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体测

    练习体能的训练场人满为患,陈冠只能无聊的看着前面的同学飞檐走壁,顺便掂量一下自己有多少实力。

    体测是武考的第一环,在武考中要经历前后两次,武考前的体测虽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过还是存在筛选机制,每年武考前的体测都能淘汰掉一部分人,这部分淘汰的人,要么来年再战,要么年龄达到,只能遗憾告别武考了。

    至于武考后的体测,那也不是轻松的,每年都有一部分倒霉的考生在通过武考那些硬核科目之后,倒在考后体测上,更是让人自闭。

    所以体测环节,基本上是和武考的正式科目一样重要的。

    体测的难点在于标准是浮动变化的,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大家都拿着往年的体测标准来衡量自己,要是老是达不到去年的标准,那也别报名,直接准备第二年好了。

    体测三大硬科目:弹跳、拳脚力、短长跑、神经反应速度,都是实打实的摧残身体的考验,都是压榨身体极限的操作。

    当然,这是在陈冠这个穿越者看来的,别的学员看起来都乐在其中。

    弹跳是轻功的基础,说白了就是跳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空的跳楼不是什么轻生跳楼,也不是什么大降价,用系统搜索跳楼也不会出现什么免费心理咨询热线,更不会引起什么围观或者救援队在楼下展开气垫。

    跳楼是弹跳基本的训练方法。

    这里所谓的跳楼,简单来说就是上蹿下跳,从低处跳到高处,又从高处往下跳,简单粗暴。

    以目前这些年富力强的学员来说,跳高最高能跳到将近八米,就是将近三层楼的高度,基本上就能稳过武考的上蹿要求,当然这只是去年的标准,今年大家都往九米的高度努力,也就是实打实三层楼的高度。

    而下跳的高度就不是八九米这么简单的了,往下跳的高度,通常是上跳的一倍,也就是十六米到十八米的高度,落地后不能翻滚,只能靠身体硬扛落地之后的惯性力。

    不过,自带恐高的,基本和武考绝缘了。

    在陈冠这个穿越者听起来,这的确很变态,很不科学。

    不过听着周围的同学开口闭口的如何提升跳楼能力,陈冠的好奇感消失了。

    排了半天队,训练跳楼的跳楼机终于轮到陈冠。

    跳楼机其实就是一个带承接跳高人员的机器,实时测量调高数据,并根据需求设定下跳高度。

    掂量了自己半天,他发现跳楼科目完全不是什么难事,今年传闻的新标准是九米,他轻松一跃,就达到了十米的高度。

    来到下跳,那也是从两倍高度,也就是二十米的高处一跃而下,怡然自得的调整好身体之后轻松落地,堪比另一个时空的跳水运动员和体操运动员。

    那些飞檐走壁的大侠在影视剧里的骚操作,和这个比起来,终究还是保守了。

    这倒不是什么开挂或者穿越者自带的福利,而是这个时空本身的逻辑,和人人都很努力的结果。

    三次轻松愉快的弹跳测试之后,来到稍微有些难度的拳脚力项目。

    这种测试主打的也是一个简单粗暴,在测试仪上用拳头或脚打出对应的数值。

    测试来到这里,陈冠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某种暴力美学游乐园一样,又是跳楼机,又是拳力测试的。

    看看周围的学员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认真应对,那种违和感又迅速消失,体测虽然是入门科目,不过依旧不能掉以轻心,阴沟里翻船,那就让人自闭了。

    接下来的短跑和长跑科目的训练,对从前就很努力的的陈冠来说,并不具备挑战性,并没有什么穿越带来的惊喜,唯一的惊喜在于他不久前发现自己的神经反应速度的史诗级加强。

    在反应速度测试机之内,无论是闪避还是抓取,抑或是瞬时决策反应,陈冠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要知道,在穿越之前,陈冠最大的短板就是神经反应速度,仅仅是B-级,相当不够用。

    就算勉强通过了考前体测,接下来顺利通过武考,面对武考过后的第二次体测,估计会岌岌可危。

    训练了五个小时之后,获得了一种确定感之后,陈冠这才从训练场上出来,这时候还有大量不吃饭来训练的学员,从他们的神态来看,他们都很紧张体测。

    快速吃过午饭,陈冠没闲着,而是直接到室内武馆接着训练,今天不爆肝十小时,对不起现在打了鸡血一样的热情,时刻都想着进步,每一秒都想着更上一层楼,根本停不下来。

    武馆之内练桩功的、练基本技能的,还有邀约模拟武考最终决斗的,一派热闹的景象,堪比另一个时空的大学图书馆。

    趁着现在人不多,陈冠占了一个训练位置,开始练习桩功。

    桩功并不是武考的科目,却是武考的基础,桩功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武考成绩的上限,这是多位成功上岸的武者总结出来的考试经验,要下狠功夫。

    从前的陈冠,认为只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埋头苦干,甚至想着自成一派。

    可现在想来,还是格局小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天下武功在开宗立派之前实际上也,实际上也是一大抄。

    太极桩、浑圆桩人人都会,然而真正考验水平的,是动态平衡能力,不是一个人在那儿静态瞎练,这才是桩功真正的实际意义,陈冠算是理解透彻了。

    大幅提高站桩时候动态行走与躲闪,这个桩功就变得不一样了,恍惚间,他感受到了桩功的强大以及上岸前辈强调桩功的意义。

    他的体内,现在就好像装进去一个陀螺仪,让桩功不再是花架子。

    只需要思维上转变,加上自带的神经反应速度天赋,陈冠现在的自我感觉很好,桩功亦是如此。

    还是那个结论,在这个时空,陈冠的努力,是超乎寻常的,不过存在方法不得当,造成了现在的瓶颈期。

    现在穿越而来,这个瓶颈完全被撑爆了,各种从前想不通的事情,现在都想通了,之前低效的训练方法,现在完全摈弃了。

    无论是基础的太极桩、浑圆桩,还是现在的各种稳住下盘的现代桩功,陈冠现在都感觉游刃有余。

    现在总结下来,最大的金手指,实际上不是神经反应的加强,而是思维与思想上的转变,之前的埋头苦干,终究还是要走对路才有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