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93,从钓鱼开始 > 第41章 第一波红利(求收、收票、求追读)

第41章 第一波红利(求收、收票、求追读)

    “听说没,听说没,晚上发钱。”

    “早听说了,这不,我晚饭都提前了俩小时,就等着早点吃完,早点过去。”

    “哎?我怎么没想到,不行,不能耽搁领钱,要不……先不吃晚饭了,直接去领钱?”

    “……妈妈,我饿!”

    “饿什么饿,一顿不吃又饿不死,忍着!”

    “好,好吧……”

    晚上六点。

    余家,院坝内。

    21寸的彩色电视机正播放着《包青天》,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全都是自带小板凳,一个个规规矩矩的坐在院坝内,场面肃静。

    这些全都是来等着分钱的。

    据说最早的人是五点钟来的,基本上刚刚把今天的鱼卖掉,连家都没回就直接来到了这边,心想着先来先到先分钱,省得后面没钱可分。

    然而。

    他人都来坐了两个多小时了……

    电视都从《新白娘子传奇》,看到了《包青天》,据说马上又要开始重播《雪山飞狐》了……

    结果正主还没来,也不知道在干嘛。

    突然。

    “来了,来了……”

    “咦,怎么还抬着一张桌子,座子上的红布是……难道是,我们的钱?”

    “肯定是,要不然干嘛用红布盖着。”

    “嘶……”

    “哒哒,哒哒。”

    桌子稳稳的放在屋檐下,和电视机平行,成为了一个简易的主席台,旁边放了三把椅子。

    余平当仍不让,直接坐在了首位,随后余明、余涛跟着坐到了两侧。

    “那啥……”

    余平第一次主持这种分钱的事儿,也没啥经验,索性直接了当道:“按照之前的约定,鱼获都按照市场批发价计算,白鲢一块钱一斤,花鲢一块五一斤。这没问题吧?”

    话音刚落,下面的众人纷纷窃窃私语,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

    “那好,只有这个没问题,那其他基本上没问题了。”

    “多的话我也不说了,我就只想说一句话:跟着我干,有肉吃!”

    “分钱!”

    俩字落下,一度盖过包青天的片尾曲。

    随后一把掀开桌子上的红布,上面全是一摞摞的钞票,百元的,五十的,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

    整整齐齐,堆了一大堆。

    这是余平下午时分,去竹田镇换来的零钱。

    现在这个时间点,可没有微信支付宝,就连银行打款都不流行,全都是现过现,给纸币。

    下面的众人立马充满着期待,眼神直勾勾的看着那一大堆的钱。

    “那咱开始吧。”

    余平翻开笔记本的第一页,念道:

    “张红芬,张红芬,芬儿孃,来,你是第一个,十天下来,累计白鲢527斤,合计527元,花鲢429斤,合计643.5元,扣除30%,总共是819.35,凑整820元。你看对不?对的话,签个字……”

    然而下一秒,却又是想到了什么,赶紧改口道:“算了算了,你还是摁手印儿吧。”

    与此同时。

    旁边的余明则是负责让他摁手印,确认。

    另一边的余涛则是从现金中数出820元,整整齐齐的叠在一起,递给张红芬。

    等到张红芬按完手印,拿到820的现金后,脸上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接着道:“我家还有个李大海,一起给我呗。”

    “哦,是哈,还有李叔的,他的话……总共1187元,一起签个字吧。”

    “好。”

    其实像他这种,一家人出现两三个人的情况比比皆是。

    甚至有时候,严格意义上的两三户,其实也是一大家的人。因为结婚、修房子,而不得不把户口分开了,但是实际上一大家子十来个人,还全在一个锅里搅食,并未分家,就比如余平家。

    十天时间。

    少的家庭两三千,多的家庭四五千,这几乎差不多是等同于他们一年的收入。

    甚至很多家庭,哪怕一年下来,也都存不到这么多钱。

    因此,所有的人在拿到钱的第一时间,都是喜上眉梢,发自内心的感谢着余平。

    晚上十点半。

    分钱早就结束了,但现场依旧是人满为患。

    三三两两的坐在凳子上,看着电视,电视看完看新闻,新闻看完看“停台”,停台以后听音乐……就是舍不得离开。

    “妈妈,我饿,什么时候回去啊……”

    “……你这孩子,怎么不早说?那啥,我先回去给孩子弄吃的了,明儿再聊,不对,明天水库边上见……”

    “好的,好的,我们也要走了……”

    与此同时。

    大湾村三队,老村长邓永康家。

    邓家茶铺。

    热热闹闹一整晚以后,喝茶的喝完茶了,打长牌的打完长牌了,纷纷就着月光,朝着自家的方向去。

    眼见茶铺没人,邓永康这才招呼老板收拾茶杯,自己摸出一个老花镜,开始计算今天的账目……

    这是他的日常工作,每天打样时,盘盘账。

    一是看看盈亏,二则是看看货物是否还齐全,是否还需要购买点什么。

    可才刚刚起了个头……

    他感觉自己的灯光被挡住了,纸张上完全是一片漆黑。

    “谁啊?别闹。”

    邓永康抬起头,借着老花镜,这才看清了是一个小年轻:“你是……勇娃子?”

    “是啊,村长。”

    唐勇赶紧站到一边,给他让出一片灯光。

    “这么晚了,来买东西?”

    “我不买。”

    “那你是……”

    “我就是想给你说点事儿,不知道方便不方便。”

    “有什么不方便的。”

    邓永康放下老花镜,认真的看着唐勇。

    “是这样的……”

    唐勇咽了咽口水,仔细琢磨了一下,试探的说道:“村长,最近我们队长的事儿,不知道你听说没。”

    “什么事儿?”

    “有关钓鱼的事儿。”

    “哦,你说这事儿啊,”村长点点头,说道:“今天下午茶铺内讨论得热火朝天,我也是刚知道,你们队上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

    “可不是吗!”

    眼见村长知道这事儿,唐勇当即就叭叭道:“现在你是不知道,我们全生产队,全部四五十户,百十人,基本上人人都在钓鱼。前段时间,十天而已,钓了差不多十万斤鱼,还全都给卖了,分成了钱。”

    “真的?”

    “千真万确,我亲眼看到的。”

    唐勇说得义愤填膺,含血愤天。

    “好事儿啊,这是好事儿啊。”

    哪知道村长眼睛不对,压根没注意他的表情,竟是还一个劲儿的夸赞道:“你们队上谋了一个好路子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