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武宁

    时值六月时分,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充满硝烟战火的城墙有明显修缮的痕迹,疲惫不堪的士兵四处奔走,争取在北苍下次攻城之前把破损的城墙修缮完毕,历经半月之久,无双城下不知埋了多少枯骨,也不知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身为无双城守将的武宁,浑身血迹,明显带着伤痕,此刻的他亲自带着人巡视着城墙,不放过一点纰漏。

    “将军,北苍大营似乎有异动。”

    校尉无意间看到远处的北苍大营似乎有在调动兵马,连忙向不远处的武宁汇报。

    听到校尉的汇报,武宁连忙向北苍大营的方向看去。

    看着北苍确实正在调集兵马,准备再次进攻无双城,随后对着身边的校尉吩咐。

    “告诉所有将士戒备,擂木滚石等防守器械统统搬上城墙,城若破,立马告诉殿下从南门撤退。”

    因为武宁看到此次北苍的异动是半月以来动静最大的一次,他担心这次北苍会发起总攻,而自己这方兵力不足三万,北苍还有足足二十万大军,兵力如此悬殊,他已有视死如归的态度。

    “唉,本将已在半月之前向朝廷求援,若不能及时赶到,无双城破,本将军是千古罪人矣!”

    武宁不得不发出一声叹息,无双城距离阳都有一千五百余里,算算时日,朝廷的援军也就在这两日赶到,但他不知能否再坚持两日。

    “嗬……嗬!”

    叹息之际,不远处传来整齐而又规律的口号,只见一支队列整齐,踏着整齐的步伐,肃穆的神情无不表露着这是一支精锐,为首一名大将,手持一柄大刀,威风凛凛。

    不是其他,正是秦阳刚刚召唤而来的陷阵营。

    “这是何人的部队?”

    武宁忍不住向着周围问道,从军多年,他很少见到过这样一支精锐,至少他的部下没有。

    周围的人纷纷摇头表示不知。

    不多时,陷阵营停下脚步,为首的高顺迅速的登上城墙,快步来到武宁跟前,双手抱拳,随后掏出秦阳的随身令牌。

    “拜见将军,末将高顺,奉殿下命令,率八百陷阵营前来助战。”

    “好好好,高将军来得及时啊,如今我军正值困难,有高将军助阵,我军有喘息之机啊。”

    武宁拂须微笑,看了看令牌,确定是秦阳的,随后对着高顺勉励,八百之数虽少,但至少是天下少有的精锐,若用得好,或可有奇效。

    而且这位七皇子不简单,自从他来到自己镇守的无双城三年,自己从未听说过他还有一支这样的精锐。

    这话也只是在心里想想,对于秦阳以前的事迹,他也是有所耳闻,皇家的事情,他作为武将,还是少插手为好。

    武宁等人站在城头上,目光不离北苍大营,顿时忧心忡忡,随后对着高顺说道。

    “如今北苍兵马调动频繁,似有总攻之意,不知高将军有何想法?”

    武宁焦头烂额,他此刻多想有一人在身边出谋划策,减轻自己,减轻无双城的压力。“敢问将军,有向朝廷求援?”

    “早在北苍大军压境前,本将就派使者向陛下求援,算算时日,也就这两日了,可北苍蛮夷不给我时间啊。”

    他纵有能力,可无一兵一卒援军,只能靠着将士死战。

    高顺沉默,这似乎是他们最危机的时候,他也无任何办法。

    陷阵营人数虽少,但擅长战阵,可以御敌数倍于己身。

    高顺想了想,对着武宁说道:“武将军,陷阵营自成立以来,研习战阵,训练有素,或可让末将率八百陷阵营镇守城门处,将军率其余将士守备城墙,能坚持些许时日。”

    北苍准备总攻,如果要把损失降低,就是要撞开城门,率骑兵大举入城,才是正确的办法。

    如果从城墙上入手,然后打开城门,损失必定极大。

    北苍半月以来已失十余万兵力,想必会想以城门为重点。

    想到这里,武宁欣然点头,目前来说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城内的守备将士比不上人家的陷阵营,也只能做出如此决定了。

    “那就有劳高将军。”

    武宁拱手施礼,高顺还礼,随后下了城墙布置去了。

    武宁看着高顺两步作三步的下了城墙,随后立即对身后副将吩咐。

    “将士们日夜坚守,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迷,你速速再派出斥候,看看朝廷大军到哪了,若遇到,告诉他们无双城已守不住了。”

    这时,只见一名士卒匆匆跑到武宁跟前,道:“启禀将军,七皇子殿下正往此处赶来。”

    “什么?”

    武宁及其身后众人大惊失色,战场上刀剑无眼,眼下北苍大举进攻在即,岂可儿戏?

    “尔等为何不阻拦?”

    士卒面露难色:“将军,殿下身份高贵,吾等不敢阻拦啊。”

    “唉。”

    武宁带着一股无奈的气息,迅速的带着众人匆匆下了城墙,原本秦阳在武宁心中的感官又回到了原地。

    ……

    其实从高顺前脚一走,秦阳便带着典韦后脚就跟过来了,他当然是不想来的,只是系统要求自己必须亲自到场,不然不算完成任务,他也不想给武宁等人增添麻烦。

    来到北门区域,秦阳便看到铠甲染血,满脸硝烟的将士,路过伤兵的营帐时,时不时还传来痛苦的惨叫声。

    遇到见过秦阳本人的将士,主动跟其见礼后便纷纷匆走奔忙。

    “殿下,您千金之躯,何故来此?”

    急匆匆赶来的武宁等人,见礼后对着秦阳急切的询问。

    还不等秦阳开口,武宁又继续说道:“殿下啊,战场不是您来的地方啊,若您有何意外,让末将如何向陛下交代?”

    见武宁语气急切,秦阳知道是为自己好,所以很正式的回答:“武将军啊,我身为大夏皇子,如今大夏有难,我岂不敢奋不顾身?”

    知道武宁等人的顾虑,秦阳便直接的说道:“我身后这名壮士名典韦,有万夫不当之勇,有他保护,我定安热无恙。”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看向典韦,见其身高九尺,背着两把铁戟,定然有过人之处,而武宁且咬了咬牙。

    “典壮士武勇末将相信,但百密有一疏,末将不敢冒险。”

    见武宁执意要自己离开,秦阳只能无奈的换一种方式劝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