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鬼话大明 > 第118章 回村祭奠

第118章 回村祭奠

    看到老爹来了,小慧也不耍了,又直挺挺的躺到炕上抹眼泪去了。

    老爹在村里从小看着小慧长大,辛明这几个女人当中,自然最亲近的也是小慧。听说辛明为了一个丫头,对小慧动手,还逼得小慧上吊,心中气怒。用拐棍点着地面,好一顿把辛明训斥。面对老爹,辛明是不敢还嘴的,只好忍下来。

    再回到秋菊房间,已经过了三更天了。秋菊连忙让丫环伺候辛明洗脸更衣。

    辛明心力交瘁的躺在炕上,长叹一声。刚刚穿越到古代的时候,他多么羡慕古代一夫多妻的生活,可实际上呢?这种生活并不美好,女人越多,矛盾也就越多。他想起来红楼梦中贾宝玉对女人的评价,成亲之前,做女孩的时候,都是珍珠,美丽闪光。可成亲之后,成了妇人,就变成了死鱼眼珠了,白惨惨的,没一点生机。一年之前的小慧还是那么的美好,可是现在却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秋菊躺到辛明身旁,温言劝解辛明,辛明抓住秋菊的手放在自己脸上轻轻摩擦,叹道:“唉!府里的女人要都像你这么贤惠就好了!”

    这时候,小环过来给辛明捏腿。辛明奇道:“你什么时候学会按摩穴位了?”

    小环笑道:“是娘教会我的,手生的很,用老爷练练手。”

    秋菊笑道:“这丫头,总是口无遮拦的。”

    辛明笑着点点头,他就喜欢小环口无遮拦的纯真劲。

    小环的手柔软温暖,从额头捏到大腿,身上每一块肌肉在她轻柔的动作下,都变得松弛下来。不一会儿,辛明就轻轻打鼾,沉沉睡去了。

    第二天,辛明穿上官服到衙门里转了一圈,衙门里的差役都恭恭敬敬的。主薄禀告辛明,贺县令今天没来,说是病了。辛明冷笑一声,也懒得理睬。

    此时,在贺县令的花园中,凉亭石桌上摆着酒菜,贺县令、张知事、周如虎三人坐在一起。三人没了一个月之前坐在这里饮酒时,那嚣张得意的样子了,三人都沉着脸,如同罩上了一层乌云,桌上的酒菜也没人有心思吃上一口。

    周如虎刚刚说完了,周守备从辽东得来的消息,辛明不但在辽东立下了大功劳,还跟辽东的几名总兵关系密切,据说还跟现在的辽东总兵官赵梦麟,名将刘挺等人拜了把子,称兄道弟。这次辛明能在辽东运输特产,独得辽东之利,也通过这个关系。

    辛明一个守备能和辽东总兵官,大明的老将结拜兄弟,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但周守备的消息确切,他们又不得不信。

    周守备还去试探了张指挥使的意思,张指挥使显然是不愿意得罪辽东势力了。自然也不愿意为难辛明,毕竟有后台的人不好招惹的。

    又问起张知事绸缎店铺的情况,张知事一提起辛明立刻喃喃咒骂起来。原来辛明的飞梭纺织机已经制造出来了,生产出来一种宽幅棉布,质量比普通棉布好,且价格更便宜,把对面张家店铺挤兑的没有顾客了,门可罗雀,天天赔钱。

    张知事特意拿来一匹最近卖的正火的辛家宽布,给贺县令二人看。只见这棉布比普通棉布宽了一倍有余,质地细密,质量很好,真不知道什么样的织布机才能织出来这样的布匹。

    张知事打探出来辛家制造出来一种新型的织布机,不过,这种织布机的奥妙是保密的。现在辛家宽布的名头已经打出去了,卖的极火,不论沙河县,就是兖州府也在卖,而且还有布商进货,从运河发往南方,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过,只听说南布北运,还第一次听说北方的布能卖到南方去呢!

    听到这些消息,贺县令脸色更加阴沉了,这布庄名义上是张家开的,实际上贺县令和周家每人三分之一的股份,都投了三四万两银子。

    “绝不能任凭这小子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必须想出一个办法!”贺县令阴冷的说道。他对辛明是恨之入骨的,他不想自己是如何逼迫辛明家眷,却只记得辛明如何羞辱自己。

    张知事恶狠狠的说道:“我认识沙河上的一伙水寇,可以劫掠辛家的货船,或者能绑架他的家人,狠狠的敲他一笔竹杠。”

    贺县令想了想,摇头,这不是好办法,辛明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只会贪钱,搞各种阴谋诡计害人,却对各类山匪流寇怕的要死。辛明是武官,而且在辽东打过仗,手下的兵很强。惹怒了他,搞不好他把河面上的所有水寇都剿了,到时候,再把自己也牵扯出来,这些水寇可没什么忠心可言的。

    贺县令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儿道:“沙河县的势力没人制得住他了,不过,他若是只在沙河县做个土皇帝也就罢了!现在他却想把买卖店铺开到兖州去,哼哼……”贺县令脸上出现一丝冷笑。

    几天之后,在将军村的一处墓地前,一场仪式已经到了尾声。这次埋葬的是跟随辛明到辽东打仗,不幸牺牲的一百多名兵士,都是将军村和附近村子的青年。辛明不能带回他们的遗骨,只能把骨灰带回来。

    随着葬礼司仪的一声长呼,士兵们开始埋土,登时山坡上数百家属开始嚎啕痛哭起来,纸钱纸灰漫天飞舞。这些家属虽然哭的伤心,但对未来的生活却不绝望。辛明答应给每位牺牲的兵士二百两银子抚恤,已经给了,除此之外,每家额外给了一百两银子,且答应给遗孀安排出路,可以到县城里辛家店铺工坊干活,子女则安排学徒或者读书。对牺牲兵士这么丰厚的补偿,别说沙河县、兖州府,就是整个山东,整个大明朝都没人听说过。

    这些好处,当然也有给人看的意思。这几日,辛明又在沙河县境内招收兵丁,各村青年报名十分踊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辛明的兵待遇这么好,又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傻子才不来呢!

    圣旨规定他的守备可以有两千兵丁,再加上辅助后勤,一共兵额是三千人。不过,辛明并不指望朝廷拨来的几万两银子的兵饷,按着他对士兵的装备和训练的要求,大部分的钱还得从他自己腰包出。估计这三千兵丁一年得倒贴二三十万两银子。

    这些钱辛明还拿得出,辽东市场的买卖极为火爆,第二批商队已经出发去辽东了,估计这个买卖一年收益在二百万两银子左右,四人均分,辛明也能挣五十万两银子,足够养活他着三千兵丁了。

    此外,辛家的布匹生意也很赚钱。在发明飞梭之后,辛家工坊急剧扩大,现在已经超过千人,辛明在沙河边上建设了一个更大的作坊。现在每月都能挣上万的银子,彩蝶每天看账本都笑得合不拢嘴巴。照这样发展下去,前途不可限量。

    除此之外还在沙河县建了私人学校,呃!这个时代叫书院,这个书院讲学的内容可与正统科举考试大不相同了,除了文史子集,还有各种杂学,工农商、数学、地理,天文……用县里教谕的话讲“不论圣贤之言,所学之文,不入流也!”

    其实辛明很想把现代的科学知识一股脑的放到书院当中,但可惜他在现代也是学文科的,理科的教材都忘光了!不管怎样,他现在的威望在沙河县附近是最高的。有不知道县令的,但没有不知道辛守备的。

    辛明把目光望向远方田地,此刻他站在半山腰上,数十里的平原一览无遗。田地里大多都种的是绿油油的棉花,有的已经盛开,露出白白的棉花,大多数还只是花骨朵,含苞待放。辛家作坊对棉纱的大量需求,导致棉花价格上涨,于是附近的村民大多都改种棉花了。看到这一幕,辛明脸上露出微笑,他还没研制历史上的珍妮纺纱机呢!如果这个杀器出来,整个兖州府都要为棉花疯狂了!

    仪式结束了,送葬的人陆续下山,辛明依然坐在半山腰的一块石头上想事情。虽然现在形势很好,不过昨天,他忽然接到兖州指挥所的一份命令,说明天要派人考核沙河县政绩,至于考核什么,命令中又含含糊糊,语焉不详。

    命令中指派来这三个小官很有意思,一个是指挥所的佥事,是正七品武官,一个是知府里按察司的知事,是正八品文官。而他两人只是陪同,正主是什么鲁王府的世子陪读,只有从九品。一个七品,一个八品,陪同一个从九品的官,可谓怪哉!这好比说现代的一个处长,一个科长,陪同一个副股长下地方检查工作,这真是太可笑了,要知道,从九品是整个大明朝最小的品级,简直不能算官了!

    “前辈,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辛明请教李成梁。

    李成梁的鬼魂出现在辛明面前,他的表情看起来有点郁郁。这很正常,李成梁鬼魂的执念是干掉努尔哈赤,这目标短期内是实现不了的,他就只好继续在世间做个孤魂野鬼。

    李成梁说:“鲁王府虽然是在兖州,但却是齐鲁之地最大的王府,最有权势。王府里的官再小,也比地方上的官牛气,所以说陪同就不足为奇了。”

    辛明奇怪的问:“我记得大明朝皇家祖制,是分封到各地的亲王‘分封而不锡土,食禄而不治事,列爵而不临民’,‘不得与有司支事,不得为四民之业。’就是说朱家分封到各地的子孙,不能参政,不能科举,不能经商,甚至不能随便离开封地,只能守着田地俸禄混吃等死,花天酒地生小孩,这种情况下,怎么还能到地方上考察呢?”

    李成梁笑了,是讥讽的笑容,“权力就好比魔杖,你法术的强弱就看你能不能摸到这根魔杖。除此之外,一切规定都是虚假无用的。朱家子孙当然有你说的那样人,这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距离魔杖太远,够不到而已。而那些能摸到魔杖的人,你相信他们会仅仅守着田地,而对地方上的官场和商业毫无影响?”

    辛明想了想,缓缓点头,李成梁说的很有道理,所谓的魔杖就是皇权,只要能跟皇权搭上关系,就能拥有难以想象的能量,而跟人的身份、地位,学识,能力,男女没有关系,看看古代那些权臣、皇后,外戚,太监吧!一旦把握住皇权,就变得多么煊赫。

    远的不说,就说本朝的几个著名的掌印太监吧!王振,刘谨,汪直,再到即将出现的九千岁。这些人有什么高才大能,可是一旦触到了皇权这根魔杖,立马光环加身,满朝的文武大臣,王公贵族,任凭你有多大能力,也要在他们面前卑躬屈膝,这就是皇权的威力。

    李成梁继续道:“据我所知,现在这个鲁王叫朱寿宏,他本身跟皇族支脉疏远,但他亲生母亲,也就是现在鲁王府的太王妃和万历皇帝的母亲是表姐妹,关系很好,所以鲁王的权势才能如此煊赫!”

    辛明长长的哦了一声,原来鲁王是这样摸到魔杖的,于是又问,“那么明天来的这个侍读,又是个什么角色?”

    李成梁冷笑道:“王府也跟你的守备府一样,有大总管,有管厨房的,有管库房的,只不过派头要大一些,猫猫狗狗都给封了官。大总管叫长史官,正五品,比你的守备还高一级。管厨房的叫典膳官,管礼仪的叫典仪官,此外还有审理所、典宝所、奉祀所,良医所、群牧所、典仓所、护卫司……王府里的人员呢!也无非是姨娘,丫头,小厮,仆人,家丁,只不过得宠的一些人为了气派,也有了尊称,妃子,宫女,内使,校尉,乐户等等。嘿!王府很大的,怎么也得有两三千人,自然要按尊卑划分三六九等,这个侍读,其实就是世子的一个亲随,只不过是混的体面些,有了尊称而已。”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