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不想当圣人啊 > 一百九十章 舍得一身剐,能把二郎扶上马!

一百九十章 舍得一身剐,能把二郎扶上马!

    裴希道神色怪异的看向他,感受颇深道:“实不相瞒,吾之前去过柳枝河盐场,也见过你画的那幅气势恢宏的营造图纸。

    正如同在漳水河岸,初见那如林而立的筒车群!实在是震撼莫名!

    现在想想,都不觉心中激荡!”

    “筒车群也是他郭二郎的设想!”

    叶怀悟再次笑着虚点他,继而补充道:“也是他统一的筒车的尺寸与大小!不仅是筒车,新式打井法也是他创造出来的!

    他们杨林村可是第一个打井蓄水的,至少得提前十天半月的,就鸡贼的很!

    还有堵河口蓄水之法,里面有颇多的隐患,也是他赶着骡车去张家湾实地探查的!

    因而,柳枝河盐场外的那个拦河坝,乃是荆湖北路第一道蓄水的拦河坝!”

    叶怀悟为了让郭毅给裴相公留下一个好印象,也是拼了。舍下自己的老脸,给一个年轻人吹嘘,这可是真知己呀!

    可郭毅却是满脸的无奈,知道你会说话,会夸赞人,但现在请你闭嘴好嘛!

    听的郭毅只想拿针把嘴给他缝起来。

    裴希道则是眉头轻皱,看向郭毅的眼神更加怪异了,神童堆儿里都已经装不下你了!

    “二郎可是打算参加明年的科举?”

    按照大周朝的科举制度,乃是三年一次。明年秋天是州试,后年春天则是省试与殿试。

    而科举,乃是照妖镜!是否有真才实学,一照便知。

    “人家郭二郎,可是不想参加科举,嫌往上爬的太慢!遂投身于楚王府,做了殿下的入幕之宾。

    呐,你看看现在,短短两月时间,就已然名扬整个荆湖北路了!

    他郭毅之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叶怀悟今儿也是豁出去了,舍得一身剐,能把二郎扶上马。

    裴希道不禁眉头一挑,爬的慢…这个形容词倒是很贴切。莫不如,把我这相公的位置让于你?

    老子爬了多少年,吃了多少苦头,遭了多少罪,才爬到现在这个位置?

    你可倒好,年纪轻轻的居然嫌爬的慢。堂堂正路不走,居然剑走偏锋的投身于楚王府…

    好吧!

    你这把剑倒是也挺锋利的,硬生生的斩断了这荆湖北路的旱灾。

    就连叶怀悟这样的老顽固,也是十分的钟情于你。

    裴希道是何许人也,自然是看出了叶怀悟的用意。无非是明着赞扬,暗中举荐嘛!

    他便顺水推舟道:“吾正好也顺路,不如陪二郎一起去看看南坪镇东边的盐场?”

    郭毅下意识的猛然摇头,但摇了一半,却是想起什么似的,遂又换成点头:“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叶怀悟见状,不禁笑的很荡漾,以为郭毅开悟了,遂十分欣慰的开口附和道:“二郎且与裴相公一起去,吾这里不日就会完工!

    到时,自会顺着水流去沙丘那里寻你!”

    “不着急!”郭毅听说他要赶工,便仰脖瞥了一眼日头,连忙摆手道:“不着急赶工!这日头太毒辣,容易犯暑热!热伏凉出,才是最好的选择!”

    “好!听你的!”叶老顽固,这时候却是一点都不固执。

    他们三人达成共识,唯独苦了裴大公子。爹啊,你可是朝廷派来的巡察使,来探查旱灾来了。不是让你西盐场、东盐场的来回溜达!

    据说,江陵城里的文会,已经开始了,他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去。

    但是,他的意见如同屁一样,根本就没人听取。

    于是乎,郭毅三人远迢迢的赶来这里,待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再次原路返回。

    还多了三个人…

    而同一时间,江陵城里的文会也盛大的开幕了。

    就在旭日初升之际,紫气东来之时。

    孔庙门前的广场上,已然搭起了高高的看台。而围绕看台四周的草棚,也准备就绪。

    这一天,不止是那些个文人学子,就连江陵城中的百姓,也期盼许久。

    盖因,这个年代的娱乐项目实在是太匮乏了,除了勾栏瓦子里那些个说书唱戏的,就是在街头耍大刀卖艺的。

    而这些个东西,昨天看,明天看的早就看腻了。

    而现在,因缘巧合之下,有了这场无比盛大的文会,众人自然是早就期盼着到来了。

    无他,因为这些个文人学子可丟大人了!

    自从望京楼外悬挂出那两幅千古绝对之日起,再到烟雨楼外同样悬挂出两幅千古绝对之日终,至今已有月余时间。

    而就在这月余时间,四幅千古绝对,就只对上来了一幅下联!

    那叫一个笑话呀!

    原本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那些个读书人,原来也有不会的时候…

    就连街头暗号,也从“吃饭了吗?”

    变成了:“他们对上来了嘛?”

    而对不上来之后,就开始广发文帖,呼朋引伴。引得大半个荆湖北路的文人学子全都应邀而来。

    一时之间,江陵城里人满为患。

    于是乎,除了朱二掌柜每天乐的睡不着,偷偷起来数钱之外,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全都是这些个身穿蓝色或青色儒衫的读书人。

    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一大清早,天色才堪堪蒙蒙亮,鸡叫二遍之时,城里的老少爷们们就已然睡不着了,开始起身穿衣。

    随后,就在片刻时间,各个大街小巷就已然是人头攒动。人们自发的向孔庙门前聚集。

    而那些个文人学子,也全都不甘示弱,晚上很晚才睡下,早上却是听到外面喧闹的声音,几乎全都不由自主的翻身起床。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的挤到孔庙门前。

    “哎呦!方文兄!想不到,你这南坪镇有名的大才子,居然也来江陵城了!”

    “啊!是陆贤弟,可是好久不见!此番盛会可是难得,愚兄也特意赶来,好凑凑热闹!”

    “那不知方文兄可有想到下联?”

    额…会不会聊天啊!

    不会说话,你就别说!

    告辞!

    少时,

    就连包括薛清之与望山先生在内的几位大儒,也是早早的就到来了。

    他们被人请上了高高的看台,下面的一众文人学子,全都不由自主的站直了身体,对着看台躬身施礼道:“见过望山先生!”

    “见过清之先生!”

    “见过陆先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