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第一世家 > 第四十八章灾祸转移到了佛门

第四十八章灾祸转移到了佛门

    对于袁天罡的大饼苏盛是一点都不在意。

    只要好处不落实到实际,那一切画饼行为都是耍流氓。

    袁天罡走后,苏盛就开始轻轻松松的过年。

    晚饭时,没有皇帝权贵突然降临三原伯府的情况出现。

    这让苏盛有点失望。

    他以为会像自己前世看的小说一样,晚饭会有皇帝与权贵突然降临,然后说他家饭做的不错,然后开启一次君臣问奏。

    失望也只是一会,毕竟这是本来就不太可能发生的事。

    正月初五,大唐的文武群臣就开始陆陆续续的上班工作。

    新年的第一次朝会,苏盛被魏征要求参加。

    等候上朝时,苏盛遇见了袁天罡,笑呵呵的打招呼。

    “袁道长,您也来了呀,”

    袁天罡对苏盛行了一礼,然后微微摇头,示意现在不是交流的时候。

    苏盛礼貌的退走。

    上朝时,苏盛并未发现袁天罡的存在,心中有些疑惑。

    坐在苏盛前面的杜如晦感受到苏盛的躁动,皱眉轻声解释:“袁天罡现在并无官身。”

    苏盛连忙感谢。

    因为在贞观元年的年末大朝会时就已经全部交代清楚,所以新年的第一次朝会并没有太多的事。

    房玄龄刚讲完一些废话,王珪就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金丹案涉及的道士本身并无害人之心,如今我们把他们一昧的进行关押,实在不妥。”

    王珪的话让朝堂上的所有人都兴奋起来。

    劲爆的话题要来了。

    快让我们看看道门能拿出多少东西赎人。

    接下来就是一阵在苏盛看来无用的对话,然后袁天罡就被宣上殿。

    “乱世年间,无数黎民百姓为祈求和平,把土地献给道观,企图以此得到仙神庇佑。”

    “可我等道士本就为方外之人,仙神更是不食人间烟火,这些土地要来是无用的。”

    “所以我等想把道观土地交予朝廷。”

    袁天罡上来就是王炸,把参会的文武群臣吓懵。

    道观手里有大量土地,还不上税,这事很多人都知道。

    这也是朝臣们一直想谋取的东西。

    出身世家的官员们很清楚,要想让朝廷稳定下去,那就得给百姓土地。

    而他们不想从自家口袋里掏,那就得从其他地方掏喽。

    道观和寺庙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苏盛惊呆了,他没想到袁天罡等人这么猛,竟然把所有土地都交出。

    李世民虽然早就知道,可今天在朝会上听了,还是很兴奋。

    “道门,有心了。”

    李世民良久之后吐出五个字。

    袁天罡闻言松口气,然后紧接着道:“陛下,我等道人皆会一些巫医之书,我等想把道观改为医馆,于各地为百姓做一些事。”

    “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医馆人员不太......”

    “金丹案所涉及道人全部释放,由道门监管,转为医馆人员,为百姓做事。”

    李世民大手一挥,直接同意。

    他这个人,主打的就是一个有求必应,你们道门既然识趣,给了我好处,还愿意做好人好事,那我自然不会难为你们。

    袁天罡彻底松口气。

    道门的危机算是过去了,接下来就看佛门怎么度过自己的危机。

    他们道门的仙神不食人间烟火,不用百姓孝敬土地。

    难道佛门用?

    如果说出用这个字,那袁天罡就已经做好道门一家独大的准备了。

    从今往后,他们道门就是大唐唯一的教派。

    袁天罡退下时,满朝文武都用最和善的眼神看他。

    袁天罡刚退下,王珪就再一次站出,率先发起攻击。

    “陛下,臣弹劾鸿胪寺卿尸位素餐,不务政事。”

    苏盛看向脸色阴沉的鸿胪寺卿,心中直呼这位爷倒霉。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大唐的制度很多都是抄袭隋朝的。

    隋朝时期负责全国宗教事宜的就是鸿胪寺。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武则天时期,才把宗教事宜挪到礼部。

    苏盛在王珪发起进攻时才明白过来。

    为何今日代袁天罡出头的是王珪,不是鸿胪寺卿。

    这是又要拔掉一根李渊的手下呀。

    鸿胪寺卿也很果断,直呼自己有罪。

    辩解这个时候已经是没用的了。

    “宇文士及调鸿胪寺,主持道门改革和佛门土地收归国有事宜。”

    最后又是一波利益交换结束。

    下朝时,苏盛忍不住感叹,不怪李渊会输给李世民,谁能想到,李渊的好哥们宇文士及竟然也是李世民的人。

    真是厉害了。

    贞观早先几年,真的就是谁升职加薪谁就是李世民的人。

    看完这场朝廷风云,苏盛就想回火药坊。

    年前张旭就告诉他,火箭的研究有了初步成果。

    他得回去盯着。

    只是他还未走开,就被李纲拦住。

    “你是太子伴读,和我一起去给太子上课。”

    苏盛纠结的道:“火药坊的事也很重要,我......”

    “你不去我就把你两头忽悠旷工的事告诉陛下。”

    李纲不客气的道,他才不惯着苏盛。

    苏盛果断老实下来。

    李纲牛逼,他听李纲的。

    二人踏入李承乾院落时没有听到吵闹声,这让苏盛有点奇怪。

    不吵不闹,不符合那些正处于人憎狗嫌年纪,皇子公主们的性格呀。

    推开熟悉的院门时,苏盛明白了原因。

    只见院落内,李世民正在翻阅李承乾和一众皇子公主的课业。

    李承乾和一众弟弟妹妹正老实端坐着。

    苏盛眼尖的发现李承乾等人额头流下的一滴滴汗水。

    现在可是正月,天气寒冷的季节,他们这些皇子公主还能流下汗水,如此可以得知他们此时有多惶恐。

    李世民听到开门声,微微抬头,瞥了一眼李纲和苏盛,点点头,又低下头去看李承乾等人的课业。

    苏盛跟着李纲进去,坐到一旁。

    李纲很自然,他并不怕李世民。

    苏盛有点惶恐,他怕李世民也发现他两头旷工的事情。

    诡异的气氛只持续了一刻钟。

    李世民放下李承乾等人的课业,并未做出评价,而是看一眼苏盛,又看向李承乾,平静的问道:

    “承乾,你对今日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有何看法。”

    李世民平静的考教让李承乾发愣。

    这题,超纲了呀。

    可李承乾还咬牙道:“回父皇的话。”

    “儿臣并无太大的看法。”

    “儿臣只觉得道门忠君爱国。”

    “相比之下,佛门太过......”

    “还有吗?”

    李世民不耐烦的打断李承乾的话。

    李承乾面色涨红,他知道,自己的回复并未让李世民满意。

    咬咬牙,李承乾继续道:“有。”

    “儿臣觉得道门提出的道观转医馆有抄袭三原伯家的嫌疑。”

    这句话让李世民面色柔和不少,他有趣的打量李承乾。

    “继续说。”

    李承乾缓口气,继续道:“儿臣,记得去三原伯家庄子时,三原伯说过,他药铺内的药草主要来源于庄户们的采摘,他这种行为会提高庄户们的收益。”

    “儿臣认为,道门开医馆,肯定也会买药草,他们这也是要提高百姓收益。”

    说完,李承乾低下头,不敢看李世民的脸色。

    旁边的李纲很是满意李承乾的反应。

    如果李承乾能再自信一些就更好了。

    苏盛这一刻才真正认可史书上对李承乾的那句性聪敏,特敏惠,“姿峻嶷、仁孝纯深的评价。

    这小子的思维,转的很快。

    李世民看向苏盛,笑着道:“承乾,你说的很对,唯一错的地方是,道门并不是抄袭三原伯,而是三原伯给道门出的主意。”

    听闻此言,苏盛赶紧行礼道:“臣有罪。”

    李世民摆摆手,并不在意。

    旁边的李承乾瞪大眼睛,原来是苏盛给出的主意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