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中华皇朝 > 第二十二章 旋转门

第二十二章 旋转门

    “之前我们在讨论,朝廷行政机构去贵族化的时候,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注意到。”封语哲看向了还处在呆呆状态的钟桦。

    “还有什么没注意到嘛,原因什么的不是都已经说过了吗?”说着迅速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中搜寻了起来。

    “不用找了,我要说的不是这些。”封语哲连忙摆了摆手。

    “我们在进行去贵族化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假如贵族从朝廷中被踢出去了,该由谁来接替他们的位置?”

    “全国这么多人,只要设计一定的选拔制度,我记得士人或者是说读书人这个群体,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存在了,只要假以时日,总还是能找到的代替他们的人吧。”钟桦思考了一会随后答道。

    “是的读书人,这个问题没什么太多的选择与争议,行政其实是一个有很高门槛的工作,普通的这些百姓自然无法承担,大字不识几个,皇帝的诏令下来,结果连看都看不懂,这必然不行的。”

    “既然有了目标群体,下一步就是进行系统的设计,读书人这么多,有好有坏,不可能全部能做官,必须得有一个筛选的方法,你觉得该用什么方法来挑选这些读书人更为合适。”封语哲继续问道。

    “当然是考试呀。”钟桦想都没想就说了出来,他又再一次回想起了自己被无数考试所支配的恐惧。

    “考试确实不失是一个好方法,但其实又不是一个好方法,你要选拔的是拥有治国理政才能的人,但对于这些东西,不像是数学,说实话是很难被量化的,即使是进行考试。”

    “由于缺乏标准答案,考官对于答卷的看法必然也是有巨大的主观因素的。”

    “你想想古代在进行技术传承时往往使用的是什么方式?”封语哲说着还指了一下自己和钟桦。

    “师徒模式?由师傅来评价徒弟?”钟桦在以前的历史中学到过这方面的东西,但在记忆中这种模式应该是有些巨大的弊端,并逐渐被淘汰的。

    “就是师徒模式,这其实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一种选人模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有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的老人,才能尽可能准确的分析出一个人是否有相关的才能。”

    “也就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汉朝发明了三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察举制,征辟制,以及任子制。”

    “老师你说的这些我知道,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这些体系都有些巨大的问题。”听到果然是他之前想的那几个答案,钟桦忍不住打断了老师的讲话说道。

    封语哲笑了笑,收起手中的折扇,放在嘴前,对钟桦做了一个不要说话的手势,“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这个问题我之后会解释的,等我先把这里讲完。”

    听老师这么说,钟桦也只好点了点头,继续认真的听了起来。

    “所谓察举制,很好理解,察就是考察,意思是考察人才。举则是举荐,意思是将人才举荐给朝廷。”

    “一般来说,能受到举荐的有三种人,分别是孝子、廉吏和秀才。孝子就是孝顺的儿子,廉吏则是廉洁的官吏,秀才也是优秀的人才。”

    “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举制度,是,通过下面的人互相举荐自己觉得有才能的人来做官的制度。”

    “所有由地方所举荐的人才需要在皇帝身边先当一段时间的侍从,也就是接受中央与皇帝的考核,如果皇帝觉得你表现好,就会让你去成为正式的朝廷官员。”

    “征辟制,则正好相反,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由皇帝直接选拔任用的人才便被称为征。除此之外,如果是中央朝廷或者地方机构看上选拔的人才也叫做辟。”

    “至于任子制,其实可以看做是一种对于功臣的奖励,对于官僚集团的收买,意思是官员可以推荐自己的儿子做官。”

    “这种制度一般都是用来收买利益群体,来让各方势力与皇权统一利益的。充分利用古代传统的血缘自己家庭观念。”

    “很多人对于家庭的重视其实是远高于自身的,只要将他们的后代牢牢绑住,也就能让其自身与皇权绑定,形成更稳定的同盟。”

    “当然正因为如此,能够享受到的自然也不会很多,只有地位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享受到这种待遇,任子制限制,只有年入两千石,并且还要任职达到三年的高官才有这个资格。”

    “这个制度乍一看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只要各级官吏能够公正的履行相应的义务,在汉朝的教育水平下,几乎能够涵盖所有的读书人群,选出真正有才能的。”

    “又由于有皇帝作为最后的裁决人,能够筛选掉一些对皇帝本人不忠心,不能贯彻皇帝意志的那些人,还能够有效的维护皇权的权威。”

    “不过还是那句话,大量历史事件的真正影响往往不是策划者本来所想要达到的目的。”

    “这种制度在真正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弊端也就很快暴露无疑,也就是你说的那些巨大的问题。”

    “但是我们需要先明确一点,汉毕竟是皇帝制度的先行者,他没有任何前人的例子可以给他们进行参考。”

    “因此很多东西,即使是在时代的限制之下也算不上最优解,这是每一个先行者注定的无奈。”

    “贵族政治与庄园经济一样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无论你使用任何方法,最后能选出来的依然还是贵族。”

    “汉朝皇帝致力于将权力与贵族分开,希望用士人来独立的形式权力,可在当时那个生产力下,真正能够读到书有书读的都是哪些人了?”

    “从食货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得知,普通百姓能够做到不饥荒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养一个完全不从事任何劳动的读书人。”

    “所以大汉皇帝所辛苦创造的去贵族化制度,在运行了多年之后,实际上是形成了一套类似于旋转门的体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