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变故

    “怎么越是往北平走,这流民反而是更多了?这再有一个多月天就要冷了,他们往北边走,万一没进城,岂不是有冻死的可能?”

    经过几天的跋涉,王士元一行人已然远离了南京城,逼近了北平。

    但让王士元觉得有些奇怪的,是越往北平方向走,他们在路上遇到的流民数量越多。

    他是知道之前打了四年的仗,大明境内肯定是会有一些流民的。

    但这些流民应该更加向往的是江南之地,而不是北边一到了冬天但凡你没有个棉衣或是没有个屋子都能冻死的北平。

    虽说他知道身边这几个人应该是没有能解答得了自己这个问题的,但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谁知他这么一说,正在前面的赵龙听到了,直接就答了一句。

    “公子,我在南京城中厮混,倒是也接触过不少天南地北的流民,自打陛下打进了南京城,的确有不少山东的流民到了南京城,但更多的流民还是想要往北走,去北平,按照他们所说,一旦到了北平,就一定会有容纳他们的地方,北平这几年一直都是当初陛下还是燕王时候的世子主理,百姓们都传言他是个仁厚之人。”

    赵龙在南京城日日混迹于市井之间,跟一些个进入南京城的流民有接触,也没什么大不了。

    而他的这番话,也算是解决了王士元的疑惑。

    流民往北平去,应该是口口相传的结果,而这个口碑的积累,还是应在了朱高炽的身上。

    说朱高炽是个仁厚的人,王士元是相信的,因为这个结论跟他前世了解的基本是一样的。

    朱棣才刚刚坐上皇帝的位置没两个月的时间,自然没有心思顾念这流民的事。

    南京城也因为朱棣的登基,几乎夜夜宵禁,城防十分严苛,也就不会是流民的好去处。

    “他是不是仁厚之人,等过几天咱们到了北平府,就知道了!大兴本来就是北平的府治所在,这处置流民,给流民们登记造册的事,说不定到时候就得落在我这个新任主簿的身上,咱们经过之处,但凡是有流民路过,多少还是要注意观察一番。”

    “公子放心吧,我随意跟他们攀谈几次,就知道他们到北平去到底为何了,跟这些人打交道,你就瞧好吧!”

    王士元提出来的这个要求,正好算是合了赵龙的心思了。

    他自打到了王士元的麾下,总觉得自己不认识字。

    除了赶马车和猎杀食物这样的体力活,并不能对王士元真正起到什么作用。

    现如今终于有除了体力活之外的活计了,而且是可能对王士元到了大兴县主簿位置上有帮助的活,赵龙心里头比王士元都还得兴奋不少。

    “行,有能说上话的,你就跟他们唠一唠,等我得了空,再看看你都了解着什么消息了!”

    把这个任务交给赵龙之后,王士元就又开始自己游山玩水的程序了。

    其实他也是想要亲自了解一番这些流民到底是怎么回事的。

    熟读历史的他明白,一旦一个王朝的流民太多,四处流窜,不少村落县中都没了人口,是绝对发展不好的。

    大明现在才刚刚结束了四年多的战乱和动荡,正是朱棣应该稳定朝局的时候。

    这个时期要是过渡不好,从税收到他日后的北伐,都是会有十分消极的影响的。

    如此又过了几天,天气已然是日渐寒冷了。

    王士元在夜里睡觉的时候都得穿上双层的夹袄了,但不管是官道还是小道旁边的流民,却是越发的多了。

    “公子,咱们再有两日,就应当能到达大兴县中了。”

    赵龙见王士元越发经常的看马车外面的情况,以为他心里头有点着急了,连忙解释道。

    王士元闻言索性就坐在了赵龙的旁边,接过他手里的马鞭子,之后沉声问道:“已经这么多天了,我看你跟这些流民也没少交谈,有什么消息?”

    赵龙其实等的就是王士元问他,他的确是问了不少流民,也知道了不少消息。

    但他也不能确定这些消息对于王士元日后到大兴县任主簿有没有用,所以一直就没有主动开口。

    “公子,我是个粗人,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能跟我交谈的,也都是粗人,他们说出来的玩意儿,对你有没有用,我当真是不知道!”

    “无妨,你只管说,想到啥就说啥!”

    王士元对于外人的确是狠,但对于自己人,却是连大声说话都很少。

    赵龙见他这么说,当即也就放松下来了,仔细的回想着自己这么多天跟这些流民的交谈内容。

    “按照他们所说,先到北平的人已然传回了一些消息,今年跟往年不一样了,不知道为何,想要进入北平府,得证明自己的身份才行,所以有些走的仓促的百姓,还滞留在城外的荒村之中,如若不然,这里本不会有这么多流民。”

    “从严了?难道这北平不还是当初的世子在主理吗?”

    “是世子,那边传出来的消息,世子绝不会让大明的百姓冻死在城外,只是不能证明自己户口的人,得等到能证明自己户口的都进去了之后才能进城,进城之前就要登记造册。”

    王士元听到这,微微皱了皱眉头,没有再问,而是沉默了起来。

    按道理来说,既然朱棣已经登上了皇位,从南京城到北京城之间的战争已经没了。

    这些流民将会一定是最后一批。

    之前那么多年都已经放了,没有理由这一批就开始要求这些了。

    这里面一定是有了什么变故!

    王士元当即就得出了结论,他当即在脑袋里搜刮着自己对大明这个时代的了解。

    终于,他想到了一件事,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唯一可能让朱棣在内心深处忌惮的人。

    有些事,在前世里只能在野史中看见,又或者是一些不靠谱的评书和传言。

    但王士元终究还是相信,正史里没写的,不是历史上就没发生过,而是只是正史里不方便写罢了。

    “这一路上,有没有什么跟别的流民不一样的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