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铠甲勇士灵兔 > 石灰吟卷七(完)

石灰吟卷七(完)

    “父亲!”

    一声大呼在兵部朝房响起,惊动了正在案上休憩的于谦。

    于谦抬头,比起京师保卫战的意气风发,如今的于谦已然面带操劳之色,在这七年间,于谦成立十团营,遣兵出关囤守,以平边境。

    期间于谦事必躬亲,调运朝政,号令明审,令行政达,忧国忘身,口不言功。

    “徐有贞与石亨等人接太上皇出南宫,意在复辟也!”

    于谦被于冕从睡梦中惊醒,咳嗽起来,待气息稍平,问道:“上皇今在何处?”

    “儿来此时,听闻太上皇已过了东华门,如今应在奉天殿矣!皇上自己卯始,到如今已经四日未朝,现内外人心益汹汹不安,礼部复集文武百官,正议请上皇再立!若太上皇于朝会时宣布复辟……”

    于冕话未说完,于谦便大喝道:“小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

    “话是如此,可父亲为人刚直,于朝中得罪甚众,尤为石亨等人与父亲旧怨重甚,若太上皇复辟,其尤拥立从龙之功,恐与父亲不利啊!”

    于谦转身,一甩袖袍,喝于冕曰:“回去!”

    于冕见父亲仍是如此,便大拍桌案:“父亲!汝从来都是如此,汝可曾考虑过他人之感受?汝一心只扑在这甚么破案牍上!可曾关心过母亲?可曾……”

    “冕儿。”

    听到于谦的呼唤,于冕心中一愣,于谦随即继续说道:“冕儿,石亨曾荐汝入京为官,汝可知吾为何回绝石亨乎?”

    “是儿子功劳未至,不敢窃据高位。”

    “冕儿啊……”

    于谦又咳嗽起来,稍微平复一些,又继续开口道:“董卿去世前,吾于山西河南奔波,其曾书信与我,谓西湖之荷花又要凋零,其病亦益,吾未曾上心,只是回之曰,卿吉人天相,想来自有天佑,不久当愈之。”

    “父亲?”

    于冕见于谦没有言语,便试探着问道,于谦调整了一下呼吸,对于冕说道:“给吾打一盆清水来吧……”

    于冕只是应是,便转身离开,于谦此时抬起手来,擦净眼角的眼泪。

    不多时,于冕打得清水归来,于谦转身,以水洗面,想要以水掩盖自己的泪水,但于冕却盯着于谦袖口的水渍看得入神。

    于谦微微洗罢,继续说道:“胡造物者之不仁,遂遽然而风烛?子之疾也,吾不得为之胗视。子之逝也,吾不能与之。永诀生死,异路各天一方。虽有子,而不得见遗弱息兮。谁与将翳秋雨兮,残灯掩春风兮,洞房妆台静兮,月冷缣帏悄兮,夜长讣音逺来,摧裂衷肠。”

    于冕听罢,知是于谦所作之《祭亡妻淑人董氏文》,于谦继续说道:“董卿从不抱怨,吾未曾看懂汝母亲信中之意,未能归家看看,陪董卿以时日,吾于妻子有愧,冕儿,吾只求汝记得吾这篇文章,成吾心愿。”

    “待父亲瞑目,而后与母亲同穴而藏。此谓父亲本心,而亦人道之常……”

    “冕儿真吾之子也,汝可归矣,若吾此去不回,冕儿切记,汝自己生活当是优先,若无可顾及为父心愿,便将此物带去董卿坟墓。”

    于谦从身上掏出了万象铠甲的召唤器,惹得路法大惊:“于谦!你这是干什么!你把万象都交出去了,怎么可能还有机会对抗石亨他们?”

    “父亲……”

    于冕伸手接过万象召唤器,再次呼唤于谦。

    “嗯,为父在。”

    “儿……儿等父亲同归杭州!”

    于冕的泪水突然止不住地流下,于谦却只是颤颤巍巍从案前站起:“冕儿,上朝的钟声,要响矣……”

    于冕没有阻止父亲离开,只是看着于谦离自己越发遥远。

    “路法,我二人相识已有多久也?”

    “有三十年了。”

    “汝与吾争夺身体之事,回想起来,仍如在昨日也。”

    “你手握十团营,有万象在手的话,未必不能阻止朱祁镇复辟,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路法,还记乎?吾守卫京师前夕,汝曾与吾言,曰科举使朝廷与世家之绑定破碎,而士子流动如水,大多是短视的人。”

    “你怎么突然就说起这个了?”

    “确如汝言,然汝可想过,吾若使十团营与战之,这京畿之内,又将有多少生灵涂炭?诸臣逝去,又需多久方能补齐朝廷之运作?吾相信上皇,上皇定知如何定夺。”

    说罢,于谦驱动意能,将路法从身体上解封:“现在吾还汝自由,汝可去寻汝之亲友。”

    “你不怕我去杀了石亨和朱祁镇吗?”

    “吾相信如今之路法,已不是昔日草芥人命之路法也,吾知汝曾经心中之正义,无论何时何事,若无法持之以恒,如此则与那般诬陷汝之小人又有何异?”

    路法被于谦说的恍然,于谦继续说道:“路法,汝还须记住,万事出于心,汝可善问汝心,汝之心底所最想要之物为何,一旦违背本心,想要再修正,可就困难异常也,吾希望此别之后,汝能重拾汝心中正义,只要汝这般正义之士日趋增长,银河与大明,皆会升平也。”

    “朕居南宫,今已七年,保养天和,安然自适;今公侯伯皇亲及在朝文武群臣咸赴宫门奏言当今皇帝不豫,四日不视朝,中外危疑,无以慰服人心,再三固请复即皇帝位;朕辞不获,请于母后谕令,勉副群情,以安宗社,以慰天下之心;就以是日即位,礼部其择日改元,诏告天下群臣!”

    于谦听得出神,只想起一事:

    “红孩儿,骑黑马游街!”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太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是为:

    夺门之变。

    “于先生!”

    是夜,朱祁镇在路法的帮助下瞒过狱卒,潜入大牢:“于先生,汝可走之!”

    “陛下?”

    “朕可与先生脱身也!”

    于谦摆摆手,说道:“陛下,臣一生正直清白,如此行事,岂不愧对吾心也?”

    “朕实不忍杀害先生,况先生活着,为朕出谋划策,岂不还可以匡扶社稷?”

    “陛下!”

    于谦大喝,镇住二人,随即说道:“陛下请恕臣不敬,陛下已然成人,吾使路法手下安迷修、乔奢费、库忿斯及库拉四人尝与陛下讲学,陛下如今应当自谋,只会依靠他人之人,怎么算得成人也?况陛下龙章凤姿,韬略非凡,臣相信陛下,还望陛下记得自己初心,勿被迷了双眼。”

    “先生……”

    “路法,可带陛下离开也。”

    于谦看着眼前的市井,京师保卫战历历在目,朱祁镇和路法六人在角落看着于谦,于谦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看向朱祁镇的方向。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用尽全力,将这篇《石灰吟》吼出,对着朱祁镇的方向说道:“万望好自为之,于谦去也!”

    朱祁镇看着押送于谦的队伍逐渐靠近,只听得于谦说道:“赤帝子,斩白蛇当道!”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斩首,弃尸于市。

    二月初一,朱祁镇看望过朱祁钰上朝,眉眼间透露出欢喜,群臣问之,朱祁镇呼诸臣曰:“弟弟好矣,吃粥矣,事固无预弟弟,小人坏之耳。”

    诸臣默然。

    二月乙未,废帝为郕王,迁西内,皇太后吴氏以下悉仍旧号,癸丑,王薨于西宫,年三十。

    “所以,你认为,这官场如此不堪,都是理学之祸?”

    “吾以为并不全是,但吾仍想寻得一说,以正天下视听。”

    “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即便如此,若是不行,又如何能成功?只有行事,方可行于吾心之道,为天下求得正义。”

    “你知道吗,你很像我一位……老师。”

    “敢问尊师是?”

    “正是此墓主人。”

    “先生莫要拿在下消遣也。”

    “好,就依你,但是我有办法可以使你寻得此说。”

    “先生但可尽言。”

    “此物名为万象铠甲,你可携此铠甲参加一个由天赐之鼎展开的赛事。”

    “如此,在下便谢过先生了,时间已不早矣,先生此处可有纸笔?”

    “有的,不知你要来干什么?”

    “听先生说罢于忠肃公之事,心生感慨,便写下此联赠与忠肃公,在下要先告辞也。”

    “好,有缘我们自然再见。”

    “不知先生大名是?”

    “你要问我的姓名,你不应该先报上自家名号吗?”

    “在下浙江绍兴府余姚人氏,王守仁,字伯安。”

    “路法。”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