玩儿跳格子,旁边一和林飞扬差不多年龄的姐儿们笑呵呵的看。

    她听到院门打开,转过头,脸上兴奋,嘴里冲着屋内大声喊。

    这是林飞扬大堂妹,林兰花,只比林飞扬小几个月,是大伯小女儿,其大姐林梅花早已嫁去了邻村。

    说来也巧,林梅花的婆家,正是杨允的大哥,林飞扬的大舅。

    按理说,林杨两家两代人、两门喜事,这是亲上加亲才对,但现实,两家人形同陌路,不仅如此,甚至两村打架时,两家男人也会找上对方,彼此间打出狗脑子来。

    原因还出在林毅昭这个三儿子身上。

    家里好不容易出了个干部,祖父母两个想去京城享福,杨允刚开始是赞同的,把老两口接了来。

    但也不过住一起三月不到,婆媳关系就降到冰点,祖母龚林氏对待杨允、林楚、林果三女那是看不顺眼就骂,林毅昭疼媳妇和女儿,和老母亲顶了几次嘴,这厮气不过,趁着儿子工作时抄起扫帚对俩孙女一顿好打。

    最终在景钢厂保卫科调解下,就和院里蔡双双她那寡妇娘一样结果,老两口被送回农村,林毅昭也没阻止,反正家里兄弟多,父母也不会吃苦。

    但老两口气不过,也不怪儿子,将怨气全撒在杨允身上,带着龚桥沟村里一群老少爷们打上杨江村讨说法。

    杨家哪里会惯着他们,都欺负到头上来了,虽然杨允是个女娃娃,但老杨家不仅会做人,还爱女儿啊。

    比人多,人村里半个村都姓杨,老林家自然吃了个大亏。

    从此两家老死不相往来。

    至于林梅花为什么会嫁给杨允的大侄子,那是人家被逼离家出走,正好遇上杨景春,王八看绿豆,就把林梅花拐回来当媳妇了,连彩礼都没付出一分钱。

    老林家知道这事情后,可真的好生又闹又气了一顿。

    林兰花这一声吼,屋内呼啦啦就出来一群人。

    林飞扬和林烨两个,曾也是在爷爷奶奶面前维护过林母和姐妹俩的,打心里就不喜欢祖父母,但这一群人都是长辈,出于礼貌,也得一一叫人问候。

    院里冷,一大家子全部聚集到大伯家里,也幸亏大伯家客厅大,光深度就有近十米,左右土墙也有五六米,二十多人竟一点不显拥挤。

    “爹、娘,我给你们带了些米面粮油,虽然现在都在大队食堂吃,但京城那边公社下面社员都难得吃饱,想来,家里情况只会更糟。”

    听到林毅昭这话,祖父吸一口旱烟,叹口气。

    “三啊,爹知道你孝顺,现在年景大家都吃得不好,我听县上回来的人说,那些城里人现在一个月也不一定能顿顿吃饱,你这两大袋,怕不是有上百斤吧?给了我们,你家也六口人呢,自己能吃饱吗?”

    听闻这话,不待林毅昭回答,大伯可能心直口快,也可能是担心父亲让弟弟把粮食带回去,便迫不及待开口。

    “老三,你是不知道,咱公社几个大队,早陆陆续续把大食堂关了,现在全都各回各家吃自己的。”

    “你也知道,各村总有那么几个无赖懒汉,再这样均分,大队口粮吃不到五月就该断粮了,所以重新按公分分了粮,大队储备留了一点,领导下来视察,让大食堂临时开火做做样子。”

    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那些个好吃懒做的人,每天口粮与其他人一样,确实容易让人心生不满。

    “咱四家这点粮食也都是省着吃,还不够吃到红薯收获的,你这些粮食,还真是解了……那什么?及时雨。”

    说着,顺手解开绑着粮袋的绳子。

    下一秒,就被吓一跳,惊叫出声:“大白面?雪白雪白的?还都是细粉!”

    愣了一会儿,又解开另一个袋子,里面是各种点心,白糖、红糖半斤装各一包,两斤大白兔奶糖。

    一一拿出放在桌上,露出压在最下面的东西,七八套衣服,都是女款冬衣,看大小,家中几个妇女是穿不上的。

    而且林飞扬多长了个心眼,担心送出去,会把衣服改成男装,让林楚林果两人全部捡着鲜艳的颜色,鹅黄的、粉红的、大红的、碎花的、圆点的……

    “这么多衣服,可惜了……给小丫头片子就是浪费!”

    龚林氏嘟囔了一句。

    林飞扬耳朵尖,皱起眉头,林家风气会变成这样,一大半都是被这老太婆败坏的。

    “我妹送给几个堂妹的衣服,不劳您老费心嗷!”

    也不惯着,林飞扬阴阳怪气的怼了回去。

    “飞扬,咋说话呢。”

    林毅昭呵斥了一句,听语气,心平气和。

    龚林氏是长辈,林飞扬一直忍着,这次是真忍不了,他也不怕这话得罪人,反正要得罪早得罪了,不定龚林氏心里早几百年就怎么难听怎么想呢。

    又没血缘关系。

    祖父原配在生林父五弟的时候难产死了,龚林氏是后来再娶的,全家只有林飞扬分家出去的六叔是龚林氏所生。

    林毅昭一辈兄弟姐妹年龄差距都不大,大伯如今也就40岁,和二伯是双胞胎,转年,林毅昭和四叔就出生了,没养到一年,俩姑姑呱呱坠地,接着很快怀上五叔,把个亲娘磋磨个半死,没出月子就去了。

    只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龚林氏脸红一阵、白一阵。

    众人稍显尴尬时,一声惊讶打断沉默。

    “呀,有奶糖!”

    林兰花伸手去抓,旁边几个弟弟妹妹也都直勾勾的看着,哪知有一双手更快。

    龚林氏窜向桌子,‘啪’一下,拍开林兰花的手,又‘啪’一声,反手就来了一巴掌,林兰花没站稳,往后退了四五步,一屁股坐在地上。

    紧跟着“哇哇”哭了出来。

    “姐!”

    这一巴掌来的太突然,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只有旁一个身穿小破棉袄的六岁小男孩尖叫一声,扑了过去。

    “姐,你疼不疼?我给你吹吹,奶奶坏人,咱不吃糖,咱不吃糖了,等我长大了,再给你买。”

    林飞扬见到这一幕,心里咯噔一下,遗忘的记忆涌上心头。

    这个家看似一大家住在一起,表面和谐安定,却藏着个可怜人,爷爷不疼、奶奶厌恶、亲爹妈顶多给一口饭不让饿死。

    她就是目前林飞扬这一代的长姐林兰花。

    姑娘大了,早几年就应该出嫁才对,可惜林兰花幼年高烧,命硬,人活下来,却把脑子给烧坏了,之后被人欺负摔断了腿,又奇迹般的愈合,但成了坡脚。

    农村里,谁愿意娶这样一个女人?娶回来当祖宗供着呢?

    命运这玩意儿,还真是会折磨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