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寒门 > 第三章:说服赵云

第三章:说服赵云

    到了东汉后期,整个士人集团急速膨胀,他们疯狂兼并土地、广蓄家奴、把持舆论、甚至还掌握了官吏的任免权。皇权急剧缩小,国家财政收入严重缩水,整个朝堂之上充斥各个世家大族的门生故吏。

    张楚道:本来在蹇硕被诛灭后,大将军何进已经掌握了朝廷大权。为了表示对袁氏的安稳,还将袁隗晋升为太傅,与他一同掌管朝政。可惜的是,袁氏对这个酬劳还是不满意,此时他们看到汉室衰弱,已经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后来,袁绍力劝何进诛灭宦官,并且建议召外军入京。是从一开始就包藏祸心、居心叵测。袁氏虽然势大,但手握军权的却没有几个,这时候董卓这位袁氏门生就被调动到了京师。而袁氏万万没想到的是,董卓到了京师之后,刚开始还是服服帖帖,可等他吞并了并州军团和大将军何进的部属,实力暴涨之后,就开始亮出了獠牙。袁氏一族心中不甘,便派出袁绍和袁术出关组织诸侯讨伐董卓。没料到董卓竟然将在洛阳的袁氏满门抄斩。这一下袁氏自食苦果,偷鸡不成蚀把米!

    赵云听的聚精会神,这时候插口道:想不到袁家世代冠冕,竟然有此居心。可恨的是他们争权夺利,惹来刀兵苦了这天下百姓。

    张楚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虽然是黄巾贼子之逆言,但历经黄巾造反、董卓之乱,,不过这汉家天下本已摇摇欲坠。如今诸侯并起,心怀不轨者遍布朝野,朝无能臣,军无猛将,汉之江山,焉能久远?

    赵云听的瞠目结舌,冷汗直流。他出身官宦,饱受忠君爱国之思想,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被人在耳旁提及,内心不免惊涛骇浪。

    张楚道:当年秦二世昏庸无道,天下反之,高祖以功德而君临天下,汉室绵延四百余载。如今他后世子孙无道,也该是有德者取而代之!

    赵云怔在当场,平时拿枪稳定如山的手也开始颤抖。他出身吏门,祖上也是累世官宦,少入山门,习得一身武艺,也是为了报效朝廷。真如张衍所说,如今的汉家天下,已是苟延残喘,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挽回。那么接下来自己该何去何从?是躬耕于乡里,苟全性命于乱世,还是投身于朝廷,逆天而行,挽狂澜于即倒?抑或。。。以民为本心,反而成为一名自己从来想都没想过的反贼?

    张楚厉声喝问道:子龙,先贤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你心里,是一家一姓为重,还是天下百姓为重?何况,朝中奸贼当道,你纵有心杀贼,又何来回天之力?难道你还要助纣为虐,帮着他们鱼肉百姓、草菅人命不成?

    张楚吐了口气,继续道:黄巾起义被朝廷镇压,民众死伤无算。董卓之乱起,关东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几路诸侯纷纷起兵,结果是逡巡于关外,裹足不前。董卓迁都长安,火烧洛阳,关中之地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成为了人间地狱。这个天下已经是大失了元气。但是,这仅仅只是乱世的开端的而已。。。张楚闭上眼睛,说到此处,其实他内心也已动容。生于斯养于斯,谁内心深处没有对故土的一番热爱?汉末乱世,十室九空,那是中华历史上多么悲惨的一笔。如今,自己也要亲身参与体会了吗?

    他闭眼喃喃自语道:董卓不久将要身死族灭,但是这天下百姓的灾祸,却还远远没有尽头啊。这天下群雄,谁不想将这汉家天下取而代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楚,你又能为这乱世做点什么呢?

    听了张楚这席话,赵云如同醍醐灌顶,瞬间心胸开阔了起来。是啊,赵云,你习得屠龙之术,难道不是为了这天下的百姓吗?枉你自诩忠义,却连忠于天下之大义和忠于一姓之小节都分辨不明,岂不可笑。再看着张楚眼角不经意流下的泪水,对于张楚对天下百姓的怜悯与热爱,他也感同身受,不禁又羞又愧。

    赵云心下再无杂念,真诚的抱拳一礼,道:赵云徒有一腔孤勇,却不知人间大义。听张兄一言,茅塞顿开。以后赵云跟随张兄一道,只盼能为这天下百姓尽绵薄之力。

    张楚擦干泪水,眼中甚是欣慰:子龙深明大义,不枉愚兄在这寒风重守候终日。董卓倒行逆施,残暴不仁,势必不能长久。各地诸侯必将蜂起,到时候战祸连连、生灵涂炭。我辈中人,自当舍生取义,毁家纾难,解救万民。

    赵云顿首称是。

    张楚一把将赵云双臂抱住,道:子龙,今日你我既然有缘得见,志同道合,不如结拜为兄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文可安邦,你武可定国,你我联手,则如虎添翼。我们一道出山寻访明主,终结乱世,岂不是一段佳话!

    赵云也是激动不已,点头答应。

    两人就此撮土为香,搭石为炉,摆上烤野鸡,就地结拜。两人之中,张楚痴长两岁,是为大哥,而赵云也就成了二弟。不过,张楚虽然费尽口舌把赵云绑在了战车上,倒也没有想自己单干的意思。

    问他为啥不自己单干?许多穿越的不都是从小兵干到大帝的吗?

    答案是:没资本,不可能。谁让张楚穿越过来还是张楚,他不是袁术、不是曹操、甚至连刘备都不是。但凡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在古代这个重视门第胜于一切的社会,他一个身份不明的张楚要搞点事情,那是难于登天的。啥?你给我扯高祖刘邦?刘邦好歹还是一个名震县城的大哥,他的人脉和资源也不算少的了吧。不然一起兵能有几千人响应?你说靠忽悠起家,你忘记了于吉被孙策怒斩的故事了?再是古代,再怎么民风淳朴,也不是每个人都如同赵云这般耿直好忽悠吧。。。就算自己有超越古人一千多年的书本阅历,论韬略谋算,也算一时之选,但是,就这个社会,能与那些世家豪族的天选之子当面坐而论道的机会都没有。

    要不是系统还算给力,自己耗尽电量换来了个还会烤野鸡的赵云,他会不会成为第一个因为寒冷与饥饿而死的穿越者也未可知。他来不及怪系统的不负责任,那就只有满足于现状并且尊重现状了。

    结义仪式弄完,张楚算是真正走稳了穿越的第一步。

    他心满意足的将赵云扶起来,道:二弟,对于明主,你可有人选?

    赵云默默想了一会,道:要论实力,如今袁绍袁术兄弟最是强大。兄长以为如何?

    张楚道:袁绍其人,四世三公之家,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如今雄踞冀州,带甲数万,确有可取之处。但是,其人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成大事。其弟袁术则更为不堪,虽占据南阳要地,但是其人本事平平,又多有世家子弟的恶俗,终是他人之垫脚石而已。这两个都是袁家之人,但素来不和,为了豫州的归属几次大打出手,兄弟之间尚且阋墙,焉能服人。何况,方才为兄已经说过,袁家实乃当今天下之首恶。如今的世道纷乱,此二人乃始作俑者。这等败类,心中岂有仁义可言,又岂是你我该辅助之人?

    赵云道:幽州公孙瓒如何?

    张楚道:一将之才而已。

    赵云道:荆州刘表如何?

    张楚默想了下,道:刘表其人,才德兼备。可惜年岁已高,荆州豪强又多有掣肘,经略荆州有余,征伐天下则力有不逮。

    史书记载,曹操刘备青梅煮酒之际,谈及刘表,曹操以一句:刘表虚有其名,非英雄也,一语带过。但是以张楚对三国的研究,刘表还确实是个狠人,当初单人独骑任职荆州,只带一份诏书,凭借权谋手段,短期之内压服荆州豪强,坐稳第一把交椅。但是,也是因为他孑然一身闯入荆州,在荆州的统治也全靠当地豪强合作,所以坐守荆州可以,争霸中原则是力不从心。曹操虽然言语上轻视刘表,但是刘表在生之时,曹操又何曾南下染指荆州分毫?也就只有在边境的南阳争来争去罢了。

    赵云道:还有一人,江东孙坚!年少掌兵,即剿灭江东群贼,江东百姓无不钦佩。董卓祸乱关中之时,正是此人败胡轸、吕布,斩杀华雄。而后攻入洛阳,修复帝陵!此等英雄,岂不正是为这乱世百姓而生。

    对于孙坚,越研究历史张衍也越是钦佩。其人果敢坚毅,作战勇猛,领军为政多有方略。战西凉,平黄巾,讨董卓,忠义之心有目共睹。但是,天不假年,不出意外,董卓死的时候,孙坚也将死于黄祖之手。一代名将,在乱世的开端就陨落于江夏,无缘于后面的逐鹿之争,岂不让人唏嘘。

    张楚道:孙坚出身寒微,对底层民众应该是同情的。但是此人作战每每身先士卒,恐怕过刚易折,难以久活啊。

    赵云喜忧参半,忧的是目前这天下暂露头角的大人物,在先生面前犹如土鸡瓦狗一般,俱不入眼,那这明主岂不是难以寻觅。喜的是兄长虽尚未出山,却对天下群雄了如指掌,其见识独到之处更让赵云钦佩不已。

    张楚看出赵云的忧虑,笑道:乱世出英雄,二弟不必过于烦恼。机缘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张楚走到山洞门口,寒风如刮骨钢刀一般让他不由打了个冷颤。赵云赶紧把身上皮草取下披到张楚身上,一股暖意瞬间包裹住了张楚。因为寒冷缩成一团的脊梁也再次挺起。下午的斜阳照进山洞,斑斑点点的光晕撒在人间的皮草上,张楚整个人显得光芒四色。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