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清第一女校长 > 第9章 回塘沽

第9章 回塘沽

    离开塘沽不过短短十天,下火车时,吕兰清竟产生了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和元汀兰分别后,她来到姐姐吕贤钟的住所,轻轻推开门走进去。

    吕贤钟正在书房里读信,听到声响抬起了头。

    看清来人,她愣了一下,随后立马冲了过来,把吕兰清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确定她没有受伤后,手掌狠狠地拍向吕兰清的屁股。

    吕兰清跳着躲开,大叫道:“长姐!我错了!”

    吕贤钟的拳头捏紧又放开,她狠狠地瞪了一眼吕兰清,道:“你还知道回来!你知不知道这几天我有多担心!要不是周家来信说在法租界看到你,我都要丢下维新去找你了!”

    吕兰清低下头道:“抱歉...”

    “抱歉有什么用!现在世道这么乱!你跑出去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吕贤钟越说越急,眼眶发红:“舅舅说话是急了点,可他也是为了你好,更何况他只是说了两句,又没逼你成亲。”

    “而你呢?你自己想想你的话说得多难听?顶撞长辈就算了,连信也不给我们捎一个!我原想着你已经二十几岁了,应当懂事了,平日也没怎么约束你,谁知你竟然会因为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贤锡,懂事一点,好吗?”

    吕兰清低着头,不敢反驳。

    吕贤钟的气也消的差不多了,叹了一口气,道:“你在外面受委屈了吗?”

    吕兰清闻言,便知道长姐已经原谅了自己,摇头道:“没有受委屈。”

    “那你今天怎么回来了?”

    吕兰清答:“我听汀兰说舅舅被革职了,猜到他那天是因为心情不好才说我,就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想回来道歉。”

    吕贤钟冷哼一声,白了她一眼,嘴角却上扬道:“算你还有点良心!走吧,现在去舅舅家,他们俩也担心着你呢!”

    吕兰清点头,老老实实的到了严家。

    严朗轩此时正和周氏坐在一起,共同阅读周氏手里的信,看到吕贤钟身后垂头丧气的吕兰清,严朗轩忍不住道:

    “还知道回来!”

    吕兰清站在大堂中央,双手抱腹,站得十分端正:“舅舅,对不起,我那天不该跟您顶嘴,更不该说您不如舅母。”

    见她态度还算端正,严朗轩纵然还有些生气,却也没计较,转而问:“吃饭了吗?”

    吕兰清摇摇头,自己是早上九点上火车的,现在已经过了午时,早就饿了。

    见状,周氏连忙起身,招呼佣人为吕兰清热菜,拉着吕兰清坐在餐桌旁,打趣道:“我是该叫你兰清小姐,还是叫你碧城女史呢?”

    吕兰清惊讶道:“您知道了?《大公报》不是今早才发刊吗?”

    “你舅母是什么人呐?我娘家人一拿到报纸就给我寄来了!比你还早到一点呢!”

    吕兰清有些不好意思,周氏却用两只手包住她的手掌道:“贤锡,舅母知道,你自小有才,你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一个女编辑,舅母很是高兴!”

    “不过!”她话音一转,“往后再不可因为负气作出如此冲动的事了,知道吗?”

    吕兰清点点头。

    其实她也感觉自己太冲动了,一个人去天津,竟然就敢跟着陌生人走,还好刘萝扬不是坏人,不然此时自己还不知道在哪呢。

    吕贤钟之前都不知道吕兰清成了《大公报》的女编辑,听了舅母的话,立即拿起当天的《大公报》,一眼就看到了“碧城”所著的诗。

    她不动声色地坐到吕兰清身旁,严朗轩则拿着《北洋官报》进了书房。

    周氏看了眼转身而去的严朗轩,嘴角带笑地凑近小声道:“那天你能帮舅母说话,舅母很高兴,看来我平日没白疼你!”

    吕兰清摇头道:“舅母,我打心底就是这么想的,您比舅舅开放多了!既不认为女子不应读书,又支持我们学西方文化,平日也不束着我。所以我才猜测,您其实也是想和我们一样自由学习,想让女子独立的,对不对?”

    周氏一怔,垂眸笑道:“自然。”

    “我在嫁给你舅舅前,其实也是离经叛道的人。那时天平天国刚平息,朝廷提出要‘中体西用’,我就特别爱去洋人的教堂里听他们说经讲课,偷偷看《海国图志》,学到不少东西。还好我父母也算开明,事事都依着我,就连我撺掇他们在租界开饭馆,他们也找了亲戚合伙办了。”

    “现在想来,那时无忧无虑,真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了。”

    说到这,她的目光看向窗外,神色晦暗不明,像是在怀念什么,久久没有说话。

    吕兰清和吕贤钟对视一眼,默契地没有说话,静静地等着。

    一阵风吹过,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一只小鸟叼着虫飞回窝里,几个小小的脑袋争先恐后地从它嘴中抢食。

    周氏回过神,掩住眼中的落寞道:“后来嫁给了你舅舅,就跟着他到了塘沽,生了你姐夫。再往后,我的日子便几十年如一日,而我也好像困在这个小小的房子里,出不去了。”

    “我第一次见你时,就觉得你和我年轻时很像,鲜活、自信,甚至还有点桀骜。所以我愿意把你留下,愿意支持你学习,看着你一日一日变好,看着你一步一步走出去。”

    周氏眼中含泪,表情有些欣慰,她轻轻摸了摸吕兰清的头:“今早,我一看到报纸,就知道那首诗是你写的。你做得很好,也算是...没有辜负我一直以来的期盼。”

    吕兰清有些动容,反握住周氏的手道:“舅母,您跟我去天津吧!反正表哥也在天津,舅舅如今又丢了官职,您跟我到天津去住,届时我有什么不懂的,还能继续请教您!”

    周氏摇摇头,看向书房道:“这事儿,还得看你舅舅怎么说。他在哪,我就在哪。”

    吕兰清还想再劝,却被吕贤钟掐了一下,她朝吕贤钟看去,发现长姐冲自己摇了摇头。

    吕兰清不解,却还是咽下了想要说的话。

    正巧此时饭菜都已热好,她沉默着吃完了一顿饭,带着满腹疑问跟吕贤钟回了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