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是谁修改了我的斗罗世界 > 173.屠胡令,杀人歌

173.屠胡令,杀人歌

    “天降雷霆,四野震惊!

    自然,冉魏也成为四方异族的眼中钉,冉闵奈率乞活军迎战,乞活军,向天乞活,以死搏生。

    先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七万余人,斩上将首级三十余,夺城大小二十八座,威震天下!

    后冉闵乘胜利之余威,纵横黄河以北。

    --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余!

    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再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五战,以汉军六万再次大败敌军,几乎尽歼十余万羌氐联军,联军百不存一,草木皆兵!

    六战,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十战十捷!

    如此几番大战,打出汉家铁骑威风;绝地反击,九州终复炎黄本色!

    驰缰两年,冉闵杀胡人数十万,逐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离中土。

    邀天下英雄群起,令胡人见识我炎黄子孙之真血性,屠杀汉人最众者匈奴及白种羯族几近灭族。若世无冉棘奴,中原文明成绝响!

    五胡铁蹄踏北国,弱汉无奈唯乞活。

    棘奴忍辱兴汉事,万代功绩话蹉跎!”

    嬴政大起,举杯大喝:“彩!”然后一饮而尽!

    众人亦是举杯:“彩!”

    刘彻:“壮哉!”

    卫青:“好一个乞活军,向天乞活,以死搏生,可想而知,他们的战力有多强!”

    ““杀胡令”是冉闵最为著名的政令,此令共分三道。

    第一道“杀胡令”是冉闵在邺城幽禁后赵皇帝石鉴后颁布的,此命令号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也就是说: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杀。

    此令一下,各地传檄,汉人们纷纷联合起来,带着积压多年的仇恨,正式向胡人宣战,而胡人那边,则纷纷越墙离城,惊恐而去。”

    “朕倒是觉得冉闵的做法没问题。”始皇帝嬴政看到这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胡人如此对待我汉族,难道不允许杀回去了。”

    “况且这冉闵也不是见胡人就杀,而是杀那些敢拿起武器的胡人,这些拿起武器的胡人,你若是可怜他,不杀他,那么他就一定会可怜你,不杀你吗?

    战争本就是残酷的,没有绝对意义的对错可言。要是说冉闵是魔鬼,那么朕为了统一六国,也造下了不少杀孽,难道朕也是魔鬼吗?“

    这华夏几千年上下,有哪个皇帝手上没有鲜血的,难道这些皇帝都是魔鬼?若是冉闵生在朕的朝代,朕一定以礼相待于他。”

    正如始皇帝赢政所说的这样。

    刘彻刘询等人,同样是这个意思,别人都要杀你了,你还不反抗。就洗干净脖子等人来砍吗?胡人被杀数量之巨的确残忍。但是死去的汉族呢,也无法无视。

    “冉闵面对胡人纷纷逃难的局面,冉闵颁布了第二道“杀胡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

    这道令看似简单,其实绝难理解,如何才是与官同心,如何又不同心?冉闵不做正式的说明,谁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正确执行,只好听凭自己所想。

    结果,此令一下,邺城内的羯族为了保命纷纷外逃,而百里之外的汉人为了杀胡纷纷拥入城中,两方恰巧相遇,城门被堵得水泄不通。

    还没等胡人迁出,冉闵就颁布了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这一下,胡汉百姓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冉闵的真正意图啊。

    于是,汉人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复仇了,并且杀一个胡人就有奖励,谁经得起这种诱惑?汉人心中的激情彻底被点燃。

    而冉闵亲自带队,光在邺城就屠杀了二十万的羯族人。

    一日之内,便有数万胡人被砍头,无论男女老幼,都不能幸免在“杀胡令“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几百万羯族、匈奴、羌、氐等胡人平民灭亡,近百万胡人士兵被斩杀。

    而受屠杀最多的羯族,则或迁徙、或被屠,基本在中原地区灭绝。一时之间,匈奴和羯族快被杀绝,羯族消失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

    据后世史料记载,“杀胡令”一出,胡人最少被杀七百万。真正的血流成河,尸山遍野。

    在“五胡乱华”时代,他所发起的民族反击激励华夏民族奋起自救的精神,虽然冉闵战败被杀,但是他所发起的斗争基本上肃清了外族的入侵,解除了汉民族亡族灭种的危机。”

    嬴政:“彩!就应该如此!”

    刘彻:“好!做得好,胡人不配活着。”

    刘询:“真英雄也!”

    “公元352年,因为晋朝拒绝支援,甚至不予承认冉魏政权,冉闵被迫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争粮。

    结果被叛徒出卖,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力竭被俘,斩于遏陉山。

    亡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滴雨未降,鲜卑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世人提起冉棘奴,多赞“武悼天王”而不名,却不知棘奴身为冉魏开国之君,何言不称“帝”而称“天王”?

    若是棘奴在世,又岂会受胡虏之封?慕容小儿,沐猴而冠,有何资格“追封“棘奴?这“武悼天王”四字之于冉闵,无疑侮辱!”

    嬴政:“可恶!真欺人太甚!”

    刘彻:“叛徒,又是叛徒,真该死!”

    刘询:“惜哉!”

    只见冉闵伟岸的身影,行走之间,有着血腥的气息在流动,举手抬足之间,便有无数胡人的头颅冲天而起。

    大地是红色的。

    河流是红色的。

    就连流出来的地下水,也是红色。各个朝代的众人看到这一幕,皆是头皮发麻,汗毛竖起。

    数字终究是数字,告诉他们死了多少多少胡人,他们感受不到那种震撼。而此时这般场景,却是如同末日来临一般。到处充满着死亡的气息。

    “诸夷,凡敢称兵者皆斩。”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成了胡人的灾难起源。生于黑暗动荡的乱世,一路打败对手。

    总是不败。

    总是战斗。

    但是所有人嘴角都抽了,你这叫打败对手吗?你差点都把胡人给灭种了。不对,有的胡人族,已经被灭种了。

    不知何时,那道身影,他站在苍茫大地之上,他望着天穹,望着大地。

    平平一身,一路杀伐,在冉闵面前,一切的敌人终究是暂时的。

    他所向往的,是更大的舞台,他一路走来,一路冲锋陷阵,勇猛无双。

    “今我与诸君尽灭胡族,同血中原百姓血海深仇。”

    他是天使,亦是魔鬼。

    “炎黄地,多豪杰,以一敌百人不怯。

    人不怯,仇必雪,看我华夏男儿血。

    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

    “手提黄金刀,身佩白玉珏,饥啖蛮夷头,渴饮匈奴血。

    儿女情,且抛却,瀚海志,只今决。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羯。

    黄河两岸飞战歌,歌歌为我华夏贺。狼居山内舞钢刀,刀刀尽染匈奴血。”

    “立班超志,守苏武节,咏冠军词,做易水别。落叶萧萧,壮士血热,寒风如刀,悲歌声切。

    且纵快马过天山,又挽长弓扫库页。西夷运已绝,大汉如中天。

    拼将十万英雄胆,誓画草原同为华夏色,到其时,共酌洛阳酒,醉明月。”

    冉闵一边杀,一边唱着。

    “男儿行,当暴戾。

    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

    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

    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

    驰骋走天下,只将刀枪夸。

    今欲觅此类,徒然捞月影。”

    “君不见,

    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

    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

    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

    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

    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

    千里杀仇人,愿费十周星。

    专诛田光俦,与结冥冥情。

    朝出西门去,暮提人头回。”

    一句一杀,一步一杀!

    “女儿莫相问,男儿凶何甚?

    古来仁德专害人,道义从来无一真。

    君不见,

    狮虎猎物获威名,可伶麋鹿有谁伶?

    世间从来强食弱,纵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问,

    男儿自有男儿行。

    男儿行,当暴戾。

    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事在杀斗场,胆似熊罴目如狼。

    生若为男即杀人,不教男躯裹女心。

    男儿从来不恤身,纵死敌手笑相承。

    仇场战场一百处,处处愿与野草青。”

    “男儿莫战栗,有歌与君听: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

    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

    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

    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人。

    放眼华夏三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

    我辈热血好男儿,却能今人输古人?”

    到这里,所有人都被震住了,词句之间,那惊天的杀意扑面而来,特别是那句,“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当曾经的败将来到他面前时,他是无奈的。几千兵马要面对几十万大军,这种困境,无将可破。

    “个人的力量终归是弱小的,到头来,终要面对死亡。”

    这句话道出了无奈,写尽了冉闵的悲凉。

    所有的人,在这一刻,都是不由感叹。

    嬴政:“哎,如此猛将,却落得如此下场,倒是可惜啊!”

    刘彻:“如此英雄,我认了,惜哉!”

    刘询:“好一个杀人歌,只有此歌可配英雄,可配冉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