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土木大帝刘阿斗 > 第五十一回 日子似乎有盼头了

第五十一回 日子似乎有盼头了

    王服不服气:“你管人家多快,慢点少赚点呗。那以前在关中,我可是看过人家家里织布的老娘,比你年纪大多了。”

    王婶道:“可就怕人比人啊。人家要是一天能赚我几天的钱,我天天看着,都要馋死,再说了,你要是总比人家手脚慢,东家天天看着,还能要你?官家的更是都不敢去问。”

    王五挥舞锄头:“想那多那啥?先把地弄好了,保证饿不着再说。”

    季洪一边锄地一边道:“其实吧,别老想那些好的,今年先去修水塘赚点饭钱,等有空啊,到集上能找着杂活。我前些天去集上,看到有不少人在替人背货,也是可以赚些钱的。现在这边各种作坊这么多,不仅私家的,那些官有的,有时候也临时找人出力的。”

    王五一听,顿时有了兴趣:“你说的可真?”

    季洪道:“真着呢。我还问了那些背货的,有一个说,他们家兄弟仨,大哥和三弟在家种地,侍候老人加带孩子,老二就专门到集上找杂活干,因为家里农活不耽误,农忙的时候在集上揽活,工钱可比农闲时要高得多。”

    王服插嘴:“除了苦力,还有点别的啥活不?”

    季洪回道:“有啊,还有人在路边替人算命呢。”

    王服不说话了,抡起锄头继续锄地,过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说道:“等这菜地弄完,我自个儿到集上去看看。”

    他家妹子便接话道:“就是,说那么些干啥,先把手上的活做完了再说。”

    几个人齐心协力,挖出了一块三丈长三尺宽的平地来。王五用锄头把坡壁修整齐了。王服和季洪则顺着地边,挖一圈排水沟,又一起把地的土都用锄头翻起。

    季洪唤他媳妇:“把耙子拿了来,把土耙碎了。”

    他媳妇递过铁耙,换了锄头,勾着那些挖出来的灌木杂草往坡下拖,又喊她家俩娃:“把衣服弄得一身泥,看我回去剥了你们的皮!”

    王婶也叫玉娃:“来拉着绳子,帮娘把这柴火捆起来。”

    仨娃儿答应着,把手上的三坨搓成碗状的黄泥巴往地上一甩。

    黄泥巴碗口向下,砸到地上后迅速变形,挤压着碗中空气往上一冲,冲破碗底,发出“呯”“呯”“呯”三声响。

    玉娃帮着娘拉绳子,叫一声:“娘,等下子捆一把小的,我也背一把回去。”

    王婶道:“算了吧,你都没柴禾高呢,别摔着了。”

    季洪的大儿子便也跟他娘道:“我可以背一把小的。”

    他娘回道:“那是当然,要不然叫你来,就是让你玩泥巴?”

    开垦出一级坡地,王五他们仨又顺着坡势往下,继续开挖下一梯级的菜地。

    季洪一甩膀子,锄头扎进一丛灌木根部。他抬起锄柄再翘两下,说:“明天,就可以先要些种子撒下去。等这些菜地都弄好了,拿些钱到集上去换口铁锅,然后家里先把厨房修起来,就可以自己在家做饭,不用天天去食堂。”

    王服道:“那我和娘先跟你们一起吃几天,然后等我也把厨房建起来,再分开吃饭。”

    仨娃儿不答应:“我们要到食堂去吃饭!”

    季洪媳妇摇着头:“这些家伙,就想着和别人家的小孩一起吃着热闹。”

    王五道:“其实也是,大家都刚来,不如先都在食堂和大家一起,先多熟悉一下。娃儿们图热闹,我们也可以和大家多聊聊,听听别人家在这里有些什么想法。”

    王服立即赞同:“对对对,大家在一起吃饭,我趁着多问问他们,在集上还有些什么可以来钱的活儿不。”

    她妹妹斜他一眼:“就是怕娘没胃口,想吃点啥别的,食堂里可不一定有。”

    王服道:“他们说,可以特别做的。”

    季洪道:“总不能老是为了一个人,让他们开小灶。现在他们做着,时间长了可不一定,我们又不是官家人。再说了,自己在家做饭,以后出去集上揽活,回来得晚些,也可以吃上热饭。”

    这时,远方隐隐传来金属敲击的声音,仨娃儿立即大叫起来:“吃午饭了,吃午饭了!”

    王五抬头看向村子方向,那里果然有一面彩旗升起来了,便招呼众人:“吃了饭再来,食堂里不等人。”

    日子一天天过,大家的田地都整理得差不多的时候,王武和季洪,都被叫去修水塘挖沟渠了,一直忙到年关将近。

    王服没有去,除了在家照顾老娘,就是和俩个女人一起,侍弄那些菜地。

    王五和季洪回来也不闲着,第二天约了王服一起到集上。

    临近年关,汉中天气寒冷,但集上很热闹,似乎比起长兴城的市集来,都差不了太多,许多人家都忙着购备年货,而各种作坊,依旧是忙个不停的样子。

    果然,连官家作坊都在忙着找人临时出力,仨人在一家腊味坊门口,接到了活儿。

    在一名军士的带领下,仨人进了仓库,把一只只大漆木箱搬出来,再装到门口停着的马车上去。

    闻到那熟愁的腊鱼味,看着箱子上那官方的封印,王五在想,这难道是要送到长兴城去的?

    忙碌了大半天,仨人接过当场结算的铜钱,趁着天还没黑,又一起回他们的西营西围西十八囤三十六村去。

    王服数着那几枚铜钱,一边揉腰一边开心地说:“到了汉中就是好,平时种田可以糊口,闲的时候可以到集上来揽活赚钱,这可比以前在渭原的时候,强了不止几倍。”

    季洪道:“那是,别的不说,这里田租只收两成,郭淮那混蛋却要征六成,这样算起来,是几倍来着?一年种田,收租收六成,自己只剩四成,这里一年可以剩八成,光是种田,这里一年都抵原来两年啊。”

    王服道:“你真不会算账,这里一年剩八成,自己吃四成,还有四成,而在郭淮那里,一年收走六成,自己吃四成,一粒粮都剩不下,一百年都没有四成的余粮。”

    嗯?王五和季洪都忍不住停下脚步。

    这账要是这么算,那也确实没错啊,一年剩四成,十年就可以有四年的储粮,而在关中被收六成,十年都是白种了粮啊。

    见这算法震住了俩人,王服有些得意,又道:“除了能剩下粮来,还能到集上来临时揽活。以前这种活,都只有在长安城里才有的吧?我想长安城可能都不如这里。那里想到城里揽活,又不能自己同时种田,一天揽不到活,就只有饿肚子,还没地方……”

    王五回到家,玉娃兴奋地拿着一张红纸冲他嚷着:“爹,你看,我现在会写恭喜发财了。”

    王五忙问一声:“你这哪来的?”

    玉娃很得意:“今天食堂里,先生给我发了纸和笔,抓着我的手,教我写了这几个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