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琉球3

    琉球国王,也称为中山王,是朱元璋册封的名号,全名为:琉球国中山郡王。

    潘子安一行人来到王宫前,直接接管了王宫大门,站在一旁的王士杰和蔡康美也不敢阻止。

    琉球国王看到一群凶神恶煞的士兵进入到大殿中,心中十分恐惧。

    那些被召集来的大臣们也是战战兢兢,他们已经从王士杰的侍从口中得知了具体情况。

    当潘子安把那些受伤的倭人压上来后,琉球国的大臣们早就商讨出了说辞。

    一名大臣站出来说到:“天使大人,倭人虐杀我民众,占领我国土,我等虽抵死反抗,但奈何我国实在是太过弱小,还望天使大人明察呀!”

    潘子安点点头,此次来也不是奔着灭亡琉球来的,而是为了奄美大岛,既然这个大臣都说到被占领的领土,于是潘子安便借坡下驴说到:“他们占领了你们哪里的领土?你们要是守不住本钦差去帮你们守。”

    那名说话的大臣悻悻说道:“都是些贫瘠的岛屿,就不劳烦天使大人了。”

    潘子安听到不劳烦自己,立即不高兴的说到:“这是何意?你们是想要继续为倭人卖命吗?”

    开什么玩笑,自己来就是为了那奄美大岛,先来你这里而不是直接去抢奄美大岛,就是为了找夺去奄美大岛的借口,让自己拥有正义性,合法性。

    那琉球大臣连忙摆手否认道:“不不不,不是的。”

    潘子安也不在和他废话,直接说到:“据本钦差的情报,倭人占据了你们五座岛屿,本钦差可以为你们收复国土,但是你们必须要和倭人划清界限,而且为了防止倭人报复,最北端的奄美大岛,就由本钦差替你们管理了。”

    “这…”

    琉球国王和官员们面面相觑,他们不想去收复什么国土,只想安稳的过日子,大明、倭国,他们谁也不敢得罪。

    潘子安见这些琉球人犹豫,想着要给这些人一些下马威。

    于是潘子安对着王大壮说道:“大壮,杀几个倭人给他们开开眼!”

    王大壮听到命令,立刻抓出三名倭人,不顾倭人的咒骂,一刀一个。

    随着三名倭人的惨死,琉球国王和大臣们更害怕了,哆哆嗦嗦的说不出话。

    潘子安又继续说到:“本钦差奉命而来,朝廷没有下令惩戒你们,但是本钦差要是把你们勾结倭人上报到朝廷的话,哼哼。”

    “别别别…”琉球国王情急之下,都说出了汉语。

    琉球国王是真的怕了,一个是虎,一个是狼,他哪一个都不敢得罪,但是非要做选择的话,琉球国王也只能选择站在大明一方。

    “寡人,寡人明白了,一切听凭天使的意思。”

    琉球国王说的琉球语潘子安听不懂,旁边的蔡康美立即把国王的话翻译过来。

    潘子安听到蔡康美的翻译,满意的点了点头说到:“你们派人把这些倭人送回去,同时选好官员,准备接收除了奄美大岛外的四个岛屿,本钦差也会兵临倭国,让他们不再袭扰你们。”

    琉球国王和众大臣听着潘子安的话,也不敢反驳,但是琉球国王想到了在萨摩藩当人质的儿子,小心的问到:“天使大人,寡人的儿子还在倭国为质,能否…”

    “只要你们忠于大明,忠于陛下,本钦差尽力而为。”

    潘子安说完后,就把这些倭人交给了琉球朝廷,由他们把这些倭人送回倭国,并把蔡康美要了过来,让他当翻译。

    已经要到了攻打奄美大岛的理由,潘子安便率领军队回到了港口,准备北上收复那些岛屿。

    潘子安站在船头,望着茫茫的大海,心中热切,这也是来到大明三年的时间,这是自己第一次领兵作战。

    三年的时间,潘子安搞了很多的钱,但是为了建城,银子已经用了差不多了。

    穿山千户所只是一座很小的卫所,是个周长还不到400米的正方形城池。

    潘子安想要打造一个贸易型的城池,这么小的城池显然是不够的。

    于是李子安便在穿山的西北面建了一座长3000米,宽1500米的城池,比穿山所在的定海县城还大。

    穿山旁边的沪江大河穿城而过,小型船只可以从海边直接开进城中,交通极为方便。

    沪江大河从西向东流淌,因为靠近海岸边,地势平坦,沪江大河分成了两条河,又在距离海岸边两公里处,汇合到了一起。

    沪江大河分岔的部分全部被包裹在城池里,也形成了大大小小好多个岛屿。

    其中最大的那个岛屿占了城中一半的面积,是新城的城中心,穿山千户所衙门就设在那里,商业街之类的也都在那座岛上。

    其余四五座小岛屿都分布在最大岛的西侧,其中较小的三个在大岛的西南面,三个岛由北向南相互连接。

    三个小岛北面和西面,是两座接近圆形,长宽三四百米的岛屿。

    为了建了这一座城池,潘子安花了足足600万两银子。

    600万两银子的造价,和当时朱元璋营造南京城的价格相当了。

    只是一个在明初,一个在明末,白银的购买力不一样,当然两座城池的大小也是天壤之别。

    明南京城,是整个华夏古代最大的城池,人口超百万,是明朝经济最繁荣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个是苏州。

    600万两银子,都是潘子安卖武器和玻璃得来的。

    卖的武器是卖给郑芝龙的。

    潘子安一到大明的时候就是在大员,为了生存,经过大员土著何斌的介绍,给荷兰人当了翻译官。

    于是潘子安也接触到了荷兰人和郑芝龙的来往信件,内容无非就是荷兰人威逼郑芝龙,郑芝龙在示弱。

    看了这些信件,这让潘子安想起了双方在历史上发生的料罗湾海战。

    后来潘子安在成为千户后,就卖给了郑芝龙1000门铸铁红衣大炮,3万支穿山一式火枪。

    火炮2000两一门,火枪10两一支,这也是潘子安得到的第一笔巨款。

    后来又在穿山搞了好几个工厂,有钢铁厂、造船厂、火器厂、水泥厂、啤酒厂、玻璃厂和精盐厂。

    其中钢铁厂因为铁的缺少,生产的铁只够火器厂用的,造船厂还在探索阶段,再加上火器厂,这三个厂是一分钱都不挣,还要贴钱。

    水泥厂在新城建好后就大规模削减,只留下几十个工人,让水泥厂维持个基本运营,偶尔卖一些水泥,基本保持个不亏本。

    而挣钱的只有啤酒厂、精盐厂的玻璃厂。

    啤酒厂因为产能和售价低的原因,一年也只能赚个二三十万两,以后产能上来了,收入还能增加些。

    精盐厂则是收购沿海百姓手中的粗盐,然后提炼成精盐。

    因为没有盐引,生产出来的精盐只能在穿山地区售卖,那些有盐引的商人也会上门来买,目前一年只是二三十万两的收入,等精盐在大明传播开后,收入还能增加。

    目前最赚钱的还是玻璃厂,不过在经过三年的疯狂生产、售卖,现在的价格已经很低了,估计以后每年也只能有个五六十万两的收入了。

    三年挣的钱都被新城给消耗了,这也迫使潘子安要开发新的收入来源,而黑糖这种消耗品,无疑是个最好的项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