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太大了

    三级爵,簪枭;晋五百主。

    而这,是出城第七天才传来的。

    所以,当天晚上,谷璞麾下又多了几个新兵。

    许义把左右骁翊十二什的人给补齐了以后,一个新兵没有再多补,包括谷璞的卫队。

    谷璞麾下没有合适的什长是一方面,新兵占比太多也是一方面。

    哪怕是他战绩过人,也改变不了麾下几乎全是新兵的事实。

    至于他晋升五百主,是因为昨天出城的五千部队几乎全部参加的绞杀三千匈奴人反攻战斗中,他率领的部队,表现最为亮眼。

    斩杀匈奴骑兵,八百余人。

    有人问了,出城有五千部队?

    没毛病,就是五千。

    似谷璞一般,将前线陆续推进的部队,昨天增加到了一千。

    可随着前线的推移,后面占领的区域,总要有人驻守吧。

    何况匈奴人随时都会反攻。

    因此,每当谷璞等人推进一里,坐镇的许义也会随之推进一里。

    他们出城的第三天,许义头顶的曲候就率人接管了许义之前驻守的区域,且其麾下人马,不断增多。

    一直占领最为有利的地形,守株待兔。

    匈奴人一头直接扎进了北地边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大网之中。

    只可惜,全员骑兵的匈奴人,撤退的太快。

    没能将三千匈奴骑兵全部歼灭。

    若不是谷璞提前准备了绊马索,留下了八百个匈奴骑兵的性命。

    昨夜的战绩就该是五千对三千,斩敌一千五百余骑。

    匈奴骑兵逃走了一些,也就意味着,不日,出城的边军,将会迎来匈奴骑兵的再次反扑。

    这也是许义没给他补充的新兵的原因之一。

    每天忙的脚不沾地的谷璞,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关照那些新兵蛋子。

    十二什,每什十个新兵,加一个什长,一百三十二人,加上卫队的八个新兵,一百四十人。

    谷璞一天到晚,每一步,都是用凌波微步加速走的。

    言归正传。

    昨夜亮眼的战绩过后,曲候和许义明言,按例全体晋爵一级。

    左右骁翊等人将会晋为三级爵,簪枭;其他所有士卒,晋为一级爵,公士。

    实际晋升,得等郡县核实。

    反观出城的其他部队,大多是个人和什伍的整体功劳,整屯有功的都没一个。

    千夫长许义,指挥部队的战绩平平,却因谷璞的战绩,而晋为了曲候。

    仍统领原麾下人马,麾下暂时没有外调来的军官和老兵部队。

    因此,五百主谷璞,隔着个千夫长的级别,仍归曲候许义指挥。

    倒是昨夜临时加派的出城部队中,新任曲候许义的部属比较多。

    许义没有足够的兵员,还是谷璞没有补充新兵的原因之一。

    又又又一次加派的出城队伍中,谷璞之前的百夫长、王百夫长等人都在。

    ……

    眼见战争规模随时都有可能扩大,谷璞不再像之前一样,小心翼翼,而是大刀阔斧的前进。

    一大早。

    聆听过新曲候许义的指示和战斗总结。

    谷璞回营立马召集了所有人马,全军出击。

    “左什、韬什……翊什、禁什……”一道道命令自谷璞口出吐出,十二什人马紧随命令奔赴自己一什的目标。

    时日渐长,他对一百多人的部署指挥,愈发得心应手。

    如果你去研究历史,你会发现,每个王朝开国皇帝麾下的文臣武将,大多是一个地方的,是这个皇帝此前一直接触的人。

    那么,为什么这些能臣猛将,就扎堆搁那待着呢?

    实际上,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不缺乏人才。

    只是在和平时期,很多“战争”方面的人才被埋没了,你即使学得满腹韬略,习得绝世武艺,甚至是精通“帝王之术”,也统统只能成为“屠龙之技”,无所用之。

    只有乱世,才能出那些名垂青史的“英豪”。

    而这些“英豪”,也是在一次次的进阶中,慢慢摸索、不断试错、学会总结出了青史留名的才能。

    当然,大浪淘沙的时代,也会淘去很多没有学会总结的庸才。

    每天接连几次的战斗,谷璞从对十二人,到二十几人……一百四十人的部署、指挥能力。

    自然也都是在一次次的实战,以及在他人身上学习,得来的。

    包括左右骁翊十二个快速晋升的什长,也是如此。

    从三人小组,到伍长,再到什长。

    每一次晋升,又何尝不是一次能力的增长。

    谷璞发现,他从出任百夫长第一天就开始效仿实行的“战后总结”,真是个好东西。

    尤其是对他和左右骁翊这些在军事上一窍不通的人来说。

    虽然前世他读过如: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但是,每个字他都认识,写一起他看不明白呀。

    即便是还有古文翻译注解。

    阅读理解,阅读没问题,理解很困难,非常困难。

    ……

    三天,转眼即逝。

    谷璞已经将探查的范围,推出了昔日昫衍县疆域,于匈奴境内三里扎营。

    每天除了清剿匈奴斥候的个人小规模战斗不停发生外,没有一场规模较大的战斗爆发。

    这日。

    与往常一样出营的谷璞及麾下人马,因为没有发现任何匈奴人反扑的动静,加上身处匈奴境内,越发谨慎。

    谨慎的同时,却不断深入匈奴境内,试图查清匈奴人迟迟没有反扑的原因。

    摸查了半天时间,不见一支超过十人的匈奴骑兵队伍,谷璞迟疑许久,召集左右骁翊十二人。

    道:“我去前边看看,你们在这附近探查。半个时辰以后,要是我还没回来,你们先回营。”

    “……”十二人都欲开口阻止,却被谷璞打断。

    “只要不陷入匈奴大部队的包围圈,匈奴人拿我没辙。哪怕真有匈奴人的大部队,我又不会一个劲的往里钻,有什么好担心的。”

    谷璞话音未落,一个纵身跃起,人已朝着东北方向掠去。

    苍茫大地的植被,飞速向身后倒退。

    深入了几十里,眼中的场景,方才开始变化。

    匈奴人的小型部落,映入眼帘。

    但,这还不够。

    深入,继续深入。

    越来越多的匈奴人、牛羊马匹、骑兵战队,纷纷呈现。

    好奇不已的谷璞,朝着匈奴人聚集的中心点小心翼翼的掠去。

    不久。

    北地郡知晓的离昫衍最近的一个大型部落,出现在了谷璞的视线当中。

    “这大型部落,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绕着眼前的大型部落边缘,暗暗窥伺半天,谷璞小小的脑袋上面,浮生一个大大的问号,直指苍穹的那种。

    以秦国和匈奴人这多年打交道的了解来判断的话,他眼前的这个部落的人口和部队,得三个大型部落聚在一起,才能拥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