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寒门 > 十一章:传国玉玺

十一章:传国玉玺

    此时孙策突然站起,轻声说道:家父之事,就不劳外人费心了,袁叔叔,还是我自己去最为合适。

    外人?旁边黄盖勃然大怒,站起身来就要去揪打孙策。看来这老小子是个火爆脾气啊,动不动就气血冲顶的。

    旁边韩当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黄盖,只是把眼睛看着程普,道:我等本就是外人,谁去谁不去,一切还是听袁将军调遣便是。

    程普也回过味来,心中暗自自责,也装作一脸冷漠的道:既然如此,还是请袁将军定夺吧。

    袁胤哈哈一笑,看了一眼孙策道:贤侄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过一片孝心可嘉。既然如此,那叔父岂有不帮之理,明日就由你带着黄祖直接入城,也好显示我方的诚意。

    张楚暗叹一声,这袁胤还是动了杀心了啊!本来袁胤在孙策的示弱伪装之下,已然动摇了杀机。但刚才诸将纷纷请愿又让袁胤看到了孙坚在军队中遗留的巨大影响力,虽然孙策故意撇清与诸将关系,但到底还是触及到了袁胤的底线。虽然袁胤不会明面动手,但是暗地随便来点阴招,都不是现在势单力孤的孙策可以应对的。

    张楚暗暗叹了口气,如今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宴无好宴,但是酒肉是无辜的,先不管了,先把肚子填饱再说。张楚一言不发,只管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丝毫不顾帐内其他人的异样目光。

    帐内气氛一度十分沉闷,一干人等在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中用完了饭菜。当着袁胤和孙贲的面,程、黄、韩三位大将自然也不会跟孙策表现的太过亲近,只对袁胤告别就纷纷离去。袁胤从亲卫手中取来孙策佩剑,递到孙策手中,笑道:贤侄先回帐中歇息,明日一早我就把黄祖交付于你。

    孙策点头称谢,带着张衍退出了中军大帐。二人跟着那名换做袁拓的亲卫来到了不远处的一处营帐。这处营帐离袁胤的大帐不远,周围的明巡暗哨更是数倍于别处。

    张楚吐了口酒气,撩开营帐,看着高挂在半空的弯月,道:好一个龙潭虎穴。

    孙策小声道:今日看来,袁胤对我不怀好意。大哥要不你先行离去,明日我用黄祖换回家父尸身之后再另谋脱身之策便是。

    张楚笑道:三弟,我虽久在山门之中,未经过世间的尔虞我诈,但是这等雕虫小技对于我鬼谷门人来说,那是不值一提。你我既然结义为兄弟,如今你身陷囹圄,我岂有袖手旁观之理。

    孙策心下感动万分,道:今日宴会袁胤不安好心,而往襄阳与刘表谈判,也是生死难料。只怕接下来步步皆是杀机,敢问大哥该如何应对才是?

    张楚摸出扇子,把烛火熄灭,轻声道:我心中已有定算,只是隔墙有耳,你且附耳过来。

    两人密议已定,就分头歇下。张楚因为酒足饭饱,早就困倦,不一会就鼾声如雷。而孙策只是忧心忡忡,和衣而卧,不敢深睡。

    而此时,袁胤还在大帐之中会见袁术派来的使者。

    座下使者名叫袁涣,字曜卿,目前是袁术的得力谋士之一。此人虽姓袁,但并不是袁术的本家,而是出身陈郡袁氏。

    袁涣含笑问道:刚刚出去的就是孙坚的长子?

    袁胤道:不错,此子前日方到得营中,我已经派人严密监视。此子不类孙坚,属实是一位膏粱子弟,没啥威胁。

    袁涣摇头道:临来之前,主公再三叮嘱,吞并孙坚所属之事乃头等大事,不可轻忽。此子即便软弱无能,但也不宜留之。

    袁胤早知这位袁曜卿虽外表温柔,但内心腹黑得紧,道:确实如此,我早有安排,只是不宜在军中动手。只待他入襄阳和议时,我派使者密告刘表,必须杀死孙策方能议和。

    袁涣回到门口,掀开门帘仔细环视了一圈,方回到坐上,道:军中细作传出消息,孙坚于洛阳城中得到了天下至宝传国玉玺!我此来,便是为了此事!

    袁胤一下子从坐上弹将起来,扶额道:确有此事?

    在这个君权天授的封建时代,那传国玉玺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哪个割据大军阀获得了传国玉玺,就代表着天命所归,这可是舆论的制高点,意义之大不可估量。

    袁涣道:正是,据细作回报,孙坚于井中打捞出来一块玺印状的蓝田玉,金镶螭角,上书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岂不正是传国玉玺!而这孙坚竟然隐匿不报,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啊。此次主公命他攻打荆州,明是让他报当年黄祖截击之仇,实则是驱虎吞狼、一石二鸟之计。即便他不死于荆州之手,也活不过战罢之时!

    袁胤这才恍然大悟,只是自己作为袁术的堂兄弟,现在才知晓内情,心中也颇为不快。道:只怕这也是袁兄出的好主意吧!传国玉玺虽然重要,但是如今孙坚死难,只怕以后再难谋夺荆州!为了一块破石头,逼死大将,我看是舍本逐末之举,不足为训!

    袁涣不置可否的道:得失自有主公权衡,我等谋士不过是出谋划策,完成主公之托而已。如今主公坐拥南阳,虎视荆扬,人口富足。又有汝南本家倾力相助,已有争雄天下之姿。孙坚之于我军,虽是一大助力,但其人雄姿英发,岂是久居人下之辈?主公威逼利诱利用其杀死荆州刺史王叡和南阳太守张咨,既是为了谋夺其地,也是为了断孙坚后路,使其名声狼藉,无人可依。对于他,主公是既用之,也防之。但此次孙坚隐瞒传国玉玺一事,已然触碰了主公底线,是以他非死不可。

    看了眼双目无神的袁胤,袁涣继续道:这段时间以来,袁绍连同刘表对我军实行打压,而主公也联同公孙瓒和陶谦与之相抗。日前,公孙瓒来信,冀州内部对袁绍反对之声益大,已是民生沸腾,准备携大军南下攻打袁绍。主公定下策略,这边与刘表谈和,吞并孙坚部后由将军带兵北上,夹击袁绍。如果袁绍伏诛,余者不足为惧,这汉家天下就要落到你们汝南袁氏之手了。袁胤兄岂不就成了皇族一脉,可喜可贺。

    袁涣言下之意,是提醒袁胤作为汝南袁氏一员,要为家族分忧,些许妇人之仁须当抛诸脑后。

    袁胤叹口气,当初袁家布局,就是想谋夺这汉室天下。而后自家圈养的狗才董卓突然不受控制,反咬一口,事情超出自家控制,不得已之下,让袁术出据南阳,袁绍北上冀州。南阳郡乃本朝第一大郡,有城三十七座,五十万户,口二百四十余万。旁边就是汝南郡,是袁氏本家的大本营,也有城三十七座,四十万户,口二百一十万。所以,家族的安排就是以嫡子袁术为主,占据精华之要地。而以袁绍为辅,出据北方。只要兄弟齐心,南北呼应,定能一起将四世三公的天下第一豪族汝南袁氏送上那至尊宝座。可是,那袁术跟袁绍两兄弟素来不对付,就算在这家族兴亡的关键时刻,还要兄弟阋墙,岂不让人扼腕兴叹。怪只怪董卓这个独夫,没惯着四世三公的袁家,反而抬手就把袁家还在洛阳的几十口人一斩了事。其中就包括袁家这一代的顶梁柱、袁逢的嫡长子已经官至太仆、爵封安国亭侯的袁基。袁基这个正统嫡长子一死,袁术和袁绍那可不就互相不服了?

    袁胤摆摆手,道:既然公路早有定计,我自会全力配合。目前,孙坚已死,传国玉玺不知所踪,不知袁兄有何高见?

    袁涣道:传国玉玺如此重要之物,孙坚断然不会放在军中。只怕早已派人送回老家。现如今等孙坚遗体出城,我们借护送之名,派心腹领一军南下,到时候掘地三尺不怕找不到。然后顺便将孙氏一族斩尽杀绝,以绝后患。

    袁涣缓缓道来,直让人觉得只是在闲叙家长里短,没料到这如同和风细雨的话语之中隐含着的血浪滔天。

    袁胤道:孙坚已死,孙策不久我自会处置。至于孙家其他老幼,倒不至于一网打尽。事情传出去,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我们袁家?

    袁涣寒声道:孙坚于江东素有威名,门生故旧联姻之属关系良多,如果其后辈有贤能之人,对主公日后夺取江东多有阻碍。为大事者,不拘小节,些许声名之累,不足为俱。何况,江东素来不安定,黄巾遗患此起彼伏。孙坚向来跟黄巾贼势同水火,孙家人被黄巾贼报仇夷族,也属正常。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史书的书写权掌握在你我之手,又何惧天下悠悠之口?

    袁胤只觉得一阵不寒而栗,对于袁涣其人是愈加不喜。但事关家族兴衰,自己也是别无选择。开口道:如此甚好,那接下来我将率领全军北上南阳复命,而传国玉玺之事还要拜托袁兄操劳了。

    袁涣笑笑,道:此来正为此事,敢不从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