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售卖

    “魏忠贤,你去配合宋清把这些报纸卖出去。”

    “奴婢知道了,不过殿下这售价为多少为好还请您定一下。”

    “三钱吧。”

    魏忠贤粗略算了一下,试探地问道。

    “殿下,这只要三钱怕是难以收回成本啊,甚至搞不好还有亏本的的可能。”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一来本王也没指望靠着这报纸赚钱,让本王想传递的内容传达出去才是首要的,二来吗就算真的要来钱也有其他也不是从买报的人那里弄。”

    “那奴婢告退了。”

    ……

    不得不说魏忠贤还真是个人才,他无师自通地想出了让孩童卖报,使得报童这个职业提前问世了,并且配合着宋清旗下的茶馆酒肆双管齐下一同推广。

    “欲知洛阳事,就买洛阳报。”

    “只要三文钱,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

    在魏忠贤的饱和式营销下,很快就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诞生了。

    造纸术虽然已经被蔡伦发明了出来,但还是和普通的平民百姓日常消费品划不上等号。

    (PS:蔡伦有改进和发明造纸术两种说法,笔者选取发明一说。)

    甚至底层士子也消费不起大量纸张,宋代以后纸才彻底平民化。

    反正才三钱,能买到这么大一张纸,上面还有字,不如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这凶手到底是谁啊!”

    “秦兄你在说什么,什么凶手不凶手的,从昨天开始你就茶饭不思的?”

    “哦,平良贤弟你来了,是这个。”

    那秦兄随即就把报纸递给了平良贤弟。

    读到未完待续他也和秦兄一个状态了。

    未完待续前的内容是,白捕头断言凶手就在面前的四个人中,然后就没了。

    这种类似的场景在洛阳的各个角落都在不断出现。

    同时那则笑话也极速传播开来了。

    何进作为当事人怎么会收不到风声,此时一张报纸正在他的手中。

    “嘭。”

    何进一把将报纸拍在了桌子上。

    “这大将军是不是在暗讽某家?”

    “大将军许是您多心了。”

    但说完这话就被何进一脚踢飞了。

    至于说就这个笑话里的大将军就是何进的,他还趴在地上爬不起来呢。

    “这是谁写的?”

    “回大将军,这好像是辽东王殿下底下的人办的。”

    刘誉这次特意让宋清他们打着他的旗号而且是大张旗鼓,毕竟何进这个蠢货大概率不会深入调查,就直接过来砍人的。

    “哼,某家上朝一定要参他一本。”

    何进的为人,曹操评价的很恰当沐猴而冠知小而谋强。

    在得知那是刘誉的产业后就没有了报复的胆子而是要借助朝廷的力量。

    其实刘誉倒也不怕何进派人砸场子,就他手底下那些个歪瓜裂枣,刘誉还真没放在心上,而且要是何进先下手了,刘誉反而有了把柄。

    “可惜啊,何进还是没敢派人来,本来刘誉想有着身份庇护最多不敢派上真刀真枪的精锐士卒,没想到连那些狐假虎威的家丁都不敢来。”

    安排在何进府邸附近盯梢的回报说并无多人出府,刘誉颇为可惜的感叹道。

    计划一没成功还有计划二,刘誉收拾了一番就直奔老师马日磾府上。

    “殿下您来了。”

    “老师。”

    两人客套一番,刘誉直接进入了正题。

    他要为何进之后在朝堂上的攻讦做好预案,想来想去刘誉能在何进那种级别的人面前插上话的刘誉好像只能找马日磾了。

    至于杨家,刘誉是有一个原则宁可找外人也不进杨府,他对杨坚和杨素的组合实在是太过忌惮了,不一定什么时候就着了他们的道了。

    “老师,那报纸你看了吗?”

    “看了,看了,写的很好尤其是关于朝廷政令整合那块,老夫都觉得有用。”

    刘誉为了防止马日磾曹操袁绍等人没买报纸,他特地遣人专门来送货上门。

    “老师那则笑话可是看了?”

    “自然也看了,殿下您这一遭可不何遂高得罪惨了啊,江大将军还杀猪您就差点名指姓了。”

    “他抹黑本王名声在先,本王才不得不如此行事了,而且那是不知多少年前的韩国,其人名江退。”

    “江河江河,进退进退,这还不明显?杀猪的屠户这不就是他,最后韩音近汉。”

    “老师你没发现这么一来,百姓对本王失心的议论声消失不见了吗?”

    很显然刘誉的计划十分成功,现在民间已经没有人再去在意刘誉有没有病了,而是都在以何进取乐。

    “不过本王预计何遂高这个蠢笨如猪的家伙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下次上朝他一定会以此为引大做文章,还请老师你相助。”

    “殿下的事就是臣的事,何来请字一说。”

    “那老师你就这么...”

    “等等老夫别的虽然不擅长辩论这种事还真没输过,现在也有了一个想法,不妨我们师徒写在纸上看是否一致?”

    刘誉也来了性质。

    “夫人,取纸笔来。”

    “唰唰唰。”

    写完之后同时将纸上的内容示以对面,师徒默契的笑了。

    这件事先被放在了一边,轮到马日磾有请求了。

    “殿下,关于这报纸臣也有有一个不情之请。”

    “老师请说。”

    “这第一篇的人物传记是以太公望为先贤第一篇,而大汉篇则是留侯为首。”

    “老师觉得不妥,当然不是,只是殿下听您的意思这报纸是要继续办下去的?”

    “没错。”

    “那第二份报纸大汉篇可否以先祖伏波将军为传主。”

    “恩师有求,本王又怎么会拒绝呢?”

    马日磾一听答复顿时喜笑颜开。

    也不怪马日磾情绪波动太大,马援毕竟没入云台二十八将,而且死后还因为梁松的诬告草草安葬,到了汉明帝时期才给他设立坟茔,实在是太过凄惨。

    明帝不敢给岳父平反就是因为光武最后造的孽,所以若是给马援正名一定程度上是对光武不敬,马日磾因此才小心翼翼的。

    刘誉的报纸上的姜子牙和张良并没有用规整的文言文形式展现而是更类似日常口语化的明清小说式的表达形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