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永相 > “第四章 永相”

“第四章 永相”

    众所周知,在大规模的集团作战时,朝廷正规军队的战斗力自然是要高出武林人士太多太多。但是武林高手自身的武功实力却要高于普通的士兵。

    当朝开国皇帝平定天下时,依仗了太多江湖势力,探取情报、行刺暗杀等任务都由武林中人执行,武林人士也因功劳过大、武功高强而被皇帝忌惮。有些门派被当今朝廷勒令解散,人员打散分别归于禁军、边军、城防军或者府军。也有些表现出不满情绪、有反对言论或不服从敕令的门派,大多惨遭秘密的清剿血洗,只偷偷留下为数不多的传人。

    自那以后,武林人士没有了门派之别,便按照兵器的类别,各自组成了诸个盟会,期望继续传承武学。不过,久而久之,除了被皇权扶持的较大盟会势力能够流传下来,其余的盟会也均被吞并或者清理。最终,整个武林还是统归皇帝管制。而这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便是名为“圣武盟”的盟会,也就是现在的“永相”。

    永相是刀侠会和剑客堡两个盟会为了自保实力结盟而成,本来这两伙人结盟之时,将盟会取名为“刀剑盟”,但是大家觉得忒俗忒普通,就改名“圣武盟”。后来,盟会日益壮大,但为了生存慢慢的也倾向于朝廷,反而得到了皇帝的看重,势力壮大的更加迅速。盟内奇人异士齐聚,皇帝也对其愈发依赖,然而“圣”字犯了忌讳,皇帝便赐名为“永相”,寓意为“永为国相,相国以永”,意思就是永远作为国家的坚实臂膀,作为国家臂膀双手这个职责要永远传承。

    武术流派之中,刀剑的修习的人员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故而流派也就最多。如今,皇宫之中的皇庭卫多使雁翎刀和长剑,巡防禁卫军多用雁翅刀、宽背长刀、重剑和枪,作为秘密侦缉机构的御剑坊则多数用三尺轻长剑。

    永相的盟主就是被誉为“天剑”的剑客,是皇帝身边的第一高手、贴身护卫,掌管着巡防禁卫军和御剑坊。

    与天剑齐名的就是永相的副盟主“绝刀”。绝刀身配飞刀,腰挎雁翎刀,如遇边疆战事,可提百斤凤嘴刀驰骋沙场,是皇帝身边第一猛将,皇帝虽从未用其出战,却始终予以厚待,与天剑一同日日留在身边听用。

    也正因如此,天下习武之人都希望有机会进入永相修习武功和谋略,或是盼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进入永相,盼望有朝一日会被皇帝重用,振兴家族。

    永相每十年在全国范围内选出一批筋骨绝佳的孩子收为弟子,并根据天赋予以专门的培养。经过多年发展,永相势力日益浩大,天下无处不有永相弟子,可能是镖局的镖师,或者是商铺的老板、酒楼的掌柜,也可能以街边小贩的身份作为隐藏暗处的情报人员、御剑坊暗探,抑或是乡绅地主家的少爷小姐,也不乏王侯贵胄子弟,可谓是“永相天下”。

    皇帝尚武,每三年都会下旨将皇子皇孙、公亲贵族、王侯后嗣和重臣子女中,到了习武的年纪孩子们召集起来,由永相各堂主、舵主进行选拔,合格的就带回永相修习武功、谋略和治世之道,只为日后能为皇帝分忧,为朝廷效劳。而未被选拔的,则带回家中自行教育,可参加科举入仕。

    十几年前,永相遵皇帝诏书,到宫廷进行选拔,选去了几位大臣的子女后代。而最令皇帝高兴的,便是皇帝的小公主、四位皇孙、一位皇孙女的资质极高,被永相看重收进为弟子。皇帝大喜之下,不但把京城的南城大部分土地房宅划拨送给永相,还拨款为永相重新修建了一处恢弘的总堂。总堂之内除了有一处宽敞的演武场,还为刀侠会和剑客堡分别修缮了各自的练武场。又拨付款项修葺了永相各堂口和各地分舵。

    而这几位皇子皇孙也是争气,经过十几年修习已有所大成。特别是文、韬、武、略四位皇孙在永相颇为出众,文治武功进境颇快,更是被各堂堂主收为内门弟子。眼看成为下一任的天剑、绝刀也未可知,只是年纪尚轻,仍需历练。

    太子世子洪煜文武习剑术,文习儒家经典,注重治国之道。皇帝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在当朝锦德太子继位之后,不出意外的话便是煜文能够立为太子。众人不议煜文优柔寡断的不足,却只说煜文性情敦厚淳善,日后必为仁德圣君。

    秦王世子洪煜韬武习剑术,文习法、墨二家,侧重理政之法。性情纯良,惜才敬士、满腹经纶,精纵横捭阖、通机械之术,谋划精致长远。众人谈论,日后必是个贤能的亲王。

    晋王世子洪煜武修习刀法,文习儒、墨二家,偏重战事之功。面对兄弟时恭谨谦和、亲善爱惜,但其刀法刚烈,还有刚正不阿的性情,极其果敢勇武。天下皆说,日后必是护国良王。

    齐王世子洪煜略修习繁杂,武功不喜,偏爱兵法。学了重剑,总嫌劳累,又习长刀,仍无兴趣,却在前人兵法,先人智谋上大有成绩,倒背如流不说,运用上亦颇有心得,在此之上,更能活用创新,只是那玩世不恭的性情,做事随性,显得轻浮,遇事淡定安然的态度和轻描淡写就能化解难题的手段,确实令人佩服,是难得的统帅之才。

    他们四兄弟本是各在剑客堡或刀侠会修习,但随着永相的壮大,总堂建成后也有许多日常事务需要人手管理,刀侠和剑客的领袖们便带着各自高徒来到京城新总堂。这四位出众的皇孙理所当然的均在其列,也正是如此,日后生出了许多的故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