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中华皇朝 > 第九章 流官与分化

第九章 流官与分化

    “钟桦!你到这是来上课的还是旅游的?东摸摸西看看,怎么放个假回来,学习还越来越不认真了。”封语哲斜着眼看着在大殿中不停转悠的钟桦。

    听到老师的怒斥,钟桦急忙停住了自己止不住的双手,挠了挠头,小心翼翼的挪到了封语哲的身边,有些乖巧的说道:“我当然是来上课的了,嘿嘿,这不是第一次看到真的嘛,有点兴奋一时没控制住自己,老师您继续说,我保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嘿嘿。”

    封语哲望着一脸傻笑的钟桦,一时间还真不好生气,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就你这样,要是皇帝能看得见我俩,十个脑袋都不够我们掉的。过来,我考考你,他们这些人所讨论的郡县制是什么?”

    “这个我知道,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他的核心是由中央垂直管理直接任免下官员的流官任期制度。郡县制的普及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公天下的开始。”

    “郡县制规定,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由此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割据的状况,有力的阻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加强了整个中华王朝的统一。”

    “郡县制的好处一般来说有两点,它结束了中华土地上普遍的裂土分封,各自称王的情况。除此之外,由于郡县官员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也有助于皇帝直接了解各地的情况,使皇帝的中央集权得到了有效的增强。”钟桦听到是自己才背过的东西,摇晃着脑袋一股脑的就给倒了出来。

    “背的倒是不错,不过学习可不仅仅是背书这么简单,之前我已经通过分封制的事例,对你讲解了在周朝天子是如何掌控天下的所有臣民,以及如何保证这种被所有人所觊觎的巨大权力不被他人随意夺取的。”

    “现在换你来给我说说,在郡县制下,为什么皇帝的权力能得到空前的加强,他又是如何控制那些距离京城千里之外的官员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让各地的臣民军队都老实听从皇帝的诏令,而不敢联合起来将他取而代之的?”

    封语哲说着就在附近找了个舒适的位置,打了个哈欠便随即躺了下去,等待着钟桦给他讲接下来的故事。

    “啊?老师,你这,我有理由怀疑你在偷懒,什么都让我自己想,怎么也得给点提示吧。”钟桦皱着眉头快步跑到了封语哲的面前,有些委屈的说道。

    “这是培养你的自学能力懂不懂,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先给你指出几个方向吧,首先周的灭亡是因为在建立诸侯国时给予了诸侯过大的权力,导致一旦时间过长,他们就会打破天子所设计的那套充分分化,各自制衡的体系。”

    “郡县制作为分封制的下一代体系,必定是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二个,用你那个大饼的比喻来说,分封制是在竖向切割社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横向切割,将天下分为了核心京畿地区与外围各边疆诸侯国。”

    “无论是横向还是竖向都是二维层面的切割,那么郡县制应该是增加了一个什么位置的切割,来让这块饼被分化的更细,更碎。”封语哲沉吟了片刻随后说道。

    一边的钟桦若有所思,他在疯狂的将老师所给的提示与之前所教的那些内容进行组合,期望能得到一些新的东西。

    “权力的本质在于别人对自己的需求,而权力的稳定程度则在于这种需求的稳定以及不可替代的程度。诸侯王能够打破这种对天子的必需是因为长年的发展让他逐渐与当地豪强联合,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封地势力,从而摆脱了对天子背书的需求。”

    “而郡县制则是采用了流官制度……对!我知道了!”钟桦开心的突然大叫了一声,随后马上捂住了自己的嘴,压制住了自己有些悸动的心。

    封语哲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得差点没从地毯上蹦起来。

    钟桦清了清嗓子,开始缓缓说道,“郡县制的权力体系,其实与分封制并没有质的差距,更多的是一种对其漏洞的缝缝补补。”

    “郡县制的基本框架依然还是进行广泛的分化,以维持皇权唯一协调力量的中心地位,从而让庞大国家机器的每一个受益者都不得不维护这个体系的核心皇帝来保障机器不会崩裂,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比如,郡县制中对自己核心与外围集团的分化依然广泛存在,只是由之前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制衡,转变成了各级官员各派系之间的相互攻伐,常见的如按地区拉帮结派,按自已的出身,跟从的上级不同而进行区分。”

    “这种派系间的斗争进行的分化要远多于诸侯国仅仅按血缘地区等进行分化,所以要更为彻底,更为原子化。”

    “当然这种情况下。各方势力的矛盾与内耗也会相比于分封制更加激烈尖锐,由此皇帝作为各方力量协调妥协的中心地位也就更加无可替代,只有在皇帝的诏令下相互掣肘的势力才可能会短暂的联合。”

    “因此只有皇帝才能维持这个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转以保证他们这些大臣们的权力。”

    “再比如,郡县制下的郡县与中央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分封制中京畿与诸侯关系的一个变种。”

    “与诸侯的情况类似,由于是异地留任,每一个县令与郡守都会面临着一个与诸侯王类似的情况,面对各地的强大本土力量,如果要保证自己的权力或者是地位稳定,就只能依赖着皇权对自己的背书。”

    “地方的豪强所害怕的并非是县衙里的几个衙役而是其背后所代表的整个王朝的军事力量,而能调动这股力量的只有皇帝。”

    “但为了解决个人势力的问题,郡县与分封相比对各地方长官的分化也变得更为彻底。”

    “由于任期以及异地的限制,各地的长官与诸侯相比就很难与周围的各种势力形成各种稳固的关系,也就失去了联合地方脱离中央的可能,由此所产生的对皇权的依附也就远高于分封。”

    “因此在郡县制的体系下,皇权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力是显著增强的,无论看起来再恐怖的权力,只要皇帝想要收回,失去背书,任何官员便会迅速回到孤家寡人状态,失去所有权力,所以无论是哪一级的官员,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都必须尽可能的获得皇帝的青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