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硬

    “朱由检不知道,他的最后一次朝会没人来,那是因为无数忠贞之士已经在交待后事,自尽殉国,甚至许多都是举家殉国的,据统计当时殉国之人多达数千。

    朱由检更不会知道,迎接李自成进城的东林党,三日后跟李自成谈崩,李自成直接抄家杀人,竟然从东林党官员府中查抄出堪比明朝国库数年的收入。”

    朱元璋把桌子都掀了,怒道:“我就知道,都是蛀虫,早就该杀,居然贪了那么多钱!”

    而其他人也同样是惊呆了,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贪官可以贪得这么多的,不对,这已经不是贪了,是明抢了。

    当然,他们不知道,以后还有一个更加利害的人,叫和珅,他一个人贪的钱,就比国库里的钱更多,等同于国库一年多的收入。

    “而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京城效外,没有离开京城,也以实际行动,保住了明朝的骨气,坚守住了大明皇室自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建立的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天地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民族之魂。

    明之一朝,从建立之日起,一五位皇帝(计上朱允炆和朱祁钰),有农民皇帝,有将军皇帝,有太子皇帝,有蟋蟀皇帝,有病歪皇帝,有打炮皇帝,有修仙皇帝更有木匠皇帝。

    但有明一朝,一无两汉之和亲,二无初唐之赔款,三无两宋之岁币,更不曾投降认输过,不曾割地赔款过,天子放弃安全的南京,而守在北方最前线的京城,哪怕被外敌围城,亦不曾后退过一步。

    战败了,不认输,继续打,皇帝亲征战败被俘,我皇帝都不要了,另立新君继续打,京城被围了,不后退,坚守京城待缓,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但也正这句话,后世史家将这一日定为明朝灭亡之日,虽然有南明朝庭,但不计入明朝国寿,但南明却继承了这份骨气,南明两位皇帝,一位不肯投降,战死沙场,一位被俘后绝食三日三夜而死,以鲜血诠释这份骨气,诠释这份民族之魂。

    而明朝遗民也不输于他们,无数仁人志士的坚持反清复明,坚持斗争,一直持续了近两百年,才因大环境变化而停止,转为更伟大的民族抗挣。

    他们的行为,把这份骨气,这份抗挣深深地刻在华夏民族的灵魂深处,在外敌入侵,山河破碎之时,华夏所有民族团结在一起,无数义士以生命抵抗敌人,以血肉和意志重新锻造新的国度。

    故而,明之一朝,在后世的评价,就是一个硬字,其功绩不下秦汉隋唐,以一个王朝十余位皇帝,重塑汉族断掉的脊梁,打造出整个华夏民族的灵魂。”

    朱元璋高兴得满脸通红:“好!不愧是我的子孙,就是骨子硬!硬明,好好!该赏!”

    嬴政举杯:“好!好一个硬明,好一个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天地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壮哉!以此酒敬之!”

    王翦等人亦举杯:“敬之!”

    刘彻:“一无汉之和亲,果然,和亲之事,我们没得洗。明朝,很好,够硬的,重塑汉人脊梁,塑华夏之魂,不弱于吾等先辈,当敬之!”说完,痛饮一杯,并打赏。

    而卫青等人也敬上一杯。

    李渊怒了:“无唐之赔款?是哪个不孝子孙赔款给外族了,混帐!”

    赵匡胤:“无两宋之岁币,我宋朝竟然向外族纳贡?后世子孙这么无能吗?难度重文轻武真的是错的?”

    帝辛,曹操,杨坚等人亦为明朝敬上一杯,并送上打赏。于是,苏络又收到一波打赏。

    比比东:“他们虽然没有我们那么强大的力量,但在许多方面都更胜于我们!不过,到最后,怎么没有建议的?之前两个都有啊!”

    苏络:“或者制作视频的人认为,什么建议也没用,小冰河时间,天灾人祸,什么建议都是冶标不治本,因为明未最大最根本的问题,是粮食减产后,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比比东想起一开始的画面,顿时打了个冷颤,重重地点了点头,又庆幸道:“好在,许多植物类武魂都可以增加农作物的收成,而且,十年魂兽更是无穷无尽,我们的平民,哪怕生活艰难的,活下去也没有问题。”

    这时,万界境再次亮起,第四个视频开始了!

    “盘点华夏五大无奈之国之君第二名,隋明帝杨广。”

    杨坚顿时炸毛了:“老二?大隋灭亡了?怎么回事?隋明帝?亡国之君的谥号是明?”

    朱元璋:“咦!杨广不是隋炀帝吗?怎么是隋明帝的?”

    刘基:“陛下!隋朝给杨广的谥号是明,而炀是李渊唐朝建立后给的,据说是李世民提议的。”

    朱元璋:“哦!黑前期,常规手段,我们大明也被后面的黑得很惨!”

    徐达:“陛下!从仙人的视频所给的信息,黑我们大明的主力,是投降过去的文臣,人家满清修的明史,可信度还有五成呢!”

    李世民:“感觉又有一个大锅落在我头上。”

    ......................

    “杨广有两个谥号,一为隋炀帝,二为隋明帝。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任贤使能曰明。

    隋炀帝这个谥号是唐朝给他的,而隋朝给他的谥号是明,隋明帝,这是当时隋朝大臣都一致肯定的。但同一个人,又怎么有如此天差地别的评价的?”

    “华夏几千年来的历史,诞生了很多朝代,几百位帝王。按照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其一,励精图治,有大功绩的帝王。其二,罪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帝王。其三,受奸臣蛊惑,整天贪图享乐,不理朝政,残害忠良,弄得天下动荡的帝王。其四,虽有治国理想,却没治国之能的帝王。其五,才能出众,却不为国为民办实事的帝王。而杨广则是同时占了第一和第二两种。”

    杨坚糊涂了:“励精图治,有大功绩,罪在当下,利在千秋?”

    朱元璋:“朱由检应该就属于第四种,空有抱负,却无治国之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