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是谁修改了我的斗罗世界 > 95.三世而亡其实挺好的

95.三世而亡其实挺好的

    “到现在,大家应该对开元盛世其实在经济方面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了吧,真的很烂!而且烂到了你无法想象的程度。

    你觉得开元盛世很强盛,那基本上都是靠吹的。因为你被史书和华美的诗篇给骗了,没有看到真正的历史描写。如果不是女帝留下的底子太厚,李隆基一朝都不用等到安史之乱,就直接走向哀败了!

    但因为这是儒门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参与到了治国层面,无论做得多差,都会有儒家子弟拿着史笔帮他们粉饰太平。

    那么,开元盛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他们各项愚蠢的政策层出不穷,使劲的拖后腿。

    虽然武则天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改革,让生产力急剧爆发,可是也架不住这些二哈疯狂拆家!

    所以开元盛世的经济增长速度,那简直如同蜗牛一样慢。开元盛世到底惨到了什么程度呢?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吃不饱!

    而且不是百姓吃不饱,是皇帝和大臣们都吃不饱!

    你能想象吗?

    连住在都城的王公贵族,皇帝大臣,这些顶级的权贵,他都面临着饥荒,你这开元盛世能好到哪里去呢?

    在宋璟执政期间,由于宋璟一系列的错误方针,导致了开元年间经济大倒退,再加上天灾原因。

    同时关中地区发生了大饥荒,这个饥荒到了什么程度?李隆基都没饭吃了。所以,他不得不带着他的朝廷和大臣们,就要去追着粮食跑,跑去了东都洛阳,而当时把这种行为叫做'就食'!

    最可笑的就是,唐朝皇帝当时还嘲笑隋文帝到洛阳去'就食’,还戏称隋文帝是'逐粮天子’,说是隋文帝追着粮食跑。

    何其可笑!

    可却万万没想到,在最繁盛的开元盛世时,李隆基也变成了‘逐粮天子,追着粮食跑,以免吃不饱!

    你想想,关中地区粮食紧张,皇帝和大臣可以追着粮食跑,去洛阳吃饭,那么关中百姓能追着粮食跑吗?还要追着粮食跑,当然是不可能了,因此饿死无数。”

    李渊身体一晃,差点又晕死了过去,但他还是强大着精神挺了过来:“这就是开元盛世?这就是被后人吹捧着唐朝吗?我现在只想说一句,李隆基其实应该是武周王朝的人。他身上可是流淌着武家的血!我觉得他应该叫做武隆基才对。”

    此时此刻,李渊已经决定了,他不要李治以后的唐朝皇帝了。

    都特么的是累赘呀!

    三世而亡其实挺好的,起码李唐三代都是明君,短时短了点,可是都是精品。

    问题是,他有没有想过,武则天更加不愿意接受李隆基。

    刘彻不屑:“儒家把开元盛世吹得这么牛,原来是皇帝追着粮食跑!所谓的开元盛世,还是吃不饱!我就不明白了,这李隆基有啥好吹的?这样也算是炎黄的顶峰了吗?

    你们可别这么侮辱炎黄的经济实力了!皇帝都吃不饱,都要追着粮食跑那百姓呢?我真是不敢想象关中要饿死多少人?”

    杨广更是一脸冷笑,还经济繁盛,就这?就这!作为经济达人,他大牙都要笑掉了。你特么的是逗我呢?

    杨广:“我还以为李隆基有什么本事呢?还敢嘲笑隋文帝,我父皇是逐粮天子。那他更是蠢货!”

    李世民只感觉到头晕目眩:“这东都洛阳还是人家隋朝弄出来的,大运河也是杨广的手笔,没有杨广发展南方经济。他李隆基就算跑到东洛阳去,他也是被饿死的命!”

    这真是丢了大人!

    ............................

    “知道开元时期,李隆基去了多少次吗?10次呀!

    也就是说从李隆基执政开始,到开元末期,李隆基每隔两年就吃不饱了,他就要带着群臣跑到东都洛阳吃饭。

    这种频率,那在整个唐朝也每两年去一次?”

    当这个数据摆出来的时候。

    所有的皇帝都不淡定了。

    他们对唐玄宗时期的经济,那真是刮目相看!

    朱棣:“哈哈!这唐玄宗是去洛阳要饭的吗?而且还是两年去要一次!这就是开元盛世?这经济可搞得真好啊!千万别说这事古代经济的巅峰,我还以为这是高级黑呢?”

    ................................

    “只因李隆基干的蠢事那太多了。第一件,就是任用儒家的人治理国家。大家都知道,儒家那是最不擅长搞经济的。

    他们那一套理论跟经济之道是截然相反的。经济之道那是以利益驱动,儒家讲的是道德高尚。

    只要任由儒家去治理国家,那么经济一定是迅速衰退。看看宋璟张九龄等人干了什么蠢事?

    而这些丞相里面,除了姚崇还算合格之外,李隆基任用的丞相,那是一个比一个差劲!

    甚至很多丞相整天啥事都不干,就是主丞相和辅丞相两个人互相掐架,一个陷害一个。

    那是把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所以李隆基时期,在经济方面那一直都在拖后腿!

    儒家根本就不适用于治国,更不能用来发展经济,李隆基为什么经济这么差?那还不是因为他自己作的!

    他真正干的一件最大的错事,那就是把武周时期的都城洛阳给废弃了,又跑到了长安定都。这才让李隆基没有享受到武周时期的社会改革带来的福利。

    因为他极度压制了生产力的爆发!长安跟洛阳根本不能比,洛阳就是当时经济的灵魂!杨广建造的东都洛阳,那是为了什么?

    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发挥它北方经济中心的作用,就是经济中心的东移,以及大运河的开通。

    这让杨广完成了经济学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架,那就是南北双经济中心,然后通过大运河,形成了‘飞轮效应'!

    可你如果把经济中心又迁回到长安,那一切都扯犊子了!杨广搭建的这个巨大的工程,你完全就没有利用到,而且还会造成经济阻碍!

    长安是什么地方?长安叫做四塞之地,那建造都城,作为政治中心是个好地方,易守难攻!

    但这个四塞之地如果作为经济中心,那它的劣势就比作为都城更为明显,四塞之城代表了什么?

    那就是交通极其不便!有一句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你这交通堵塞,内外交通不畅,对于古代的经济来说,那简直是致命性的打击!

    最重要的是,你还要把长安打造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那你就必须把所有的商业贸易都要放在长安。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贸易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商品流动的速度!

    你完全没法跟杨广和武则天时期的经济条件相比,因为这会造成非常巨大的资源浪费。

    而且,长安根本没办法跟大运河勾连,南北双经济中心,那本来就是构架在大运河之上,为了就是加快整个贸易的效率和速度。

    而迁都长安,则把杨广所构建的这一个经济体系直接斩碎,这和一个经济中心有什么区别?

    而且还不能够达到南北经济中心叠加产生的“飞轮效应”。更加可悲的是,长安由于汇聚了大量的人口,那又给日常生活,尤其是粮食储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只要关中稍微出现一点灾害,比如蝗灾,旱灾,那么立刻引起粮食饥荒!

    随之而来的就是粮价暴涨,这个北方的经济中心就完全被摧毁了,瞬间失去了经济中心的职能,让北方经济贸易陷入瘫痪。

    而以长安为国内外集散中心的贸易体系,那就不得不进入到停滞阶段。

    你说迁都长安和定都洛阳,他的影响大不大?“

    刘彻:“原来经济一道和打仗治国还真不一样。长安作为都城来说易守难攻,它的确有着天然的优势。

    可长安要作为经济中心,那它这个易守难攻,四面环山,又成为了经济最大的阻碍。”

    刘志:“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在长安,其实对整个唐王朝的经济来说,那也是有很大的风险,一旦发生灾害,唐朝北方经济就完全陷入了瘫痪。怪不得李隆基的经济能这么差!”

    朱棣此刻听得如痴如醉,他感觉突然明白了好多事情:“原来定都洛阳竟然对经济影响这么大!武则天也厉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她定都洛阳,都吃到了杨广留下的红利。”

    ................................

    “当然,最重要的是广通渠,广通渠沟通了长安和洛阳的水路,这是杨坚和杨广的功业。但是,广通渠在唐朝的时候基本上就没用了。

    广通渠是建立在哪条水道之上的呢?黄河呀!黄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不就是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吗!

    所以在唐朝的时期,这广通渠那是经常被堵塞。而唐玄宗时期,这条水道基本上是废的!那是无法作为漕运来使用。

    你们所谓的联通洛阳和长安,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也是后人为什么要喷李隆基的原因之一,既然你选择了长安作为都城,把它变成了北方的经济中心。

    那么就应该第一时间疏通广通渠,可令人悲哀的是,从开元元年到开元末年,没有一个丞相主持过这项工作!

    但广通渠一直被堵塞,直到天宝初年,才有一个财务大臣叫‘韦坚,他以其独特的眼光看到了疏通广通渠的重要性。

    这才从天宝初年开始,大力的发展漕运,开始疏通广通渠。这才让长安连接到了大运河之上,从而,让李隆基迟到了大运河的红利。他的经济才开始真正腾飞!”

    什么?

    李世民这一刻真的是懵了。

    他满眼的不可置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