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丁卯之变.凭栏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丁卯之变.凭栏

    天高地阔,北风吹面。

    德胜门城楼上,顶盔贯甲的王战站在北侧箭窗前,看着脚下从城门走出的新军。

    德胜门是开在京城北城墙上、靠近西城墙一侧的城门,通常为大军出征之用,素有军门之称。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在华夏北方天空的星宿是玄武,自宋以后也被称为真武,而大曌军中崇信真武大帝,奉为军中之神,而西方属庚金,主刀兵征战,所以大曌出征都要从北城墙上靠西的城门出城,德胜门也因此被称为军门。

    出从德胜门出,凯旋归来便从北城墙上、靠近东城墙一侧的安定门入,取出征“以德服人”、“旗开得胜”和归来“安邦定国”、“天下安定”之意。

    京城城墙高四丈二尺,城门上方都有极其高大的城楼。德胜门城楼其实是城楼和箭楼的结合体,靠内侧城墙正上方的算是城楼,与城楼连成一体但是突出在城墙之外、开有箭窗的就是箭楼。

    箭楼楼体连同作为箭楼台基的城墙通高达十丈三尺,这样的雄伟建筑,在彼世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也是少见的,一座城楼,比同时代西方贵族领主的城堡还要大。楼内分为四层,故而在北侧正面和两个侧面开有上下四排箭窗,共八十二孔,城楼的屋顶为灰绿色琉璃瓦的重檐歇山顶,最上一排箭窗就开在两重檐之间。站在城外,从侧面看去,德胜门城楼及其台基有一半突出在城墙之外成为简陋,令楼侧面的箭窗可以对攻打、攀附城墙的敌人形成侧射火力。此外,城门之内、城楼后身还有陷敌人于死地的瓮城。

    以王战看来,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城防体系简直无法被攻破。不止是这样的雄城,随便一座三丈高的县城,同样的军人,一方有城墙,一方没城墙只有身上的铠甲,无论如何也应该是有城墙的胜。可历史现实是皇朝末世颠覆之局常见,守城者多败亡,显然,胜负兴亡之机远远超出军事技术、武器装备之外。

    就眼前来说,亿万黎民、百万大军的大曌没能安定边疆,反而被曾经来求庇护的顺民造反、被落后的原始部落屡次抢掠、逼近京城,就是这种技术之外的颠覆最直观的体现:特权阶层的种种凌驾于百姓之上、凌驾于国法之上的特权和贪腐,伤害了朝廷财政、伤害了皇朝律法、伤害了这个大曌国的大多数老百姓,令老百姓与整个皇朝的士绅地主、高官显贵离心离德,没有哪个老百姓还对朝廷和大曌有自豪感、责任感、归属感,愿意为了这个国家拼命的人越来越少,几近于无,因为他们不觉得这是自己的国家,他们感受到的只有压榨和伤害,只有困窘和饥寒,只有侮辱和践踏,只有看不到尽头的日子和日复一日的绝望。

    历史上草原部落威胁京师,众所周知的是土木堡之变,其实除了土木之变,嘉靖二十九年土默特部俺达汗也曾打到京城门外,史称庚戌之变。就因为庚戌之变,为了加强京城的防御,嘉靖帝才决定再修建一圈京师外城,当然,最后只修成了南边的这部分外城;外城修成之后不过百年,皇朝倾覆。

    高大的城墙,一道又一道的城墙,抵挡不住百姓的离心离德,抵挡不住民心的丧失。

    土木堡之变中死了数百武将,谏阻不成、随驾而征的文臣也死了不少。庚戌之变中兵部尚书丁汝夔被砍了脑袋,而事实上丁汝夔也曾多次上疏《备边十要》,只不过被严嵩扣下,没让皇帝看到。若不是王战的到来,同样被鞑虏逼至京城之下,袁崇焕也脱不了这个下场,一切都会惯性的发展下去。

    可恨的是,分文不纳、横行乡里的诸王勋贵、百官士绅还在哭穷,还想借参劾袁崇焕寻得税赋乃至其背后一切特权的复辟之机,很少有人想一想,泱泱大国,为何屡次被小小的部落逼近都城。

    王战偶尔有时候就想,这些人,配得上他们后来遭受的追赃比饷,配得上手脚寸断、骨肉成泥的剧痛;有时候又想,从道德层面考虑,这些人的可恨程度配得上剧痛的程度,可这只是道德问题吗?

    ......

    王战站在城楼上看着自己大军的时候,此次威胁大曌京城的主角,东金首领红歹,此时也正站在一座桥上,凭栏而立,眼望西方——那是大曌京城的方向。

    红歹脚下的石桥名为通运桥,位在通州地界。

    京东门户通州,城南有大、小张家湾堡,大堡也被称为张家湾城。

    张家湾城周九百零五丈,高两丈一尺,设守备一人,兵卒五百,南门外就是联通京城和京杭大运河的萧太后运粮河——宋辽之时,辽国萧太后由当时的燕京城凿河至此,沟通燕京城东南侧的护城河和大运河北段,以为运粮之用,故名之为萧太后运粮河。

    萧太后运粮河北距通惠河十六里,大体是东西走向,几乎与通惠河平行,起于燕京城东南左安门附近的护城河,向东六十里汇入凉水河之后再南流十八里汇入大运河,与通惠河、温榆河、潮河、白河等构成京城的漕运体系。

    红歹此时脚下的通运桥就横跨在萧太后运粮河上,就在张家湾城南门外,沟通南北。此桥为万历年间修建,桥身三券联拱,全长十三丈三,宽三丈三,石桥两侧各有石雕狮子头海棠望柱十八根,柱间以青石浮雕宝瓶栏板十七块构成桥栏。桥北端有两块汉白玉石碑,一为敕修通运桥碑,一为敕修福德古庙碑,碑上所言之福德古庙的修庙之资由万历帝的生母孝定李太后捐助大半,因李太后就是通州人,造福乡梓,不甘人后。二碑于通运桥头夹道而立,平日里车行桥上,人喊马嘶;船行桥下,帆樯绵延。

    张家湾城外的张家湾码头是大运河北段起点,自然就是供应京师的物流集散之地、水陆交通要冲,每日商贾云集,力夫遍地,酒楼歌肆生意兴隆,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南门外的通运桥自然是北上去往通州和京城朝阳门的必经之处,因此也被来来往往的文人墨客将其列入了通州八景。

    通运桥上的红歹,此时以身入景,凭栏远眺,抚今追昔,胸中豪情无限。

    对于此次的突袭,他到目前为止还是很满意的:六万大军,裹挟诸部,形成十三万大军,两千里疾行突袭,彻底打垮察哈尔,一举突破长城关隘,一路所遇城池望风而降。从曌国的反应来看,此次突袭的消息也没有任何走漏,曌国京师在望。

    志得意满之下,自诩饱读诗书的他自然要看看这通州八景。

    因此,这通州八景之一此刻就在他的脚下。

    “你们谁知道本汗在想什么?”红歹拍了拍石狮子柱头,转身看向身后诸人。

    “微臣不知。”诸贝极列面面相觑,谁也答不上来。

    “本汗在想当年的萧太后,一个女子,居然带领大辽占据半壁江山,国势鼎盛,连现在的燕京城都曾在大辽的手中,真是了不起的一代巾帼英主。”

    “大汗,只要大汗带领我大金如同狩猎熊虎一般,不断的给曌国放血,坚持不懈的疲敌弱敌,我大金就会越来越强,曌国就会越来越弱。如今曌国陕西造反,大汗出兵攻曌,击敌于内乱,可谓正当其时。以后我大金时时探查曌国的虚实,只要曌国要全力剿灭造反之人,我大金就出兵攻打曌国,给反贼以喘息之机,如此令曌国不停的内外交困。此消彼长,早晚有一天,我大金也可占据半壁江山。此次若能以战迫和,令曌国奉上岁币,那就是我大金据有半壁江山的开端。将来,大汗必有胜过萧太后之伟业。”听到红歹说起萧太后,范文程心中一动,立刻不失时机的进言。

    “哈哈哈哈......范秀才真不愧是本汗的智囊啊,所谋正合本汗心意。”红歹闻言大是开怀。

    他与其他东金族人一样,自幼勤习弓马,但他却不排斥汉人的书籍,总认为多读些书才能走的更远。平时他多读些经史子集,也多有借鉴汉人朝廷的典章,向来自诩胸怀大略,能够兼容并蓄,能够任用汉臣,加之范文程确实能给出非常实用的谋划,所以每次听了范文程的谋算,他的心情都会大好。

    萨哈里安、吉尔哈兰、代沙恩等人听了范文程的谋划也都是频频点头,只觉得范文程这不停放血的主意确实是个好主意,对于目前的大金最合适,既可渡过眼前的大旱缺粮难关,又可长远的削弱曌国、壮大大金。此消彼长之下,大金至少可以站稳辽东,与曌国平起平坐。

    岳特沃、都度也注目在范文程身上,只觉得这范秀才确实不愧是读书人,肚子里的坏道道就是多,不过道道再多,遇到诸申勇士的刀子还不是没用,还不是要乖乖的给咱大金效力、毒害他自己的族人?想到这,似有灵机,二人对视一眼,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鄙夷之色。

    “报——大汗,方才经过的村子发现大量巨木,找到的村民说那些巨木都是给曌国皇帝修宫殿的,村子就叫皇木场村。”一个被分派到那片区域的甲喇章京面色兴奋的回来禀报。

    “皇木场?修皇宫的巨木?好兆头,去看看。”红歹听得这个消息确实有些惊喜。

    自己是东金的大汗,如今东金在自己的带领下马上就要打到大曌的京城,在此时得到了这皇木场村的皇家巨木,岂非好兆头?

    看着前面的红歹,孟固尔泰和阿米恩面露不豫之色,却也不能说什么——红歹的威望在这一路上是越来越高了。

    ......

    皇木厂村夹在北运河与萧太后运粮河之间。

    京杭大运河大体是南北走向,北段也被称为北运河。北运河经过通州城南的这一段河道近乎东西走向,皇木厂村就在这段东西走向的北运河南侧八里、萧太后运粮河北侧二里,北距通州城十二里,西距京城广渠门六十里,从永乐年间就是储存皇家宫殿木材之所。若非如此,李三才的大宅子也不会那般规模,很多珍稀且直径巨大的木材,那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红歹和代沙恩等人进入村内,迎面只见村内颇多大槐树,有的看上去至少也有百多岁的树龄,冠幅巨大,荫庇一方,红歹越看越是喜爱。

    在那牛录章京的引导下,红歹来到了一处存放木材的场地,远远的便看到场地中央有一趟长棚,棚下一根巨木横卧。

    “大汗请看,这是这里最大的一根木头。”引路的章京说道。

    红歹定睛看去也不禁发出一声惊叹。

    这根大木头实实在在可以被称为巨木,粗近七尺,比他自己还高一大块,站在这侧望不到对侧;长足四丈,香气隐隐,底下密密垫着一根根径尺的圆木。

    “这是什么木头?”

    “回大汗,这是香樟木,以之造屋不生虫蛾,这一棵巨木被工匠称之为樟头王,是准备给曌国皇帝修宫殿用的。”那章京早已打听清楚,连忙回话。

    “修皇宫?本汗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如今居然得到如此奇香巨木,正好可以用在沈阳。”红歹十分高兴。

    “大汗远征至此,势如破竹,寻幽探胜居然又得到皇宫巨木,此乃大汗天命所归之兆。”

    “也许这巨木不必运回沈阳,而是直接随我大金勇士进入南人的京城。”

    萨哈里安和范文程吉言紧随。

    “哈哈哈哈......好,明日一早,向曌国京城进发。”

    听着萨哈里安和范文程的吉言,凭栏而立的红歹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