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婚事

    回到家后的潘子安,开始对着镜子给自己画画像,一连画了七八幅,才满意的点点头。

    什么照骗不照骗的,还是自己不经修饰的样子最好看。

    在一旁负责研墨的王月和李香君,也对着这幅画拍手叫好着。

    看着兴奋的两人,潘子安也感叹着自己这几天的努力没白费。

    王月本是很害羞的性格,李香君胆子虽然大一些,但是毕竟还小,让她俩融入自己的生活,属实不易。

    趁着高兴,潘子安又为她俩各自画了一幅画像,把两人开心的不行。

    而去宁波府找媒婆的汪贵,一直到第三天的下午,才带着三个媒婆回来。

    大户人家结婚,媒婆越多越好。

    随后潘子安便让汪贵领头,让他先去找吴宽,让吴宽去沈家通个气,然后让汪贵带上自己的那幅自画像和一块随身玉佩。

    玉佩是存货,自己随身的已经送给了李香君,反正也没人知道。

    男方的媒人需要带一个男方的随身物品,而女方要是同意的话,会回一个随身物品。

    男方一般的送的物品有玉佩、折扇之类的,女方回的则是五花八门,有簪子、耳环、手帕、香囊、团扇等,甚至还有鞋子。

    汪贵只休息了一晚上,就马不停蹄的带着三个媒婆去找吴宽。

    汪贵走了后,潘子安便开始了自己的养猪和养鸡的大业了。

    孙怡丰已经购买了很多的牲畜,潘子安也开始选址规划,并让人开垦土地,种植更多的土豆和红薯。

    土豆和红薯的产量虽然高,但此时是明朝,经过三年的选育,亩产也才堪堪达到两千斤,和后世五六千斤的产量根本没法比。

    搞养殖,最重要的便是培育。

    因此潘子安根据自己的前世经验,和在农业频道学来的知识,还有系统里关于养殖方面的知识。

    比如如何培育生长快的鸡和猪,蛋鸡和肉鸡该如何养殖,不能让鸡练习两年半等等。

    时间一晃便是十多天,潘子安从养殖场回来,一身的臭味。

    王月一边给潘子安换衣服一边说到:“老爷也真是的,去那什么猪圈,弄的一身味道,家中也不备熏香。”

    “熏香?”

    潘子安听着王月的抱怨,这才想起来,在这个时代,只要有点钱的人都有熏香的习惯。

    洗澡熏香,读书熏香,聚会饮酒熏香,甚至上厕所都要熏香。

    赵成华等人在府衙中办公的时候就点了香,而自己根本没有这种习惯。

    搬到新家后,潘子安也没想起来买熏香,汪贵也不提醒,于是潘子安骂道:“这狗曰的汪贵,也不知道买些熏香来。”

    潘子安也是错怪了汪贵,汪贵也是第一次当管家。

    听到潘子安骂汪贵,王月掩着嘴笑着。

    潘子安看着掩嘴轻笑的王月,真是越看越美,搂过王月,在她小嘴上亲了一口说到:“小月儿真美。”

    王月被这一弄,脸红到了耳朵根,把头偏过去,不敢看潘子安。

    第二天,潘子安神清气爽的舒展着身体,穿着衣服,伺候自己的小侍女受伤了,只能自己穿衣服。

    潘子安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去买熏香和香炉,在每个房间都摆上香炉,备上熏香。

    潘子安早上吃着饭的时候,在一旁的李香君左顾右盼,在找着王月。

    小姑娘没什么心思,心中所想都写在脸上。

    潘子安没有为李香君解惑,吃完饭后吩咐一个丫鬟送一份饭菜到自己房间,就又投入到了养殖大业中。

    ……

    另一边的汪贵自从接到任务后,就带着三个媒婆找到了吴宽,并把算好的日子告诉吴宽。

    吴宽写了封信,让家丁送到吴江沈家后,汪贵便又带着媒婆去到了吴江。

    明朝的这些大户人家,很少住在城里的,可能在城里有房子,但一般都会住在自家所建的庄园里。

    汪贵住在吴江的客栈中,等着那吉日到来后,便带着人前去沈家。

    到了沈家附近,按理汪贵是不能进去的,于是汪贵站在远处,然后就是三个媒婆表演了。

    媒婆隔着沈家老远,就开始说着一些吉祥话,吸引附近百姓的注意。

    沈自炳收到了吴宽的来信,也早有准备,把自己的几个兄弟也都喊了来,帮着参详。

    媒婆被迎进屋后,便开始说着吉祥话,然后开始说潘子安是多么多么有才华,家世又多么多么的好,又说长的是多么多么的帅,总之死的都能被这三人说成活的。

    “五哥,我看这门亲事可以,先同意下来让那潘子安过来给我们瞧瞧。”和沈自炳关系最好的老八沈自駧(dong第四声)说道。

    说媒的流程中,女方是有好几次都反悔机会的,一直需要到纳征,也就是收了彩礼后才不能反悔,否则会被人戳脊梁骨骂的。

    媒婆看着有人帮自己这边说话,立刻拿出那幅潘子安的自画像说到:“沈老爷,这是我们公子的画像,您看。”

    沈自駧接过媒婆的画像,一边走一边细细的看着,然后递给自己的五哥沈自炳说到:“五哥,这画竟是把人画活了。”

    听着沈自駧的话,其他几个兄弟也都围到两人身边看着。

    沈自炳兄弟十一人,老二沈自继、老三沈自征、老五沈自炳、老七沈自然、老八沈自駧、老十一沈自东六人,和他们叔伯家的沈自友、沈自籍,共八人,被称为八龙。

    而兄弟十一人中,只有老三沈自征没有来。

    众人看着那幅潘子安的自画像,都是赞叹连连,实在是他们从未见过这种画风。

    沈自炳也觉得潘子安有这绘画技术,简直是开创了一种绘画的先河,哪能配不上自家女儿。

    在众人都看过后,沈自炳便让丫鬟把画送到了偏厅中的女儿手里。

    沈自炳的女儿沈宪英早就在偏厅等待了,对于自己的父亲、叔伯们讨论自己的终身大事,她还是很害羞的。

    丫鬟把潘子安的自画像递给沈宪英,沈宪英当即就被吸引住了。

    沈宪英饱读诗书,是个文艺女,还会作诗,很是喜欢诗书琴画。

    沈宪英看着潘子安的自画像,不仅是被潘子安的容貌,更是被潘子安的画迷住了,害羞的取出自己的手帕交给丫鬟,轻声说道:“但凭父亲大人做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