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狂潮! > 太阳系保卫者计划

太阳系保卫者计划

    鹏川市大工业区

    自从“太阳系保卫者计划”被和平实业秘密纳为重点工作后,和平实业便有了两个重点办公区,一个在鹏川市中心的和平大厦,这栋500多米高的摩天大楼,是和平实业传统业务的心脏,每天在这栋大楼里进行的决策和发出的指令关系着数百亿的资金进出。另一个中心,则在距离和平大厦50公里外的工业区,占地3000多亩的科研基地及厂房是和平科技的核心,现在这里因“保卫者计划”,更是变成了军管区。本以为将在和平实业“落户”的吴森,却要在这个远离闹市的地方开始她新的职业生涯。

    在和平科技参与“保卫者计划”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全部都是有10年以上司龄忠诚可靠的老员工。不仅如此,他们每一个人都还经历了严格的心理测试并签订保密协议,那些被心理诊断出有投机倾向、抗压能力差等不适合这项绝密任务的员工,即使是元老,也无缘参与这项计划。因为“信鸽计划”的所有数据收发全都集中在这里,五年前在明昌卫星发射基地成立的临时指挥部,也于次年搬迁至此,并最终定名为“太阳系保卫者计划”总指挥部。

    指挥部的构成不是特别复杂,由科研与转化、数据与观测和指挥室三个板块构成。

    科研与转化板块主要由和平科技的原班人马构成,其中也有不少五国的国家航天局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加入,他们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三,即在海王星轨道上搭建军事空间站、太空目标的精准核打击以及行星际高效运输,其延伸出来的细项课题有近300项。

    当然,如此庞杂的工作内容并不是全部在和平科技进行,军事空间站的搭建主要由A国国家航天局和欧航局负责牵头设计和技术攻关,和平科技则主要负责制造和实施任务,当然A国政府也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以及尽可能多的资金帮助和平科技。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指挥部已经在火星轨道成功搭建起远地行星轨道空间站的试验站。因为是试验站,所以核心舱没有设计过多的停泊对接口,只搭载了一个返回舱,用于三名与时间对抗的航天英雄返回近地轨道空间站。实验站除了要在实施层面上,验证远地行星轨道空间站的可行性,还另外搭载了三枚核弹,以及一套由美俄军方共同研制的核打击系统。试验站按预订轨道绕火星公转两圈后,向火星和木星轨道中间的小行星带试射了三枚核弹,其中一枚核弹按照预定计划摧毁了一颗较小的天体,而另外两枚核弹在试图修改一颗较大天体运行轨道的试射中,因为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发生了打击偏准的情况,未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不过从总体来看,这次火星轨道试验站的一系列实验实测结果还是总体向正的,这让五国和整个指挥部都为之一振。试验站和核弹试射的基本成功预示着五国的方向基本没错,接下来就是与时间赛跑,完善和完备海王星之旅。

    与时间赛跑的任务交到了行星际高效运输的课题上,在“保卫者计划”开始前,和平科技就已经攻克了材料、系统、低温贮藏等多项技术难关,在之前的研究中,因为没有对行星际航行做过多的速度要求,和平科技便没有对动力做太多研究。但在“保卫者计划”开始后,末世的倒计时悬在了每位参与计划的人的头上,更加高效的动力成了与时间赛跑的关键,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缩短地球到海王星之间平均45.2亿公里的重载航行时间,这个技术难关摆在每一个直接或间接参与计划的人头上,CEPC中心林嘉铭所在的反物质动力推进研究小组便是其中之一。

    相较于科研与转化板块的庞大、繁杂和诸多不可控,数据与观测板块的工作就相对单纯得多。四年前,“信鸽二号”探测器成功在土卫二着陆,与远在土卫一的“信鸽一号”遥相呼应,解决了土星影锥造成的高能量子中继通讯设备阶段性失效的问题。两年前,“和平信鸽号”行星际探测器已经抵达柯伊伯带,在预定观测轨道上,对半长轴39.4个天文单位左右的冥族小天体进行近距离观察,其与2030年由A国向海王星发射的探测器相互配合,观测和计算出来的数据更加精准。这期间,五国在数据与观测方面也没闲着,陆续发射了多枚海王星轨道探测器和以柯伊伯带为目的地的行星际探测器,试图在柯伊伯带椭圆形轨道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布下一张观测网。五国的这一举动又反向推动了和平科技的发射频次,在A国政府的帮助下,和平科技在此期间,陆续又向天卫三、天卫四以及木星轨道发射了多枚携带高能量子中继通讯设备的着陆器或轨道卫星,缩短即将形成的柯伊伯带观测网与地的数据和指令往来延时。

    五年的时间里,数据与观测板块也成果颇丰,只不过跟科研与转化板块的成果相比,这些成果带给人的只有失望与悲伤。经观测,保持一定黄道夹角并向太阳系内部运动的冥族小天体数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从五年前的31颗激增到88颗。1993RO脱离海王星轨道共振的剩余时间也缩短了3年零3个月。

    无论是科研与转化板块的应用型投入,还是数据与观测板块编制的那张巨大的观测网络,其对物资和资金的消耗都是巨大的,五国虽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头部强国,但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耗,难免还是会面临窘境。巨大的财政支出导致民众基本权益保障大幅缩水,致使五国生育率连年降低,其中的英、法更是降至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民众大规模抗议游行活动更是时有发生。基础民生的问题无法得到消化时,上层政治圈便会受到冲击,五年来五国的财政部长因问责而频繁更迭,在政治生态较为松散的国家里,领导人任期未满便被迫或主动下野的闹剧时有发生。这种政治与民生的糟糕关系,已经开始显现出恶性循环的初步迹象。新任领导人颁布新的促民生政策,短期内无法满足民众需求,社会变得愈加动荡,对立政党使用政治手段迫其下野,然后下一任领导人上马……当然,在这些糟糕的事情发生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让人欣慰的事情,比如全球的军事行动越来越少。

    就在五国的同盟关系正在经历五年来最艰难的时刻时,吴森以“保卫者计划”和平实业总务的身份,第一次参加了五国的联席会议,这次会议更是五国关于以上问题展开的第三次讨论。会前,林和平先将吴森引荐给了A方代表李老,地点在指挥部大会议室隔壁的会前休息间。

    “李老,这位就是我向你提起过的我最优秀的孙儿媳吴森。”

    吴森准备上前以标准的商务礼仪向李老问好,对方则抢在吴森之前发话道:

    “吴总,早就听说过你,五年前忍辱负重的不仅有林老,还有你啊。我代表大家,向你表达敬意。”

    说罢,李老便向吴森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吴森哪里受过这个啊?因惶恐而不知所措间,无意中发现李老的将星已经从五年前的1颗变成了现在的2颗。

    为了缓解吴森的尴尬,林和平发话道:

    “小吴啊!和平科技军管之后,这样的情形是常事,李老这是为了提前帮你适应。”林和平的一句话,让三人均露出会意的微笑,他又转向李老说道,“李老,对于我挑选的接班人,你觉得还可以调教吗?”

    林和平在说到“接班人”三个字时,吴森内心升腾起一股对林和平壮士迟暮的敬畏感。

    “林老,和平科技军管以后,大家共同工作五年,没有发生过一起秘密外泄事件,您的用人之道远在我之上,我相信您的安排一定是最佳的安排。”

    “李老过奖啦!我的这些小伎俩不难,管一个班组、管一个车间、管一家企业确实绰绰有余,但管理这么一个庞大的组织就没那么简单了,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里。真功夫和巨大的压力在五常的领导人那里呢。”

    “您说的是,从目前的进展上来看,只要我们攻克了星际运输的效率问题,剩下的问题就是按部就班地顺理成章了。但现在没人能断定这需要多久。”

    李老话音未落,休息间的门被敲响,那是机要秘书来提醒他和林和平会议马上开始,请二位移步大会议室。

    吴森跟随林、李二人进入大会议室时,椭圆形的大会议桌几乎已经满座,身穿军装的校官们与身穿西装的行政官员们泾渭分明,分坐在会议桌的两旁。会议室的内墙上挂着一块几乎占满半面墙的LED屏幕,屏幕被分屏软件上下左右均分成四块,满屏雪花前闪烁着五个汉字“等待连线中……”。

    林、李、吴三人坐定后,会议室大门关闭,幽暗的会议室内,被墙上的LED屏幕发出的光渲染得异常紧张。

    “会议开始吧。”

    李老向单坐在一旁的技术员下达完指令两秒钟后,屏幕上的雪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四国的代表,从着装和座位来看,四国的会议主官无疑都来自军界,与其他三国稍有不同,法国会议主官是一位女士。

    因为是第一次列席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吴森将会议内容听得格外仔细,并做了详细的记录。

    首先是技术交流,林和平以及五国的技术主官,先后将最近一周的技术进展及亟待攻关解决的技术难题,逐一作了通报。在一番技术层面的相互交流之后,得出的最终结果是:三个细节层面的技术交流,可在大会结束后,按难题类别,由各国技术组的负责人再单独列会讨论解决;目前亟待解决的星际运输效率问题,各国仍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

    方案悬而未决,这给此次与会的所有人头上都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为接下来的激烈讨论埋下了伏笔。

    技术例会的内容结束后,是关于资金问题的激烈讨论。讨论分歧大概可以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美、英为代表的激进派,他们主张五国私下形成贸易联盟,通过外汇倾销、资源垄断以及抬高进口关税等手段,缓解财政窘境。吴森将其总结为“贸易碾压派”。

    在美、英的方案里,五国中最吃亏的当属俄方,不过这次他们也没有硬刚,而是想出一个稍微缓和一些的办法,这个办法被吴森总结为“好友派”。

    俄方认为,拯救太阳系的重任不应该只落在五国的头上,其他经济强国,如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以及中东的土豪们都应该参与进来,大家共同出钱出力,这样五国的压力自然而然就减小了。而美、英却强烈反对该方案,他们认为“保卫者计划”本就是为了避免全球恐慌而秘密进行的,如果将计划的参与者扩大,被披露的风险就会加大,一旦全球陷入末日恐慌,五国秘密进行的“保卫者计划”将难以为继。

    面对同一敌人时,大家可以团结一致,但面对利益共损或利益分配时,大家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小算盘。这次的会议,即使是在A、法两国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另外三国也显然聊不到一块儿去。

    无意义的争论持续到傍晚休会时,依旧没争出个结果来。会议结束后,林、李二人吃工作餐时,李老抱怨了一嘴:

    “让他们争,要么争到星际运输效率问题解决,要么争到世界末日。”

    ……

    吴森来指挥部的第一天就这样在激烈的争论中结束,这如同小孩子之间争抢玩具般的无休止地争论,让她觉得这个世界非常幼稚,在面对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上,自身利益却被高高举起。吴森很难想象将人类的未来放在这群人手上,自己的子孙后代将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

    晚上回到公寓,吴森的情绪降到冰点,泡在浴缸里的身体,仿佛是被放置在失重的太空中一样倍感无助。她想打电话给林嘉铭,诉说一下今天的见闻,不求得到正解,只求无处发泄的无力感得到些许慰藉。但理性又在不停地提醒她,按照保密条例,指挥部里发生的一切,都不能向未签订保密条例的任何人透露半个字。

    怀着失落的情绪入睡的吴森,再次在梦里与父亲通信,她将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以文字的形式告知父亲,很快她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信中父亲是这样安慰吴森的:

    ……

    亲爱的媛媛,我记得你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总是喜欢莽撞地冲跑,直到后来有一次真正的摔疼后,才开始学会慢慢地走路。此时的人类就像当时的你一样,所有人都是初次为人,在面临如此巨变时,他们没有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即使走向错误的方向,只要人们还没摔疼,就还会按部就班地任性胡来。长大的代价是满身伤痕,你现在正处在即将产生伤痕的中心,不要太难过,保护好自己,然后尽你的所能,保护更多人。

    ……

    从走入社会工作的那一年开始,吴森就能陆陆续续梦到已故的父亲以书信的形式与自己交流。这些梦境来得特别真实,以至于往往第二天醒来时,她还能记清楚地记得梦里父亲来信中的每一个字。吴森将这些文字视若珍宝,每一封信的内容都会在第二天被她默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更有时候,连续几天出现的梦境,居然还能产生一定的逻辑关系。吴森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精神方面的疾病,但那些匪夷所思的梦境是她现在唯一能与已故的父亲产生联系的纽带,即使这是一种病,就算是病入膏肓,她也在所不辞。

    获得了父亲的慰藉后,第二天去指挥部上班的吴森又重新充满了元气。要么说,好运气往往喜欢眷顾爱笑的人呢?在办公室刚坐下没多久,林和平便带着一名稍微有些上了年纪的中年男人来找吴森。

    “昨天那个会开得太晚,我不希望你上班的第一天就搞得焦头烂额,毕竟你在这里的工作时间可能还会很长,我希望你能慢慢适应这里的节奏。”林和平将身后这名中年男人让出来,正式向吴森介绍起来,“这是刘礼杰,是和平科技的元老之一,也是林嘉铭的启蒙老师之一,对和平科技大事小情,以及对我们林家的一家老小,都是了如指掌。吴森呐!以后你就和礼杰搭档,不明白的事要多向礼杰请教。”

    “好的,林老!”吴森向刘礼杰伸出右手,做握手状,“您好,刘老师。我是吴森,很高兴认识您,以后还请您像当年教导嘉铭那样教导我。”

    虽是和平科技的元老之一,但刘礼杰是个非常标准的技术型领导,并不是特别善于社交。面对吴森热情的问候,他只是简单的回复道:

    “你好,吴总!希望以后合作愉快!”

    “礼杰啊!你这几天除了手头上的工作,先带吴森熟悉熟悉这里的环境,至于分工,你们自己商量。”

    “好的,林董!”

    “好的,林老!”

    林和平正准备推门出去,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来,他扭头对吴森说道:

    “对了,吴森。以后的工作可能会比较繁杂,在人员配备上,只要你和礼杰商量好,可以任意调配。当然,如果这个人是指挥部以外的人,还得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自愿,第二符合背调要求,第三通过心理测评。”

    林和平看到吴森嘴角微微上扬,说了句“好啦!我交代完了,你们聊吧!”然后便离开了吴森的办公室。

    林和平此话从字面上来看,是在刘礼杰面前给吴森正声,其潜台词是在告诉刘礼杰,“别看这小姑娘年纪小,但却是我亲自选定的继承人之一,你刘礼杰虽然是和平科技的元老,但最好还是不要不把这个和你女儿年纪相仿的小姑娘当回事儿。”

    情商颇高的吴森自然听得懂这句话,但她发自内心的喜悦并不在这儿,而是在她当年供职《主流资讯》时的老搭档阿迪力·伊明身上。

    当年,吴森因为“丑闻”事件被迫离开《主流资讯》前,阿迪力就因为为吴森打抱不平而得罪了很多同事。后来吴森离开,《主流资讯》为了自保,主动丢掉和平实业这个大客户,阿迪力的处境就更加难堪了。同事的恶意排挤加上上级的刻意打压,这让这个年轻气盛的小伙一怒之下,直接从《主流资讯》消失了。没错!不是离职,是直接消失,没有通知任何人,更别提办什么离职手续了,就是第二天突然不见他人了。

    那之后的三个月后,刚从北极圈蜜月旅行回来的吴森,从一位老媒体人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她便第一时间和林嘉铭飞来大都会,并找到阿迪力。在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吴森便背着阿迪力让林嘉铭在背后暗自使了一把力,成功地让和平实业外宣部负责人主动找到阿迪力,并以专业人才引进为借口,将这个单纯善良的小伙招入和平实业工作。吴森在和平实业本部转岗时,已经见到过这位老朋友,此时的阿迪力已经是外宣部副总监一职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老友重逢后的欢聚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遇到周末林嘉铭带着小荣孜来看吴森时,也经常会叫上阿迪力一块儿聚会。也许是因为一家三口分居三地的郁闷,也许是因为来自林和平的强压,在一次和阿迪力的聚会上,林嘉铭竟然奇迹般地将自己灌醉,半醉半醒之时,把阿迪力进入和平实业的原委讲了出来。按照往日的脾气,阿迪力应该会跟吴森大吵一架,可五年的时间已经磨平了这名愣头青的棱角,他将自己对吴森和林嘉铭的感激深藏心底,总想着有朝一日再行报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