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衣钵传人 > 第五十章 大手笔低价买粮

第五十章 大手笔低价买粮

    这年底,秋闱发榜之后,只有伯雍中了武举人,世瑛和知仁叔侄二人落榜。衣家多少有点落寞,衣传广悄悄跟刘太太说,衣家怎么出了这么多不肖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呢。

    刘太太心里也着急,还是安慰衣传广说,孙子辈里,聚仁最爱学习,聚仁的娘也教子有方,要是聚仁在,可能就中了,现在不知道这孩子在药苑怎么样,有没去赶考。

    衣传广听刘太太这么一讲,说,也是,让世琦留意下聚仁的消息。

    刘太太又说,你看出来没,叶秀敏是顶好的人,知书识礼,当初我是冤枉她了,没让她管家,真是对不住这孩子。世珍家的,精明是精明,过了点儿;俏俏呢,自己家日子都过不好,孩子也不管;四奶奶,自负地很,一心让世瑛做官。

    衣传广盘腿坐在炕上,幽幽笑着:“我的太太,你挨个总结四个儿媳妇干嘛呀。”

    “当然要总结,以后孙子们找儿媳妇,可得吸取教训,这女人哪,对一个家,对后代来讲,太重要了。你说大奶奶跟俏俏比,那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往小了说,关系一时,影响当辈子,往大了说,关系一个家族,影响几辈子。”刘太太还说上劲儿了。

    “孙子考不上举人,你就怨儿媳妇。这世瑛考不上举人,你咋没总结一下你自己呢?人,都觉得自己好,眼睛光盯着自己身上,通病,哈哈!”衣传广开玩笑。

    “世瑛,他就没想着要当官儿,这孩子,一心想着经商呢,他要想考,一准儿考上。”刘太太说。

    “嘿,照你这么说,世瑛是故意考不上?”衣传广问。

    “那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会不知。四个孩子里,就世瑜没管好,是我的错,惯坏了,其他三个,都好着呢。世珍家的,精明是精明,心胸窄了点儿,啥时候格局大了,知仁也就好了。世瑛啊,有个太好胜的媳妇,我就总担心,世瑛以后要分出去单干。”刘太太说。

    “哪天我找知仁说道说道,这孩子还可以深造。”衣传广说。

    这一年湖山省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到了冬天,到街上挑着卖粮的乡下人,把粮食卖得特别便宜。

    世琦注意到粮价便宜,他找来世珍和世瑜商量,立身回直隶省赏雪去了没有回来。

    世琦抽着金锅金杆金嘴的旱烟袋,说,我看今年粮食格外便宜,每仓石合银一两二钱五,到汉南这么多年了,从没这么便宜过,往年便宜时也要一两三钱,要不我们今年干脆多买点。

    世珍说,是的,可以多买点。

    世瑜摸着左手的白玉骏马图扳指,问,今年买多少粮食。

    世琦说,现在咱家粮库里,还能放多少粮?

    世珍倒背双手,心里算了一下,说,还能放五千石。

    世琦摇头说,太少了。

    世瑜说,那怎么办,难不成再买处宅子当库房?

    世琦说,那倒不必,还得多派人值守,且兴师动众,叫人知道不好。

    世珍问,你打算买多少粮。

    世琦说,打算买十万石。

    世珍一听就惊了,说,不能这么干,太冒险,粮食买多了,一下子酿不成酒,要发霉,加上鼠食虫咬,都会有损失,万一粮价来年更低,我们加上储存成本,反而更得不偿失。

    世琦说,我觉得这粮价已经够低了,明年不会再低。

    世珍两手摸着辫稍说,这可说不准,不可太冒险,要多买点粮我不反对,但我不赞成一下子买这么多,槽坊的余款,年底还要发伙计们的年俸,节下的礼品还要买,明年槽坊里还要修缮曲坊磨坊,要买药材,没准我们以后还要新开槽坊分店,这都需要钱。

    “我算了,十万石粮,也就十二万五千两银子,只需槽坊余款的五分之一,留下五分之四,做那些事情,足够了。要我说,要买粮就多买点,回来马上让伙计们马不停蹄多酿酒,那几个酒池子,都不要闲着,全部酿酒。”世琦说。

    “大哥,那酒池子,本就没有闲着,你知道的。我反对,你这样大手笔,粮食买多了,就是糟蹋钱。”世珍着急。

    “立身不在,来不及给他送信了,就这么定了,世珍,听我的。趁着粮价平稳,你安排伙计先在每家院子里,挖个大地窖,用于放粮。不放粮时,万一有兵荒马乱,可以到地窖藏身。”世琦不想再多浪费时间。

    世珍说不动世琦,心里着急,赶紧去找父亲衣传广,将事情前前后后说了一遍,想让父亲赶紧劝世琦,不可过于武断,他最后跟父亲说:“您说这是不是赌一把的意思。”

    衣传广想了想,说,若是来年粮价跌了,最低能跌多少?

    世珍想了想说,这可不知道,估计也就每仓石计银一两二钱吧。

    那你算算能亏多少钱。

    世珍心里一合计,是五千两银子,加上其他浮亏,估计有六千两顶多了。

    衣传广说,你们兄弟二人,性格不同,你稳重,世琦浪漫,估计立身在,也会同意世琦的想法,就让世琦这样做吧,要是亏了,也就六千两银子到顶了,要是粮价上涨了,买粮也难,酒课又高,这样多存点粮食,咱还省得求人。

    买粮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世瑛听说要买粮,来了劲儿,带着伙计们去找往年的老粮商粮农,一来让他们帮忙准备上好的粮食,二来统计一下,哪些可以自己运来,哪些需要聚福堂去拉粮。

    世珍安排人赶紧到各院挖地窖,伙计们忙忙碌碌。

    因是在各院挖地窖,外人并不见聚福堂有多兴师动众。

    很快,地窖挖好了,十万石粮食陆陆续续运来了。

    可巧世瑛到汉东县买粮的时候遇到一家米商,听说是酒槽坊买粮,看主要是高粱、小麦,就颠颠地跑过来问,要不要买些大米,世瑛一挥手说,大米已经买狗了,不买了。

    米商看到世瑛后一楞,随即又问:“四爷,听说您是汉南县来的,可听说聚福堂槽坊?”

    世瑛上下看了米商一眼,只见米商岁数六七十岁了,就随口答道:“我就是聚福堂的。您老有什么事?”

    “呀,就说怪不得,您跟世琦大爷长得很像。我就是吴大河,我的爹爹叫吴志隐。”老人兴奋地搓着手。

    “哦,吴老师傅在上,受晚辈一拜!”世瑛说着就要磕头,被吴大河双手搀住,说什么不让世瑛拜,说,您可不能折煞我,我哪受得住贵人拜哦,他说他的爹爹从聚福堂槽坊回来一年以后就在家里去世了,很安详。衣家当初一定要多给银子,他们用那银子买了宅子,买了地,主要是在父亲墓地周围买了很多地,一为守墓,二为少税。想着岁数也大了,这米行的生意做完今年就不做了,结果,今年米贱,越是这样,越不好卖出去,这才问四爷要不要买,想着卖给个大主顾,就省事了。

    世瑛问,怎么没有后人接替,吴大河呵呵笑着说,孩子们都走上了仕途,不在家中了。

    世瑛为吴家高兴,一挥手吩咐伙计,把吴大河的米全部买下,一起运回槽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