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八纵八横

    听起来也不难,诸葛亮立即问出关键问题:“高温几何?”

    刘阿斗道:“如同炼铁。”

    诸葛亮琢磨着,这石灰石和黏土,平日里修缮城墙房屋都要用,成都城内就可以得到,而铁矿渣,还有高温煅烧,需要到铁矿场进行,广汉郡就有,这两天就可以过去尝试炼制。

    “丞相,在制作水泥预制件时,预先埋入钢筯一起浇注,可以大大增强水泥预制件的强度,制作出多种形式的桥梁。”刘阿斗又拿出几张图纸。

    在介绍完后世梁桥、刚构桥时,他突然想到,这两种桥梁,在三国时代没有多大意义,因为,钢筯水泥此时肯定产量不行,这种简单结构的桥梁,在承重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烧砖制墩架木为梁就可以,当然,展示一下俺对桥梁造型的多样性,也是可以的。

    拱桥?好像也没多少合适的场合。

    “这种,叫斜拉桥。”刘阿斗指着最后一张桥梁构形图,刚想再说什么,又停住了,因为这就是和悬索桥原理一样嘛,以诸葛亮的才智,就不需要多说。

    诸葛亮看了悬索桥以后,再看这斜拉桥,果然注意力不在桥梁上,而是问刘阿斗:“陛下何时习得造桥之技?俱为梦中所得?”

    以前看你不太爱读书,聪明有限,突然一下变成桥梁专家,太让人难以相信了。

    刘阿斗大大方方回道:“正是。”

    “天子天助,诚如是也!”诸葛亮朝刘阿斗拱手施礼以示祝贺。

    刘阿斗又指着最先拿出的那张地图,指着上面划的线条道:“丞相,待我们烧制水泥成功后,我想将金牛道和褒斜道联合后的大道,合称为雍益大道,这将是我修筑的第一条南北纵向大道。”

    诸葛亮思维敏捷,立即问道:“陛下,这,只是第一条大道?”

    刘阿斗手一挥:“正是,我的目标,是八纵八横!”

    八纵八横,才是国家级目标啊,虽然那是指高铁,我没那技术和本事,但开辟连通全国的八纵八横简版大通道,应该还是可以实现的吧?

    第一条大道雍益大道,连接关中和川蜀。

    在后世,有一条铁路叫宝成铁路,是从成都到宝鸡,也就是现在的陈仓。

    去陈仓的路先不修了,当下与曹魏交战形势需要,取最短路线,直达渭水之滨,然后在那里筑一座大城,作为以后连接雍凉两州及川蜀之地的交通枢纽。

    他又用手指着之前画好的那条沿汉水而东的横线:“这是第一条横向大道,啊,是指水路。”

    沿汉水而下,诸葛亮能够理解,但他却发现,皇帝的手指并没有沿着汉水延伸至江夏,而是继续横向往东,然后顺着淮河一直指到海边。

    “陛下,汉水与淮河不通连。”诸葛亮忙出声提醒一下。

    “丞相,我知道汉水不通淮河,但是,我就是要通过建造水道,引汉入淮,啊,应该是分汉入淮。根据需要,淮河流域缺水时,将汉江水大部分引入,而汉江下游缺水时,则大部分江水依旧流向长江。这样,可以依据两江水情灵活用水,可以抗旱情,也可以防洪涝,而且,可以大力发展船运!”

    丞相,后世有一个引江入淮,南水北调的国家工程,你想不到吧?

    诸葛亮仿佛听到窗外又有雷声,上个月在成都庆新年,这也没多久,皇上整个就变了一个人,完全不认识了似的,我不会看错人了吧?

    啊,不敢,北斗星变,皇帝新承天意,自然就此雄才伟略,成就万世雄主。

    他声音明显颤抖:“陛下,八纵八横——”

    刘阿斗闻言却怔了一个,所谓八纵八横,只是顺手捡来一个词,具体的,我也还没想好啊。

    但有几条是不用考虑的,他立即手往下一滑,顺着长江流向直指大海:“长江。”

    往南再指:“珠江水系。”

    抬手往上:“黄河水系。”

    再往上:“海河水系。”

    再再往上,准备指向辽河水系和松花江水系时,指不下去了,地图都没画到那边去。

    他把手又折回来:“第二纵向,依旧为水路,从这里——”

    他的手指从江夏顺汉水北上,由汉水到丹江,再沿伏牛山脚一路北上,一直指到黄河:“其实,把汉江水分流到黄河也可以,这叫——引江济黄?”

    然后——他把手指由涿郡指向建业,京杭大运河?

    然后,然后大致指了指京广铁路的走向……

    够了够了,诸葛这已经承受不住了,如果要完成这么多宏伟大业,需千秋万世!

    诸葛亮不敢想:“陛下,以蜀中国力,此等伟业,恐无能及也。”

    好吧,扯远了,刘阿斗此时也没想那么远,还是先说眼下,问诸葛亮:“丞相,北伐筑路,由军士完成,还是调集民伕?”

    诸葛亮回道:“皆是军中所为。”

    这就好,真正能高效施工的,应该是专业的工程部队,刘阿斗便说道:“丞相,我需要请您调一部分擅长修路筑城的优秀军士,到成都与我们共同探讨修桥与筑城的事情,因为,将来驻兵五丈原,需要在那里用最快的速度修筑一座大城。”

    让一部分能工巧匠先交流施工技术,学心新的土木技能,对,我要办一所建筑工程学院。

    诸葛亮答应了,既然皇帝新承天意,成了筑路奇才,自然需要将技能传于他人。

    刘阿斗又道:“现在最紧要的,是需要成功烧制水泥,还需要冶炼大量钢材,这都需要丞相操劳一下,而且,这些事情,暂时需要保密。”

    诸葛亮一一应承,本来就因为感觉责任重大,稍微大一点的事都要亲自决断,怕别人不用心,保况炼铁这样的军国大事。

    只能够保证修好皇帝所言的雍益大道,让大军兵临五丈原,再寻机与敌交战,攻下长安,再进军洛阳,皇帝还于旧都,天下重新统一,那些宏伟大业,才有可能逐步达成,因为所谓八纵八横,规划的地方,现在都还在曹魏和孙吴手上啊。

    刘阿斗也说得有些口渴了,想再倒杯水喝喝,发现已经没有水了,连炉火都黑了。

    他看看窗外:“丞相,快要天亮了,还是先稍事休息,下次再谈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