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往事:风动秦关 > 第009章:夜半火局

第009章:夜半火局

    姜维陷入沉思,在短暂推理之后,抚案道:“假如福公子没有问题,那么麋松就值得怀疑了。”

    断木乙叁道:“目前仅凭这一点异常,我们只能怀疑,后面还有待查证。麋松是麋氏家族的后辈子弟,他在军队服役多年。自从麋芳投降东吴,导致关羽兵败被杀,麋竺也因此羞愧而病亡。从此以后,整个麋氏家族行事都变得十分低调,麋松也不例外。”

    “嗯,其中定有重大隐秘。”在姜维的印象中,麋松为人谨慎,工作一直勤勤恳恳,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但也无明显的过失,算是一名中规中矩的文职官员。

    反而那少年的真实来历,目前还是一个天大的疑团,就连少年自己说不清楚。在姜维看来,那少年的脑袋似乎受过严重挫伤,导致其记忆出现了一大段的离奇空白。

    此外,那少年讲述的许多事情,都令人莫名其妙,而且非常不合乎逻辑,假如说他是世外高人也不太像。

    例如,当被问及籍贯、家庭出身和职业等等问题,那少年所回答十分怪异,皆是前所未闻的稀奇词汇,简直让人怀疑他是在刻意的东拉西扯。

    但是,那少年的目光真诚,语气恳切,扶助汉室之心并不似作伪。姜维平生阅人无数,这一点可以肯定,故而其中必有重大秘密。

    更何况那少年初次露面,就贡献了地雷这种罕有的厉害武器,可见其用心之诚。

    “暂时不要破坏麋松的计划,我们将计就计,继续观察,相信事实的真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具体怎样做,想必你是懂的,你可以大胆的自主安排。”姜维终于作出了决策。

    说完这席话,姜维轻拍着断木乙叁的右肩,并作出一个特殊的行动手势。他对自己亲手栽培出来的优秀下属,给予了充分的信任。

    “得令!属下这就去办。”断木乙叁点头会意,起身行礼,他的身影迅速消失在帐外。

    不多时,姜维立即回到中军大帐,宴会还仍在进行中。

    在姜维离开的四分之一柱香的时间里,众人推杯换盏,尤以廖化最受众人追捧。这位蜀汉老先锋的前襟上水痕交错,显然被多次被人劝酒。

    廖化满面红光,见到姜维返回,便大声道:“伯约,你回来得真及时,快救个场子!你不在席上,就连福公子这个新来的小后生都要欺负老夫了,哈哈…”

    “廖大叔,您这是哪里的话?老将军是我的偶像,晚辈仰慕已久,刚才三大碗酒都是对您的深深敬意。”那位暂时被称作福公子的少年兴致颇高,但显然不胜酒力,言语变得有些随意。

    姜维哈哈大笑,同僚们融洽和睦的气氛,令他很满意。他举起酒樽,豪迈之情顿生,说道:“一切都是为了兴复汉室!”说罢,仰脖喝干。

    众人赶忙离席起身,双手举酒,皆慷慨说道:“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这两句话出自诸葛丞相的《出师表》,原文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如今诸葛丞相逝世近二十年,北方僭越的曹魏政权依旧未灭,相反蜀汉的国力却日渐衰微,甚至透露出相当的颓势。

    以姜维为代表的主战派将领们每每思之,深自痛惜,所幸近日得到这位神秘的少年匡佑,可见汉室复兴可期。

    这场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亥时方散,少年福公子在傅丰亲自护送下,回到营帐就寝。

    当然,这一切都在姜维的严密监视之中,现在等待的就是三更时分的那场大火。

    夜沉如水,虽是繁星漫天,忽然又丝毫无风,这让人感觉不似前几日那么凉爽。

    只有旷野的虫声依旧喧闹,它们必须要赶在冬季来临之前顺利找到配偶,完成繁衍后代的天职。

    姜维端坐于案几之前,后背挺得笔直,犹如标枪一般。这是姜维长期养成的工作态度,他对待公务一丝不苟,严谨慎微。这也是诸葛丞相在世时作出的懿范,自然也被姜维完全继承下来。

    甲床上悬挂着姜维的精铁铠甲,上面鳞片细密交织。两臂伸展开来,其形状如同鹰隼的羽翼,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具有了一种冲天展翅的灵性。难道它也要为了主人的理想和帝国的光荣,而跃跃欲试?

    姜维就着青白色的灯光,正在审阅有关粮草供应的加急快报。在他的眼眸之中,蕴含着沉稳和坚毅。

    从武都到天水,再向前到陇西,这是一条漫长而艰难重重的战线。兼之路途崎岖,即使攻下几座城池,除非所获仓库丰盈,否则仍将由于粮食消耗殆尽,而被迫撤退。这是连诸葛丞相在世之时,都未能解决的大难题!

    如今那个少年福公子竟然自告奋勇,愿意与某位将军一起带领小股人马,去陕北建立敌后根据地。

    姜维从未听过陕北这个地名,经过与那少年在地图上的反复确认,似乎那是羌胡所占领的一大块地盘。

    敌后根据地,意味着独立的武装势力,物资自给自足,不需要再运送粮草,可以视作是占山为王的升级版,当然这必须打着兴复汉室的正义旗号。

    假如委任傅佥或傅丰,与福公子为正副统领,统率一小队士兵,以化整为零的方式,通过夜间行军,分批潜入魏国境内的某个山区建立武装据点,结果到底会如何?数年之后,可能真正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战略成就?

    想到此处,姜维忽然有些兴奋,呼吸略微变得粗重。他明白这种根据地的军事作用,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旦根据地建立成功,那么就好比是插入魏国背上的一枚尖刺,让它够不着、也拨不出。

    从一枚尖刺,慢慢发展到数把利刃,再成为几柄横扫千钧的利斧,何愁汉家不兴?待时机成熟,天下一统或许唾手可得。

    慢慢的,姜维的思绪被拉伸得越来越长,一幅幅美妙的图景也依次浮现在脑海中,时间悄然来到凌晨子时,即是三更时分。

    突然而至的一阵喧哗,打破了黑夜的宁静。冲天的火光,从后营升腾而起,那是一片耀眼而邪恶的猩红。

    姜维自言自语地叹道:“该来的,终于来了!”随即快步走出大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