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盘点古代昏君:皇帝们心态炸裂 > 第十二章 土木堡之变,并非偶然

第十二章 土木堡之变,并非偶然

    火烧圆明园!

    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动之一。

    八十岁的乾隆皇帝,此时此刻,就是身在圆明园内。

    他呆滞地望着星空,望着那些由星光幻化而成的景象,亦真亦幻,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

    烈火熊熊,跳跃在乾隆瞳仁之中,却仿佛能烧到他苍老的身躯,让这位已经行将就木的老皇帝,瑟缩着身体,眼神中充满着恐惧和懊恼。

    强盗闯入这座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

    正如法国大文豪雨果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

    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不、不能这样……你们、你们这是欺君之罪!”

    乾隆呆呆地看着,看着这座始建于先祖康熙年间,经历150多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景,就这样在烈焰和暴行中,转瞬间便化作废墟和残垣。

    上至华夏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无数奇珍异宝。

    要么被疯狂洗劫,要么被付之一炬。

    无耻的强盗们仿佛陷入了一场迷梦般的病态狂欢,他们抡起木棍,砸碎一切不能带走的东西,用斧头砍坏器具,取下上面镶嵌的精美宝石。

    “不能、不能这样……”

    乾隆徒劳地嗫嚅着,然而哪怕他在这里喊断喉咙,也无力阻止这场世界文明史上的恐怖浩劫。

    终于,强盗们冲入皇帝的宝库!

    已经瘫软在地的乾隆皇帝,浑身猛地抽搐一下,仿佛是濒死的野兽,喉咙里发出荷荷的嘶吼,浑浊的老眼盯着那些疯狂的盗贼。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这些人来到乾隆面前,乞求通商乞求恩赐,乾隆却连正眼都不愿意多看他们。

    砰!

    宝库的大门被砸开了!

    诸天万界,亿万目光的注视下,星空画面竟然出现了某个熟悉的场景。

    依稀……正是之前乾隆把那些西洋玩意收起来的地方。

    一阵混乱之后,强盗们从这里得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珍宝,也将其中蒙尘了不知多少年的东西,翻了出来。

    “咦?”

    一个英吉利士兵发出惊讶的声音,俯下身子,捡起一支已经不复银光闪闪,却依然显得精致小巧的手枪。

    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手枪早就蒙上厚厚的尘灰。

    抖落尘灰,镜头切近。

    那士兵的脸上,露出迷惑不解的神色。

    如此镜头语言的对比,很多人都看得真切分明。

    而身在局中的乾隆皇帝,更是身体剧震,仿佛在顷刻之间,什么都明白了……

    八里桥之战,数万精锐的清兵,无力抵抗恐怖的火力覆盖。

    那个英吉利士兵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个东方国家的宝库里,明明放着当年领先时代的强大火器,却置之不用。

    在战场上,那些称得上英勇的战士,宁可用血肉之躯,用落后的大刀和长矛,去面对他们枪炮的攒射?

    “哈哈哈!哈哈哈哈!”

    无数文武百官骇然的目光中,八十高龄的乾隆皇帝,忽然大笑起来!

    笑声凄惨,在华美的圆明园中激荡。

    乾隆皇帝踉跄着,却推开了任何人的搀扶,只是一个人宛若困兽,在原地转着圈子,目光中仿佛没有任何焦距,然而看到的任何一处美丽的景观,转瞬间都像是要被百年后的烈火焚毁。

    “哈哈哈,朕错了!是朕错了!”

    一辈子未曾认错的乾隆皇帝,在番外篇视频的刺激下,终于彻底心态失守。

    他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星空投影,将闭关锁国作为他最大的,最不可饶恕的罪过!

    文字狱,多杀些人而已。

    下江南,多花些钱而已。

    议罪银,多养些贪而已。

    可是自从他把那些没看得起的西洋玩意儿扔到库房,华夏真的失去了世界给予的最后一个机会。

    哪怕,他曾经是那样的无比强大,万邦来朝。

    “不!朕没有错!”

    转瞬间,乾隆的面目又狰狞起来,怒吼道:“是他们!是那些强盗蛮横!朕、朕已经一统天下,可谁知那些番邦岛国,竟然也能兴起风浪!朕……真的想不到!”

    圆明园中,不论是朝廷重臣,或是侍奉的奴才宫女之类,都战战兢兢,哪有敢上前规劝的。

    没看到吗,最受宠信的和大人都被抓起来了,生死难料。

    “朕没有错!朕……”

    乾隆已经陷入癫狂,疯狂摇头,想要否认这一切,想要继续维持他无所不能的伟大形象。

    然而陡然间,乾隆呆滞。

    他忽然想到,早在四百年前,前朝有个叫郑和的太监,在皇帝的支持下,曾经扬帆出海,并且将明朝皇帝的威仪,宣扬到海外。

    七下西洋,赢得四夷宾服,万邦朝拜。

    那个时候!哪有什么狗屁的法兰西、英吉利?

    噗!

    身形摇摇欲坠的乾隆,再也压抑不住,张口吐出灼热的逆血,引来一阵惊呼。

    “滚!”

    乾隆却依然将上前搀扶的臣子推开,脚步踉跄着,喃喃道:“朕还是错了……大错特错……朕……该将这天下还给朱家,还给朱家……”

    嘶!

    听到这话的大臣们,浑身泛起恐惧的鸡皮疙瘩。

    这是他们能听的么?

    皇帝今天受了刺激,已经语无伦次。

    可是若事后翻脸,今天在这里的人,怕是一个也难逃。

    “传旨!给朕……传旨!”

    乾隆气息越来越微弱,言辞却越来越癫狂,胡乱说道:“把、把和珅杀了!把那些文人……都放了!然后……然后……朕要退位……朕不做这个皇帝了……”

    疯了!

    皇上竟然疯了!

    星空投影中,圆明园的大火还在熊熊燃烧。

    然而这一方时空,却因为区区两段天幕投影,陷入了彻底的混乱当中。

    受影响的,当然不只是乾隆当政的这个世界……

    “传旨!”

    雍正神情沉凝,郑重说道:“即刻剥夺弘历的皇太子之位,另行选择贤能的继承人!”

    原本能够引起轩然大波的仓促决定,却没有任何人反对。

    这与雍正的铁腕没有太大关联。

    只因大家都看到了星空投影的来龙去脉。

    这个弘历继位之后,倒行逆施,目光短浅,导致了一百多年后的华夏之殇,偌大的神州竟然被漂洋过海而来的几个小国家打得没有还手之力。

    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还历历在目。

    那场三天三夜的烈火,仿佛还跳跃在眼前。

    ……

    “胤禛!”

    康熙帝直接把第四个儿子叫来,淡淡道:“我听说你的第四个儿子,就叫弘历?”

    “是……”未来的雍正帝,汗流浃背,已经隐约明白了意思。

    “赐死吧。”康熙虽然年老,依然杀伐决断。

    既然仙人都说,这个叫弘历的孩子,是大清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

    那现在就弄死,或许事情还能有转机。

    ……

    明成祖朱棣刚刚决定了更换太子的大事,心中惴惴,不知自己换了朱高煦,能不能扭转未来土木堡之变的命运。

    仙人,尚未给予新的指点。

    然后看到后世的那个叫大清的王朝,被海上来的敌国打得如此凄惨,朱棣为之动容,顿时想起了一个人。

    “来人,传旨三宝太监郑和觐见!”

    这会儿,郑和已经连续数次,从海外凯旋归来,给大明带来了许多新奇的东西和大洋彼岸的见闻。

    现在,朱棣觉得这还远远不够!

    他要当面问一问郑和,是否有听过英吉利和法兰西这两个地方。

    实在不行……灭了吧,反正也就是捎带手的事儿。

    郑和尚未赶到,朱棣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坐在宝座上,仰望星空,心事重重。

    忽地!

    空中有星辰陡然坠落,在空中划过一道流光,竟然直指朱棣所在的宫殿!

    啊?

    朱棣心中一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莫非!

    莫非是仙人听到了我之前的祷告和问询?

    一时间,永乐大帝激动得连连搓手,就算是当年起兵靖难,似乎都没有此时此刻这样患得患失的心境。

    不论靖难是否成功,这天下总还是大明的,总还是老朱家的!

    然而那个叫朱祁镇的蠢货!

    他的愚蠢,大好的江山几乎就此断送!

    所以朱棣当机立断,直接就换了继承人。

    朱祁镇还没出生,索性把朱瞻基先给阉了,以绝后患!

    往上追溯,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自然也不配再做太子!

    然而做完那一切之后,朱棣还是难以放心,他曾经仰望星空,向仙人郑重询问:

    朕,现在已经决定传位给朱高煦,不再由朱高炽做太子。那或许……未来的轨迹,会发生变化吧?以朱高煦在战场上的英武果决,想必……后代不至于再出一个朱祁镇那种蠢货?

    倘若真有仙人,能否告诉朕,这次朕的决断,是否可行?

    现在!

    仙人的回答,真的来了!

    朱棣深吸一口气,神色凝重,以至高无上的礼节,向天空再三叩拜,这才缓缓站起身形。

    此时,流星已经坠落到朱棣的宫殿中。

    星光迸散,化作一行行唯有朱棣能看到的清晰字迹。

    【朱高炽,朱高煦,或是朱高燧,并不是重点……】

    一句话,就让朱棣呆滞。

    不是重点?

    这是什么意思?

    不久前,陈云收到了那个ID名为“Judy”的粉丝留言。

    留言的问题,让他觉得有趣。

    认为这跟朱高炽一脉有关?

    这个Judy吧,怎么说呢,有点历史常识,但不多。

    刚好,陈云作为历史爱好者,对其中的脉络有些认识,便耐心地打字解释了一通。

    现在,陈云打字的内容,通过神秘的转化和投放,化作一抹流光,神迹般地展现在朱棣面前。

    朱棣跪伏在地,聆听仙人的指引。

    只听到那个熟悉的浑厚声音,缓缓说道:

    【土木堡之变,并非偶然。】

    【设想,假若大明都城,依然设在南京,那么瓦剌军哪怕也能俘虏皇帝,但是接下来长驱直入,消灭大明,取而代之的可能性,有多少?】

    嘶!

    第一句话,就让朱棣陷入沉思。

    的确!

    朱祁镇之所以让朱元璋、朱棣等人切齿痛恨,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做了瓦剌的俘虏。

    皇帝沦为留学生,固然是丢人丢到了姥姥家,但是大明什么时候缺过皇帝?

    哪怕是到了最不堪的那几个时代,换个藩王做皇帝,也不是不可以。

    皇帝可以换!大明江山不容有失!

    这也正是朱棣听说土木堡的悲剧,毅然更换太子的原因之一。

    他最在意的,是朱明江山!

    朱祁镇兵败,二十万精锐明军毁于一旦,这还是次要的。

    最可怕的是,瓦剌军队挟摧枯拉朽的胜势,兵锋就能直指京城!

    到那时候,那才是亡国灭种的恐怖灾难啊!

    现在,仙人一问,朱棣顿时领悟到其中关键。

    是啊……

    倘若大明都城,没有搬迁,而依然是在南京的话……

    作为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天才,朱棣一经点醒,立刻明白过来!

    若是那样,瓦剌要进一步吞并大明,必须从北到南,一路打过去!

    而从北到南,他们要突破的是什么?

    没有谁比朱棣更清楚这些安排了,毕竟……这是他当初靖难的时候,研究最多的内容。

    首先!长城防线。

    朱棣看着眼前星光流转,喃喃道:“长城防线,从西到东,有……肃王、庆王、晋王、代王、谷王、宁王……”

    说到这里,朱棣明明知道眼前没人,却还是忍不住老脸一红。

    本来,还有一个燕王。

    就是他自己。

    仅仅长城防线,老爹朱元璋就布置了足足八个藩王,牢牢守护!

    那么接下来呢?

    黄河防线!

    秦王、周王、鲁王、齐王!四大藩王镇守着!

    再接下来?

    长江防线!

    又有蜀王、湘王、楚王……

    “这!”

    朱棣有点明白了,然后忽然遍体生寒!

    是啊!

    若是这些防线都还在……那么瓦剌军别说只有区区三万,哪怕他们有三十万,要这样从北到南一路凿穿过来?

    不说别的,光是漫长的补给线,就能把游牧民族活活拖死!

    更何况,三道防线都是精心设计,依托有利地形,牢牢占据地利,最是易守难攻。

    哪怕皇帝真的失心疯了跑到北方去留学。

    但是至少,大明江山定会安然无恙!

    朱棣恐惧地抬起头,已经有点明白过来,但是他内心深处,还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那个残酷的结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