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泡粥

    晚饭一般喝粥,吃不起米饭,也没有其他什么选择。

    在那个年代,早饭和晚饭以喝粥为主,午饭一般是米饭,小孩子淘气,活动多的,会在下午加个餐,南新村的人称之为吃冷饭。

    如果午饭剩下的多,甚至连粥都不烧,直接在米饭中加入足够多的水,也是粥,配菜就更简单了,萝卜干为主,萝卜是自己种的,萝卜干也是自己制作的,因为每家的大人手艺不一样,导致了每家的萝卜干口感差异很大。

    言尘最喜欢的是那种又脆又香的萝卜干,他奶奶做的,不说品质上乘,也算是百里挑一了,就着这种自制的萝卜干,喝个两碗粥没有问题。

    “小尘,今天中午的米饭还有剩余的,我们晚上就喝泡粥了哦!”

    对于吃的,小尘一向没什么想法,吃饱就好,又好吃的多吃点,没好吃的,填饱肚子就可以,至于这个泡粥,就是拿剩饭煮粥,虽然没有新鲜米粥好喝,却也不懒。

    “小尘,你又要干吗去?”见到言尘站起来想要往外走,他奶奶把他叫住了。

    “奶奶,我...我想...”他本来想去院子中,把雨鞋、篓子找出来,把晚上去照黄鳝的东西准备一下,听到奶奶叫,只好停了下来。

    “你都这么大了,也要帮我做点事情,今天的泡粥你来烧,我来教你。”

    那个时候的言尘自然是不会的,不过他可是重启了人生,别说煮泡粥了,烧几个小菜也不在话下,只是不能马上表现出来而已,在奶奶面前,一向都是能躲就躲,能不做绝对不做,不知道这种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可能和自己是唯一一个是孙子有点关系,从小就宠的不行,如今养成了那种好吃懒做的习惯,要想改过来,谈何容易。

    虽然说,如今的言尘早就习惯一个人生活,这些事情,都是不在话下的,却也不能马上表现出来,不然太过明显了,奶奶可能会以为,这小子是不是神经出问题了。

    既然要求做泡粥,那就做呗,反正自己也愿意做。

    “奶奶,做的不好吃,你可别怪我啊?”

    “泡个粥,能怎么不好吃,你过来,赶紧的!”在奶奶的催促下,掀开锅盖,里面大约还有一碗米饭的样子。

    “你记住了,泡粥的话,关键就是水,掌握好水的量,就成功一半了!”

    “要多少呢?”

    “我教你个简单的办法吧,免得你学不会,浪费粮食!”

    言尘吐吐舌头,这奶奶不知道是不是亲的,对孙子这么没信心,还好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奶奶的脾气,习惯了就好。

    “放井水进去就可以,如果实在等不及,可以放热水。”奶奶说完,就看着言尘,言尘也看着她,此时,两个人身高差不多,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动。

    “臭小子,你是要我来放水吗?动手啊!”

    “好好好......“言尘一脸茫然,怎么着不是应该老师先示范一下,然后学生再模仿吗,这老师也太相信学生了,上来直接动手啊。

    不过,这可难不倒言尘,后来泡粥的方法,也是奶奶教的,本来应该是上初中之后的事情了,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提前了,看来自己的到来,导致有些事情产生了变化。

    言尘舀了两大勺水进去。

    “好了,先把米饭划拉开,弄散再看看。”

    言尘拿起铲子,轻轻将黏在一起的米饭分开,让它们尽量均匀分布,一粒米一粒米的单独存在,互不相干。

    只见奶奶伸出食指,放进了水中,说道:“你看好了啊,这是关键,只要确保一点,水高出米的距离大约是两节手指就可以了,可以多点,但是不能少,你试试!”

    言尘假装惊讶道:“这么神奇吗?万一有人手指短一点的,那会不会不准啊?”

    奶奶瞪了言尘一眼,说道:“快点,水不够就加点,多了,就舀出来点。”

    来来回回弄了三次,终于获得了奶奶点头认可,真的不容易!

    “去烧火吧,小心一点,别把眉毛烧没了!”奶奶交代一声,就看着言尘走到土灶后面,准备起火烧粥。

    “烧火应该早会了吧,这个还用教吗?”

    这个的确是早就会了,冬天的时候,就喜欢窝在这个地方,倒不是为了干活,主要是暖和,外面天寒地冻的,唯一暖和的地方就是烧火的地方了,所以一般来说,小孩子学会的都是烧火。

    看上去烧火要接触火,有点危险,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那个时候,烧的都是水稻或者麦子的杆,只要扎好,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注意观察锅盖这边,记住了,当水蒸气从锅盖四周冒出来的时候,就打开锅盖,让热气快速散去,此时要注意火候,不要继续烧了,等个两分钟,再次盖好锅盖,继续烧到冒热气,就可以了,然后停火,将锅盖打开一点,慢慢散去热气,再盖上,闷个五分钟,就可以吃了。”

    奶奶说话可快了,要是第一次听,肯定是记不全的,一会儿冒热气,一会儿打开锅盖的,哪里搞得清楚,幸好言尘早就学会了,而且,自己也做了些优化,反正煮个合格的泡粥出来,绝对不会有问题。

    交代完煮粥的事情,奶奶离开了厨房,不知道在忙什么,反正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从早上醒来,一直到躺下,奶奶总是不停歇的,哪怕中午,几乎没有见过午休的。

    既然回来了,言尘一直在想着,要如何帮到奶奶,要如何让奶奶开心,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小尘,泡粥煮好以后,全部盛出来吧,你要饿了就先吃......”奶奶在外面大声喊道,此时,她在院子里收衣服,每天在太阳落山前,要把晾的衣服收回去,折叠好,放进衣柜。

    她总是把时间安排的很满,很有条理,言尘小心翼翼把所有泡粥全部盛出来,然后一碗一碗放到餐桌上,一共盛了三碗半,因为还太烫,此时喝的话,难以下口,一般情况下,都会先凉一下再吃,即使完全凉了也没关系,如今天气炎热喝点凉快的还更舒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夏天的太阳落山比较晚,言尘时刻关注着太阳的轨迹,只要太阳落山,那么照黄鳝的活动就可以开启了。

    “奶奶,我的雨鞋怎么找不到了?”在小院中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没办法,只好寻求奶奶的帮助了。

    “帮你收拾起来了,你自己去看吧,在柴房里,用完的东西,要记得收拾,每次都是丢三落四,你这个习惯什么时候能改改?”奶奶抱着一堆衣服,回头对小尘抱怨道。

    言尘也没回话,跑向所谓的柴房。

    记不清为什么自己家会比邻居家多一个院子,在南溪村,似乎只有言尘家才有院子,而且,这个院子还不小,四间屋子长度,宽度也有个五六米,院中种了三棵榉树,还有一颗枣树,榉树倒是不错,三棵都长得笔直有型,像极了三个帅小伙,看着就很欢喜,关键夏天还能提供足够大的阴凉处。

    就是那棵枣树比较烦人,到夏天枣树会结果,满树都是枣子,唯一不好的是,树上除了枣子之外,还有一种虫子,浑身都是五颜六色的刺,大小的话像是成年的蚕宝宝,就是不知道学名叫什么,南新村的人都叫它刺毛,只要一接触这东西,奇痒无比,简直就是来自地狱的恶魔。

    小院西侧是猪舍,养着两头猪,家家户户都会养猪,到了过年就宰掉,如果继续用钱,就卖掉,如果不急于用钱,就把大部分猪肉做成咸肉,这一年的荤菜就有了。

    言尘奶奶说的柴房是在东侧靠围墙,里面放着柴火,烧饭就是用这些。一进去,就看见了自己的宝贝,也不知道奶奶从哪里搬来了一张桌子,靠墙放着,桌子上摆放着几只网线袋,一个鞋盒子,盒子里是一些鱼线和未使用过的鱼漂等钓鱼用的东西,奶奶说的雨鞋则摆放在桌子底下,在雨鞋旁边,还有一个竹篓,这东西是用来装黄鳝的,这还是爷爷亲手编织的,只是言尘钓黄鳝的时几乎不用,只有在照黄鳝的时候才拿来使用,桌子旁边放着上午使用过的鱼竿......

    看似凌乱,实则都按类摆放好了,言尘纳闷,这是什么时候整理的呢?也没见奶奶做这些事情啊。

    正发呆,身后奶奶脚步声靠近,“怎么样,这样是不是不拿取就方便了,自己的东西要学会收拾,不要今天放这里,明天放那里,不然想要用的时候,就找不到了,这个东西你自己放吧。”

    奶奶手里拿着一个东西,递给了言尘,言尘又惊又喜,这不就是手电筒吗?还在想着晚上去照黄鳝,最关键的东西还不知道在哪里,还在想着,喝完粥,要好好找一下呢,没想到奶奶未卜先知,居然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

    “奶奶,这......“

    “你不是约了小正去照黄鳝吗?不需要这个?”奶奶边说,便要把手电筒收回去,言尘知道奶奶又要和他开玩笑了,急忙双手护住,说道:“我又不是杨戬,三只眼睛,什么都能看见,要的要的要的......”

    “好了,快点收拾一下,去把粥喝了,一会儿我要出去一下......晚上出去,注意安全,早点回来,知道吗?”

    奶奶要出去,倒是有点惊讶,一般情况,吃完晚饭,会先洗澡,然后就会继续做刺绣,今天怎么会有空出去?难道今天想明白了要出去放松一下?

    那个时候,也没什么娱乐活动,更没有现在的什么广场舞,所谓的娱乐就是串门,家长里短的闲聊,对于南新村的人来说,也就这点活动,能让大家在忙碌一天后,放松一下,也算是维系大家之间的关系吧。

    只是,奶奶不喜欢和人闲聊,用她的话说,时间是宝贵的,不能浪费,要珍惜。

    实在忍不住,言尘开口问道:“奶奶,你要干吗去啊?”

    没想到,奶奶脸一板,看似严肃道:“大人的事情你别管,你赶紧喝粥去,一会小正就来找你了。”说完,奶奶转身就走了。

    留下言尘一脸茫然,遇到这么个奶奶也是醉了,反正就是这个样子的,要求很多,说话也搞不清什么时候就怼你,不过言尘还是很开心的,时隔二十多年,终于又可以见识奶奶的唠叨和管教了,虽然有时候会受不了,但是,他心里很清楚,奶奶这可都是为他好,这就做什么来着,是恨铁不成钢吧。

    那个时候,真的是很不争气的,没少惹奶奶生气,如今有机会重来,绝对不能像上辈子那样了,必须要彻底改变自己!

    夕阳很美,不多的几片云被染成了红色,阳光透过榉树树叶,照在言尘脸上,有点刺眼,有点温暖,他看看手中的手电筒,这是爷爷改造的,一共可以装四节电池,贼亮贼亮的,是照黄鳝的利器,突然想起了爷爷,他一直在永溪岛上帮别人看茶园,一般来说,十天半个月,才会回来一次,算算日子应该也要回来了。

    有时候想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神,言尘还在柴房门口发呆的时候,小正已经来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