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从农家崛起 > 第三十章 ‘巨款’

第三十章 ‘巨款’

    周一,升旗仪式过后,校长发表讲话,就上周体育课的事件公布了处分结果。

    刘向阳威胁李声鹏对王瑜动手,查明属实,给予全校通报批评以及行政警告处分。李声鹏当众向王瑜道歉。

    “王瑜,行政警告是什么呀?”回到教室,陈婷婷跑过来问道。

    这周她已经换到第四组,不再是王瑜的邻桌。

    “我也不清楚。”王瑜摇了摇头,对于这个处理结果他不是很满意,刘向阳这样没有师德的人居然没被踢出教师队伍。

    中午王瑜做了黄焖排骨,郭妃妃一小份,大份的王瑜拿着去了学校食堂。

    学校食堂其它学生都已经吃完饭了。

    吃饭期间,王大山问起行政警告处分的事情:“行政警告处分是什么呀,感觉只是一个警告,这处罚是不是太轻了?”

    “刘向阳是代课老师,有了这个行政警告处分,他基本上就不可能获得教师编制了。另外,年终奖金之类的都会被取消。”王瑜说道。

    这是做黄焖排骨时郭妃妃跟他说的。

    “虽然听得不是很懂,但感觉挺严重的。难怪他早上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脸黑的跟锅底似的。”王大山开心的说道,然后压低声音问道,“我们还要不要敲他闷棍?”

    “不了,先这么着吧。我们班的体育老师换成初二的体育老师了。”王瑜说道。

    “全校都知道了,刘向阳这次也算是名誉扫地了。亏他还有脸在学校待下去呢。”王大山说道。

    “你们不要去议论,自有别人去议论。”王瑜说道。

    “嗯,知道。”

    下午的英语课,英语老师林玉珠讲课讲着讲着忽然说了下面这么一段话。

    “自古以来,教师都是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但现在有的学生,将尊重老师这样的传统美德给丢弃了……”

    早上刚全校通报了上周体育课的处理结果,现在林玉珠说出这话。这话说的是谁,大家都明白,就差报上身份证号了。

    王瑜能惯着林玉珠的这种行为、这种观点吗?

    当然不能。

    他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不赞同你的观点。”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尊重都该通过其行为博得的。尊重他,不是因为他是干啥的,而是因为他干了啥。也就是说,我们要尊重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职业。”

    “做同样一份工作的人,人品千人千色,其中自然也有害群之马。教师这个行业中,也有师德败坏的人,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尊重吗?就因为他从事教师这份职业?”

    “谁让你说话的,坐下。”林玉珠怒道。

    王瑜笑了笑,坐下。

    谁对谁错,同学们自然会分辨,又不是傻子。

    林玉珠越生气越蛮不讲理,失分越多。

    周二平静度过,吃的蒸鱼。

    周三早上,郭妃妃到肉铺买了一斤多的瘦肉。

    中午,王瑜做了水煮肉,郭妃妃吃了小份的,大份的给王瑜带到学生食堂。

    夜里,久违地下起了雨。雨还挺大,王瑜被雨声吵醒。

    他来到三楼收起他和郭妃妃晾晒的衣服。三楼建了一半,衣服晾在里面是有遮挡的,不过风大会将雨给吹进来。

    早上王瑜照例五点多起来,雨还在下着,外出,冷风吹来,有些寒意。

    王瑜回屋换上了长袖。

    中午,王瑜撑着伞来到街上。

    “小王同学。”郑屠夫高兴的招呼,“溪鱼卖完了,泥鳅和田螺也卖完了。泥鳅一斤五块卖出去的,田螺一斤三块卖出去的。来,这是账本,你看看。”

    王瑜接过账本一看,斤数正确。

    二十三斤的溪鱼,一共卖得一百三十一块钱;泥鳅卖了五块五;田螺卖了七块钱。

    总计一百四十三块五。

    “一百四十三块五,你应得一百块五毛。”

    一百块五毛,按照现在的茶叶价格,王荣贵和姚大玉得采上半个多月才能卖这么多钱——其中大半部分还要拿去购买除草剂杀虫剂。

    “两根排骨六块钱,我还得给你九十四块五毛。”郑屠夫取出一叠塑料袋包着的钞票,“点点。”

    王瑜接过来点了点,正确。

    “要肉吗?算你便宜些。”

    “五花肉……不,瘦肉来一斤半吧。”王瑜说道。

    郭妃妃不吃肥肉。

    瘦肉花了将近十块钱,王瑜还怀揣一百二十元巨款。

    他暂时没打算分给王大山吴颜玉,下周去市里参加比赛,肯定有要用钱的地方。

    周五,雨照下,温度又下降了一些。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下午照例提前到一点上课。

    “老师,《史记》和《汉书》我已经看完了。”王瑜将两本书交还给郭妃妃。

    “还要看什么?我帮你借。”郭妃妃问道。

    “二十四史系列的都行吧。”王瑜想了想说道。

    下午三点四十五分,放学。

    雨很大,但寄宿生们依然是要冒雨回家的——周末学生食堂可没蒸饭,留在学校的话花费巨大。

    王瑜背着书包、拿着水桶撑着伞与王大山、吴颜玉汇合。

    “走吧,我中午问过大清了,他说不用等他。”王大山一边说着一边拿过王瑜手中的水桶。

    三人沿着公路(大路)回家,下了两天多的雨,小路非常泥泞,不好走。

    吴颜玉闷闷不乐的。

    王瑜知道她是担心明天还下雨,影响了采茶叶。

    “吴颜玉,你明天有空吗?大家一起去捕鱼啊,把你家的那个抄网带上。”王瑜说道。

    “下雨的话就有空。”吴颜玉说道。

    “明天下雨我就和大山来找你。”王瑜说道。

    “嗯。”

    次日,还是下雨。

    王瑜收拾了一下准备出门,碰上上香回来的王荣贵。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大坑乡大多数人家都有初一十五上香拜神的习惯。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神,就算是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自然村也不例外。

    “下雨天去哪儿?”王荣贵问道。

    “找同学玩。”

    王瑜和王大山一起出门来到高上村下的公路,喊了一嗓子。不一会儿,穿着雨衣的吴颜玉就拿着一个口径超过四十厘米的大抄网下来。

    “我们去哪里捕鱼,这抄网能捞到吗?”吴颜玉问道。

    “去水草溪。你的大抄网能不能捞到不知道,不过我的新式装备肯定能叉到鱼。”王大山向吴颜玉展示用伞骨打造的鱼叉。

    十二根伞骨编成伞状,每根都锋利无比,还被打磨出了倒钩。

    王大山为了打磨这个将家里的钢锯条给弄断了,等消息败露大抵是逃不了一顿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