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族迹 > 妇联主任

妇联主任

    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融化了他们顽固的意志,人们隔一段时间,一个村到另一个村,一个区到另一个区去“扫堂子”,这也是工作队安排的另一种形式。

    馬桂芝任组长,率领妇女积极参与。她能迅速接受新生事物,能说善讲,用词也极具逻辑性,条理性,工作也入情理,即坚持原则,又不乏工作的灵活性,受到领导的赏识,认定他是全村妇女工作的不二人选,决定由全村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新一届的妇女会主任。

    在选举当天,几名村妇女会小组长,连同原先的妇女会主任做为候选人。面对全村群众,坐在主席台上,每个候选人身后对应的放一个茶碗,村民们手握工作组人员先分发下去的红芸豆粒,人们排队从候选人身后走过,同意选谁就把这个豆粒放到她身后的茶碗里,最后看谁茶碗里的豆粒多,便可当选。这是中国老百姓前所未有的权利,所以在投放这个豆粒时表現的严肃而庄重,后来的选举结果是,马桂芝身后茶碗里豆粒最多,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新一届的妇女会主任。

    此后在村中做了几十年的妇女主任工作,“老主任“的代名词也相伴她几十年,多年的实践工作证明,妇女组织工作是社会发展活动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她入职妇女会主任后,有很多会议的主持工作都由她完成。

    开始时还有些拘怵感,工作组的同志就鼓励她,并教她列讲语的提纲和内容,组长姓周,人送绰号“周大口条”能说善讲。在这方面没少帮助她,她也时常到县里开会,她不识字没有文化,领导为了方便她的工作,把本村念过几年书的徐淑芹安排给她当秘书,主要任务是参加各级会议时,让她用文字记录会议内容,所以每次开会都领着她,出去开了几次会,发现徐淑芹碰到生人就躲起来,需要时,还得到处找她,她就不用秘书了,凭心也能把会议内容全部记回来。

    渥集村当时也下辖两个附属屯,距北三里地的大桥屯,距东五里地张贵初到黑龙江扛活的亮兵台屯,全归渥集村管辖。后来划给了安堡村,所以也是一个大村群。除本村,也经常夏天坐马车,冬天坐马爬犁到下边两个村去开展工作,辛苦对于她们及其他妇女同志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她于1949年1月8日入了党,县里要充实一批领导人员,在本区领导的荐举下,她被选中了。她想到一家三口人,剩下的爷俩干活回来连做饭的人都没有,还是不能去,最终留了下来,牺牲了自己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她的介绍人徐永发就是那时走出去在HH市工商局工作,本村的杨树林也是这样被安排到CC市工作。

    她对待这些对象,只要接受政策教育,不与人民为敌,支持政府工作,把他们本属于人民的财产交还给人民。

    年迈时的她在大兴安岭和儿女一起生活,1995思乡心切,由在呼兰县工作的大儿子把她送到渥集村,以前的老邻居沈涛家,老人拄个棍子站在门口远远的向她打招呼,然后拽着她的手说:“刚才我就听他们说你回来了,我腿走不动了,只好站在大门口等你半天了,咱们在一起住了几十年,我想你们哪,你为村里做了几十年的工作,乡亲们也没忘你,我们提起话也都想你,有时间你可多回来呀...”说着老人眼噙泪水又唠了好长时间.就在这进村的一段路,走了好久。

    她眷恋这片土地和勤劳而质朴的冰城人民,以傲人的篇章谱写着一个个生生不息的美丽故事,也有先烈仍可歌可泣的传奇。

    这就是:当春雨染绿了世界,自己却无声的消失在泥土之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