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村口有棵树 > 022我们听你的

022我们听你的

    万安来到众人身边,也没有说什么,径直往燕子家走去。

    有人主动上去搭茬:“万支书,这辆车值多少钱?”

    万安头也不回,一边走一边说:“大家跟着我去救人,不要在这里闲磨叽了,车值不值钱,与你们没有半点关系,还是救人要紧。”

    有人说:“万支书,你这个说法我不赞同。”

    万安回头,发现是尚六六,众人笑嘻嘻的,跟在他身后,听他怎么回复尚六六。

    万安瞪了一眼尚六六:“你这个小子,这几年出去打工,忘了本,叫外面的花花世界把脑子洗了,满脑子都是钱,浑身都是钱臭味,连屁股眼都是钱。”

    众人哄堂大笑,尚六六嬉皮笑脸道:“万支书,谁会跟钱过意不去?就拿你来说,你一年在村上跑烂鞋,不就是为了拿那一万多块钱吗?如果上面不给你发工资,你还会干吗?还说我,你不爱钱,把你那些工资给我花去。”

    他也不全是为了那几个工资,如果为了钱,他可以出去打工,一个季度就能拿回来一万多,他之所以要坚持干下去,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个事得有人去干,而且他已经干了许多年了,这些年来,他目睹了柳树湾村一天变得比一天好,他心里高兴,虽然忙一些,报酬也不多,但他活得充实,睡得踏实,心里也有盼头。

    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农民,不算干部,但他是一名党员,不同于一般的农民,他的思想和觉悟一定得高于村上其他的农民。

    他也爱钱,但钱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人活着,眼睛里除了钱外,还应该有一点别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和怜悯之心。

    他不希望村上的人把钱看得太重,柳树湾的山水,造就了柳树湾人民纯朴、善良、勤劳的品质,虽然大家的生活苦点,但骨子里有一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可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这种精神正在被侵蚀,人们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越来越势利,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没有了同情心,越来越向钱看,无论是平时开会,还是邻里交往,这种风气变得越来越浓。

    看着万安不语,尚六六以为万安生气了,便笑嘻嘻道:“万支书,你不要生气了,我也就是一个烂嘴,其实你这个人心里装着大家,对大家好,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刚才的话说错了,我收回。”

    “你小子还有点柳树湾村民的血气,没有被外面的歪风邪气完全同化了。”

    “那当然,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会记得我是柳树湾村的。”

    “记得就好,我就怕你忘了。你爷爷就不是我们柳树湾村的,你爷爷是李家老汉用扁担担到柳树湾的。

    一百多年前,李家老汉是一个货郎,拉着毛驴,挑着货担子,走州过县,那年他经过秦川时,十家有九家都逃荒走了,留下的一家便是走不动的。

    李家老汉接连在秦川大地走了一个星期,都没有见到一个活人,沿路的野草和树皮能吃的都被逃荒走的那些人吃完了,到处一片荒凉。

    好在李家老汉是一个经常出门的人,带的干粮多,这一路走来,也就没有挨饿。

    到了第八天,看着天马上就要黑了,李老汉来到一处人家,像往常一样推开那户人家的柴门,准备去住宿,走到院中心,破烂的窑洞里面传出来一阵阵的咳嗽声。虽然那咳嗽声很小,不仔细听,根本就听不到,但他还是听到了。

    终于找到了人,虽然是细微的咳嗽声,但李老汉还是有点高兴。毕竟找到了同类,终于有个唠嗑的人了,李老汉心里一阵高兴,这些天来,漫山遍野一个人都没有,可把他憋闷死了。

    李老汉进了院子,顺着咳嗽声走进中间那个窑洞。

    窑洞靠门的土炕上躺着一个中年人,中年人面黄肌瘦,不时地发出一声咳嗽。

    中年人旁边的土炕上爬着两个光着屁股的孩子,大的大概有六岁,小的大概有四岁,都是掉把的,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

    窑洞中间是灶台,灶台旁边站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女人,头发散乱,两眼无神,目光呆滞。

    看见李老汉走了进来,土炕上爬着的两个孩子挣扎了一下,想爬起来但最终没有爬起来,那样子虚弱的很,大风都能把他们卷走。

    咳嗽的那个中年人明显没有察觉到窑洞里面进来了人,站在灶台旁边熬观音土的女人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望了一眼李老汉。

    那个时候的李老汉才二十八岁,正是壮年,目光和那个女人的目光碰在一起,赶紧说,嫂子,我是一个货郎,路过你家,想借宿一晚,不知方便吗?

    女人说,都快要饿死的人了,有什么方便不方便的。

    李老汉赶紧把身上的干粮袋子解下来,里面有二斤燕面,让女人冲点水让大家吃。

    女人拿过燕麦面,也没有说谢,便用碗给两个孩子一人冲了半碗,然后端着半碗来到自己的男人身边,要用勺子给男人喂食。

    男人拒绝了进食,用浑浊的目光看了一眼自己的女人,用尽全力说,我已经不行了,把粮食留下给孩子吃。

    女人犹豫了一下,浑身抖了一下,端着碗,站在地上,一动不动。

    李老汉说,这位大哥,你就吃点,还有的。

    李老汉带的干粮如果自己一个人吃,吃十天半个月还能凑合,如果加上这四张嘴,凑合三四天便就完了,想想这一路上也没有个饭店,也没有个人,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够遇到个饭店。

    中年人摇摇头,说,好汉,求求你带走他们。

    中年人说的他们当然是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李老汉虽然光棍,但也算是一个讲义气的人,怎能趁人之危呢。

    中年人见李老汉面有难色,继续央求道,我已经得了绝症,孩子娘为了照顾我留了下来,可现在家里没有能吃的,他们三个也马上要饿死了,好汉,求求你带着他们,给他们找一口饭吃。

    李老汉说,这怎么行,要不,我带着你们一起走。

    中年人说,我已经是不行的人了,还是死在自家门口好,你们走吧,不要让我死了回不到家。

    把中年男子一个人扔下,女人死活不肯,哭着说,如果俺要走,早走了,还用等到现在,要死我们一块死。

    女人说完,哭着求李老汉带着她的两个孩子走,她要留下来陪自己的男人。

    李老汉被感动了,掂量着等炕上那个男人断了气,埋了那个男人后,然后他再带着母子三人走。

    就这样逗留了两天,中年男子一嘴饭也不吃,女人哭成了泪人,也一嘴饭没吃。

    第三天,中年男子断了气,不是病死的,而是为了催李老汉带着孩子走,咬舌自尽的。

    当天,李老汉和女人埋了中年男子,拿出自己带的衣服,给两个孩子穿上,便催那个女人走,如果再不走,用不了几天,他们几个人也粮尽了。

    女人让两个孩子认李老汉为干爹,说了好多拜托李老汉的话,见李老汉答应了,女人便露出了一个干笑,倒在自己男人的坟头上,追随自己的男人去了。

    李老汉埋了那个女人,坐在坟头旁边惆怅了一会,便带着两个孩子上路了,走了不多几天,带的干粮吃完了,他便杀了驮货的毛驴,丢弃了货,用扁担一头担着驴肉,一头担着那个最小的孩子,带着那个最大的孩子,走走停停,两个月后,终于回到了柳树湾村,回到了家。

    被李老汉带回来的两个孩子,大的跟着李老汉姓李,小的跟着他爹姓尚。”

    万安说到这里,看了一眼尚六六,然后望了一眼众人,意味深长地说道:

    “我们柳树湾村的人最憨厚,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还不忘千里外救人,今天我们能吃饱了能穿暖和了,难道我们变得麻木不仁了,见死不救了?”

    众人终于明白了万安的心思,短暂的沉默后,有人喊道:“万支书,我们听你的,你说咱弄我们就咋弄。”

    “是呀!我们听你的!”

    “我们听你的万支书,你就安排吧!”

    万安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柳树湾村的人骨子里有的那份热气还在,让他这个支书感动欣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