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人间烟火 > 第72章 无法入睡

第72章 无法入睡

    第二天,凌晨三点。

    轧钢厂门口灯火辉煌、红旗飘扬、锣鼓喧天,杨书记看着整齐列队的工人大声的说:

    “根据上级指示,我们厂组建先锋队去参加一三堎水库建设。首批300人……”

    一番鼓舞人心的演讲完毕,杨书记将先锋队的红旗郑重的交给吕队长。

    吕队长敬礼、庄重的接过红旗,挥舞着开拔。

    先锋队任务艰巨,到工地要把帐篷和食堂这些基础设施搭盖好。便于后面轮换的工友入住。厂里每15天轮换一批工人到水库参加建设。

    大家轮流推着装有铁锹、洋镐、荆条筐、帐篷、床板、大炉灶、大铁锅、蔬菜等物资的几十辆板车、独轮车徒步前行。

    每辆车子插着一面红旗,旗上印着:“红星轧钢厂一三堎水库建设先锋队”的字样。

    一路上红旗招展,沿途都是来自各区县的机关单位、工矿企业、商贸战线、农村村民等义务劳动大军。

    全都扛着红旗、自带铺盖、粮食、炊具,推着满载各种工具、物资的板车、独轮车,浩浩荡荡地朝一三堎水库工地方向前进。

    院校学生或天桥艺人组成的各种文工宣传队,他们身后是竹竿撑起:“努力改造自然,向着地球开战”的红布标语。

    站在路灯下唱歌跳舞,给前去参加水库建设大会战的队伍鼓劲。

    王大炮第一次负重徒步几十公里。

    从凌晨三点多钟,走到下午两点多才到达指定地点。

    这一路走来两条腿像灌了铅,途中廖继荣几次帮他背铺盖。

    抵达指挥部划分的场地,300号人也没休息,直接开工。

    平整地块搭盖帐篷。

    帐篷内用石头将木板垫起隔离地气。

    众人把自己带来的被褥往上一铺,一个帐篷就成了可以睡12个人大通铺。

    一部分工友砍来竹子,绑上塑料布搭起简易的大棚做食堂。

    棚底下放几个大汽油桶做成的简易柴火灶,再置上几口大铁锅就齐活了。

    又砍了一堆柴火供王大炮他们煮饭用。

    忙完这些各人随意吃了点自带的干粮。

    在吕队长的带领下扛着锄头洋镐、挑着畚箕、推着独轮车列队到工地参加劳动。

    这次食堂安排白案一个师傅和徒弟,红案王大炮和徒弟廖继荣外,多了个薛师傅的徒弟赵自强。

    赵自强知道王大炮不会藏私,只要你肯学他都愿意教。

    请示薛师傅后,跟着廖继荣一起过来。

    厂里另外配三個洗菜、收拾的阿姨。

    这里是荒郊野岭,喝水都得到远处的河里挑回来。

    简易食堂边上摆着二十几个废旧汽油桶,用来储水。

    这些水除了做饭之外,还要给工友洗漱用。

    三个洗菜的阿姨,早早地就挑着桶到远处河里挑水回来。

    一担水估计都有百来斤,挑在肩上似乎不太费力,走起路来邦邦作响。

    王大炮看着三个阿姨不停地来回担水。

    感慨现在的女人真能干。

    像牛一样卖力。

    而且还毫无怨言。

    王大炮和白案师傅商量好这半个月的伙食安排。

    他们红、白两案配合,每天主食、汤、菜轮流变换。

    白案负责每餐的馒头、窝窝头、花卷这类主食,每天轮流变换着花样。

    王大炮则是做几种简易的汤水和配菜。

    他们扎营的地方,所处位置空旷,风吹得呼呼作响。

    白案师傅他们在一个用塑料布围成简易房内。

    师徒二人分别对着一个大脸盆,用力的和面。

    随车运的是白菜、萝卜、面筋、豆干这类便于存放的食材。

    肉没办法存放,只预备了一小部分。

    “廖继荣、赵自强,”

    “师傅。”

    “接下来这半个月,你们两个人轮流练习炒菜,从现在开始我只动口不动手。”

    赵自强听了这话,内心激动,这回来对了。

    尽管在野外,生活条件差,要是这半个月能学会一些大锅菜,再苦也值了。

    廖继荣没他那么激动,毕竟很早就知道要交给他练手。

    “今天大家走了几十公里。没休息就到工地干活。晚上我们做餐好吃的给他们。”

    “接下来教你们做胡萝卜白菜炒面筋。”

    廖继荣和赵自强按300人所需的数量进行备料。

    王大炮在一旁指导,教的非常详细。

    一口大锅烧西红柿蛋汤,一口大锅做胡萝卜白菜炒面筋。

    西红柿蛋汤没什么技术含量,赵自强一个人便承揽了过去。

    “胡萝卜白菜炒面筋,这道菜并不复杂。锅内热油,下葱白、蒜和小红椒炝锅煸香,倒入胡萝卜、香菇、黑木耳、白菜翻炒片刻,加一点高汤,煮至白菜变软倒入改刀的油面筋,加盐调味,勾芡收汁出锅。”

    王大炮将整个烧菜流程和廖继荣、赵自强二人说了一遍,随后便让廖继荣先炒第一锅。

    大锅菜,尤其是这种蔬菜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但在这种讲究师承的年代里,徒弟必须经过师傅考察满意后,才会教些菜品的制作。

    像王大炮这种没有传承概念的人,他觉得不就炒个菜而已。

    但他的这举动,让廖继荣和赵自强感动不已。

    赵自强在一旁观看并默默将步骤记在心里。

    廖继荣炒好后,王大炮让赵自强也动手练习。

    天色渐渐昏暗,高音喇叭振奋人心的歌曲变成播报。

    “同志们,不怕山高石头坚,哪管天热和流汗,肩压红肿不喊痛,手脚磨破不吭声……”

    三个洗菜阿姨,挑完水正坐在一旁歇息,手揉着肩膀,草杆挑破脚底的水泡。

    听见广播里“肩压红肿不喊痛,手脚磨破不吭声。”

    三个人都羞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放下揉着肩膀的手,穿好鞋子继续干活。

    工地简易食堂,几张用长凳子上面铺着木板的大长桌。

    上面放着炒好的胡萝卜白菜炒面筋,西红柿蛋汤和热气腾腾的白馒头。

    工人从工地回来,浑身都是尘土。

    毛巾用力拍打身上的飞尘,随便洗了下手,拿着饭盒排队打饭。

    三个阿姨负责打菜分馒头。

    每个工人分配两个大馒头和一勺炒面筋,一牙缸的西红柿蛋汤。

    简易食堂没有餐桌和座椅。

    工人们随便找了块石头或者直接干脆直接坐在地上吃了起来。

    工地上没有通电。

    夜幕下漆黑的工地,零星的亮闪动着。

    勤劳的人们借着微弱的月光和手电筒、气死风灯的光亮,继续挖土、挑土。

    似乎不知疲倦为何物。

    吃饭的时候,吕队长和大家说,水源离得远,挑水辛苦。让大家节约用水,并根据王大炮的提议每天轮流安排几个男工友去挑水。

    王大炮和大家一起收拾好厨房,并没有急着回帐篷睡觉。

    每个帐篷配了一盏气死风灯,为了节约煤油,早早就熄灯。

    工人大多没有洗漱,直接躺下睡觉。

    一个帐篷十几个人,浑身都是汗味,闷在一起,他估计自己没法入睡。

    准备在外坐一会等没人的时候躲进空间休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