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千年家族:香火不绝 > 第六十三章 复国

第六十三章 复国

    一个月后

    欣邑

    子木在欣邑正式即位,宗室贵族都前来参加即位仪式,狄原的长狄诸部也派遣使者前来参加。

    就连当初击败子木的宸也向子木归顺。

    子木原谅了宸当初的叛乱,对于羿的后裔,也没有赶尽杀绝,只是剥夺他们的宗室身份,并且全部驱逐欣国,让他们去国外自生自灭。

    “当初我被羿蛊惑,才犯下大错。”宸向子木道歉。

    不管这样的道歉是否真心,欣国持续十多年的内乱总算是结束了。

    子木延续了羿的各项政策,并且与宸交换封地。

    枯邑距离欣邑太近,必须掌控在国君的手里。

    子木选择用上車邑和下車邑两座城邑区交换宸手中的枯邑,并且与宸订了娃娃亲,让自己还在襁褓中的长子玉蝶跟宸的小女儿“岚”提前约定婚姻。

    子木的处理方式让大多数宗室贵族都满意。

    如果子木当真要对羿的后裔赶尽杀绝,宗室们反而会感到恐惧。

    国君今天可以对羿的后裔赶尽杀绝,明天未必就不能对他们赶尽杀绝。

    复国后,子木重新梳理了欣国的城邑和人口。

    掌握在国君手里的城邑有【欣邑】

    【南欣】【枯邑】【狄邑】【上原】,宸的封地【上車邑】【下車邑】,公子荧的封地【高塬】,婻氏封地【戎丘】,南氏封地【月谷】,牛氏封地【牛丘】,亳氏封地【亳邑】,泉氏封地【泉邑】,坤的封地【河中】,竺的封地【河上】,寽的封地【河下】,娆的封地【河右】。

    坤是宗室出身,对子木忠心耿耿。

    竺、寽是子木的仆人,竺曾经割下自己的肉给子木充饥,寽曾经为了保护子木而被刺客重伤。

    娆是欣子木的侍女,原本是奴隶出身,如今却也被子木分封。

    这三位都是在跟随子木奔波时立下大功劳的,剩下的一些仆人和侍女,虽然没能获得封地,但也成为了国人,并且得到了许多良田和奴隶的赏赐。

    除了这些封臣,欣国还有两个小弟,轫国和轹国。

    轫国和轹国已经彻底被欣国控制,轫国国君和轹国国君,每年都要去新邑朝贡,他们的国君夫人也都是欣国宗室女子,甚至国君继承人都得征询欣国的意见,由欣国在国君的子嗣中选择一人继承君位。

    除了这两个小弟,欣国在狄原还有大量附庸部落。

    狄原一共还剩下十八个部落加一个姷国,都是欣国的附庸。

    他们名义上是欣国的封臣,但是高度自治,欣国不会干预他们的内政,他们只需要每年把贡品送到狄邑就行。

    欣国的国土,东面以河水为界,河水以西是欣国土地,河水以东是河济之戎的栖息地。

    南面跟邢国接壤,下車邑紧挨着邢国。

    北面的【上原】跟钰国接壤。

    【上原】是羿开辟的领土,这里位于欣国的北部边境,与钰国接壤,曾经生活着大量野人聚落和山戎人。

    西面的极限则是高塬,高塬以西是鬼方诸部。

    欣国十八座城邑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五万五千,其中平民有一万余,国人有两千多,剩下的都是奴隶。

    北边的钰国总人口也才四万,罗国总人口一万五千,南边的邢国总人口虽然有十三万,但是邢国不善战,军事实力比欣国反而弱一点。

    欣国的两个小弟,轹国和轫国,总人口有一万余。

    狄原的附庸势力,总人口更是高达六万。

    “休养生息,消化狄原。”

    子木并不打算继续扩张,而是休养生息,消化武公时期开辟的狄原,将狄原的众多附庸部落慢慢同化,使之成为欣国的力量。

    具体方案包括鼓励狄原土著与欣人通婚,吸纳狄人流民,使之成为欣国平民,移风易俗,让狄人束发戴冠。

    欣子木的休养生息国策时正确的。

    武公以来,欣国极速扩张,内部不稳定因素非常多,又经历了持续十多年的内乱,现在最需要的便是休养生息。

    为了同化狄原,欣子木在欣邑创办官学,由宗室贵族在官学担任老师,教导宗室后辈,并且允许狄原的附庸势力派遣自己的子嗣到欣邑官学免费接受贵族教育。

    让狄人首领长老们的子嗣跟欣国贵族子嗣一起上学接受教育,久而久之,就能同化这些狄原人,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是欣人。

    武公用武力征服了狄原人,羿用武力镇压了狄原人的反叛,子木用怀柔的手段慢慢同化狄原人。

    这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武力,而没有怀柔,狄原仁只会憎恨欣国,永远不会真心把自己当成欣人。

    如果只有怀柔没有武力,狄原人就会轻视欣人,认为欣人不配给他们当同胞。

    当欣国开始休养生息之时,天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自己的扩张。

    如今天下,周礼开始崩坏,各种不遵周礼的事情层出不穷,可是周天子却无法阻挡,甚至周天子自己还带头违背周礼。

    南边的楚国,接连吞并江汉平原许多荆楚部落,成为了荆楚强国。

    西边的晋国,也开始向南征服条狄人,在汾水流域开辟新的城邑。

    东边的齐国,在消化了周围的东夷土著部落后,终于把扩张的触手伸向了其他诸侯国。

    这是必然事件,一百多年前,诸侯们家门口全是蛮夷部落,所以诸侯的主要敌人是蛮夷土著,而不是其他诸侯,因此,诸侯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经常一起合作攻伐蛮夷狄戎。

    比如曾经的欣国和邢国。

    经过将近两百年的持续扩张,一些扩张比较快的诸侯,已经把自己家门口的蛮夷部落吃干抹净,于是只能把其他诸侯作为接下来的扩张对象。

    周礼自然而然也就维持不下去了。

    欣国和邢国建立外交关系已经一百多年,但是国土接壤的时间不到十年。

    然而,就是这不到十年的时间,欣邢两国的关系就迅速下降,从曾经的盟友变成竞争对手。

    在东边,这几年,齐国常常故意制造边境摩擦,蚕食纪国的边境土地,吸纳纪国的逃亡奴隶,把纪国贵族们的逃亡奴隶吸纳为齐国平民。

    纪侯忍无可忍,选择向周天子告状。

    刚刚即位的天子(周夷王)正打算杀鸡儆猴,重新建立天子的权威,维护几乎要崩溃的周礼秩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