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世今生

    大脑寄存处:坤坤坤……

    崇祯七年十月,琉球岛处的海面上,9艘高大的风帆战舰排成一排,后方还跟着三艘武装商船,舰队在快速的向着琉球岛驶来。

    那风帆战舰长62米,宽13.6米,战舰两侧分别有20门火炮,那两艘武装商船亦有52米长,有着四门火炮,载重量达到了2000吨。

    那风帆战舰60米高的桅杆上,风帆借着风力张开到最大,远远看去,宛如巨兽一般。

    在快到琉球港口处时,只见为首那艘船上的青年说到:“传令各船收帆,准备靠港!”

    青年身边的传令兵迅速通知各部门,同时还有旗手在船尾和桅杆上的瞭望塔上挥舞着红色的传令旗,通知后面的船只准备停靠。

    9艘战舰以及三艘武装运输船缓缓的停靠在了琉球岛港口,一队队穿着橙色军服,背着火枪的士兵从船上下来,并排成整齐的队伍。

    如果有现代人在话,便能认出这些士兵们的服饰来自20世纪初军队的样式。

    士兵们戴着有长长帽檐的头盔,帽檐是为了遮挡阳光;上衣上有四个大口袋,是为了携带弹药;裤子上亦有两个口袋;小腿处还扎有绑腿;而这些绑腿又被长长的靴子包裹在里面。

    士兵们的腰部又有一根皮带,束缚裤子的同时,也能挂上水壶等物品。

    军装之所以是橙色的,是为了区分开大明官军的红色、蓝色、绿色、灰色,同时也不和八旗的黄色、白色、蓝色、红色相同。

    港口处,琉球国管理港口的官员看到这么多的战舰,还有这些奇装异服的人,要不是船上那挂着的“明”字大旗,这名官员都以为是来攻打琉球的。

    琉球是福建、菲律宾等地前往岛国的必经之路,所以港口处常年有官员,收外来船只的停靠费等。

    同时港口处也有着很多小商贩,贩卖着食物、饮用水等物品。

    在一队队士兵陆续登陆的时候,那琉球官员蔡康美拨开围观的群众,对着那名穿着大明武官服饰的青年拜到:“下官琉球转运使蔡康美拜见天朝上官,敢问上官所来何事?”

    蔡康美祖籍福建,祖上于洪武年间被朱元璋迁到琉球,因为是管理港口,所以他精通汉语、日语以及琉球语。

    青年看了眼这个自称蔡康美的人,从衣袖中拿过一道兵部文书说道:“某乃大明浙江宁波总兵潘子安,特奉朝廷命令,来查尔国私通倭国一事!”

    蔡康美一听到“倭国”一词,立即冷汗直冒。

    因为琉球一直在干着阳奉阴违的事,一面尊大明为宗主国,一面又受到倭国萨摩藩的控制,向倭国进贡。

    自德川家统一了倭国后,在倭国最南方、最穷的萨摩藩就盯上了琉球。

    琉球北部有个岛屿,比舟山岛还要大一些,叫做奄美大岛。

    奄美大岛多山地,只有北部一小片平原,人口也不多,但是这个地方有个特产,那就是黑糖。

    糖,古往今来都是重要的物资,即使是到了21世纪,糖依然是战备物资。

    萨摩藩就是靠着黑糖发的家,日后更是倭国数一数二的强藩,也是倭国“明治维新”的两大主力藩之一。

    萨摩藩的实力就是来源于黑糖贸易,从黑糖贸易挣的钱买了大量的西式装备,然后联合长洲藩,推翻了德川幕府。

    黑糖和红糖一样,都是甘蔗粗加工后的产物,价格一般比白糖低。

    但是奄美大岛的这种黑糖口味独特,而且输入大明的并不多,因此价格是普通白糖的四五倍。

    潘子安来自于21世纪,父母是老来得子,又见自己的儿子长的这么帅,只比在座的各位差了那么一点点,自己又姓潘,于是取名为潘子安。

    在潘子安来到崇祯年间前,父母也因为年纪大而相继去世,也是在收拾父母遗物时,被一枚古朴的戒指带到了明末。

    来到崇祯年间后,潘子安也莫名其妙的从30岁的年纪变成了18岁。

    这枚戒指不仅把潘子安的年龄变成了18岁,还附带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能兑换从15世纪开始,一直到潘子安所生活年代的物品,还附带一个介绍科技之类的百科功能。

    不过越先进的物品,其价格也越贵,系统里甚至还有小男孩,不过一颗的价格达到了30亿两白银。

    30亿两白银,就算是把大明全部的白银加在一起也没有这么多,根本无法兑换。

    不过百科功能倒是免费的,只要有本事,可以自己造出来,只是潘子安确信自己没有这个本事。

    拥有着如此强大的神器,别说现在是明末了,就算是明初,潘子安也想称王称霸。

    至于效忠大明?潘子安从没考虑过。

    古往今来,比之大明还黑暗的王朝,也就清朝了,一个靠着特务维持的黑暗王朝,一个举全国之力养朱家一家的王朝,又有什么好效忠的。

    古人并不傻,只是他们没有自己现代的见识,而且华夏历代的官员们,自古就极其擅长内斗。

    再说潘子安也不认为自己一个只经历过办公室内斗的人,能斗得过朝堂中的人。

    办公室内斗最严重的后果,也就是丢了工作而已,而朝堂内斗是会掉脑袋的。

    再说崇祯,好面子、没担当、急功近利、习惯性的推卸责任,而且还喜欢事后算账,给崇祯效忠,估计有十个脑袋也不够他砍的。

    所以潘子安决定建立自己的势力,积蓄力量,静待大明灭亡,然后再出山争夺天下。

    为什么要等明朝灭亡,那是为了等两个字,那就是“道义”。

    李自成可以喊出官逼民反,自己活不下去了而造反。

    学李自成那样?

    初到这个世界时自己又没钱、没人、没粮的,队伍很难拉起来。

    但是要通过系统挣钱,就要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寻常人是不能拥有兵的,只有成为官军才能有兵。

    但是一旦获得了官身,那就彻底断绝了造反的道路。

    无缘无故造反,道义上就说不通,努尔哈赤还搞了个七大恨呢,自己又能搞出什么?

    而且以官身造反,即使夺得了天下,手底下的人也会有样学样,造自己的反,五代十国就是现成的例子,所以“道义”这两个字很重要。

    而等到了崇祯死后天下大乱,那时候有的是借口起兵。

    潘子安现在的身份是定海卫穿山千户所的千户。

    宁波总兵是潘子安胡诌的,那什么兵部文书也是潘子安伪造的。

    穿山千户所千户一职,是通过魏国公的关系搞到的。

    攀上南京的魏国公的关系,是靠着利益。

    潘子安通过松江一个叫做吴宽的商人,认识了魏国公府的商队掌柜徐维达,徐掌柜。

    潘子安以南京的玻璃专卖权,攀上了魏国公府。

    一个商人,在这种古代社会,必须要有自己的靠山,否则别说是官了,只一个县里衙役都能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而自己现在穿山千户所千户一职,也是以自己需要一个港口贸易,托徐掌柜向魏国公索要而来。

    南京朝廷的大部分部门虽然没什么权力,但是户部和兵部却有很大的权力,兵部管理着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兵事。

    南京户部更加有权,不仅管理着南直隶、浙江、江西的财政,连湖广的财政也归南京朝廷管理。

    明朝每年的漕运可是有三四百万石的规模,户部管这么大,也是为了方便南方向北京运粮。

    现在的北方十分的混乱,天灾人祸不断,可以说整个朝廷都是靠着沿江的几个省份养着的。

    魏国公家世代在南京五军都督府中任职,南直隶、浙江等地的兵户户籍,兵户升迁调任、世袭职位等,南京的五军都督府都有推荐权。

    只需要做一些手脚就行,这种事情对于魏国公很简单。

    潘子安是有户籍的,在穿越到大明后,便发现自己口袋里有自己的家乡路引。

    虽然从始至终没有见到魏国公,但是通过利益开路,获得了魏国公徐弘基的帮助。

    潘子安的民户户口,也成为了军户户口,成为了定海卫穿山千户所千户。

    在穿山三年的经营,手底下也有了三个舰队共九艘战舰;七个步兵营;一个后勤营,一艘武装运输船。

    同时组建了一支商队,商队有着两艘武装商船。

    战舰是漂亮国的那种“xian法”级快速战列舰。

    这种船长度长,但是船身并不高,只有两层火炮甲板,火炮数量较少,也因此被后世划入护卫舰的行列。

    这款战舰因为牺牲了火力,换来了更高的速度。

    而潘子安之所以选择兑换这种战舰,是因为这种战舰不仅速度快,载重量大,所需要的船员少,还能运兵,一舰多用。

    拥有了如此规模的队伍,潘子安的第一次出击,便瞄准了黑糖贸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