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土木大帝刘阿斗 > 第七十回 我也是会放火的呀

第七十回 我也是会放火的呀

    终于等到消息了,身在江北的朱然接报,魏将王昶率五千豫州步卒,正朝樊城开来,估计明日天黑时分就可抵达樊城附近。

    区区五千人马,就想来救援被我东吴十万大军围攻的襄阳和樊城,白日作梦!

    还要特意再从豫州调集人马来,看样子此前在南乡和蜀汉交战,魏军的主力损失不小啊,好事,好事。

    咦?又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如果南乡战事吃紧,他们又怎么会想着,派这五千人马来襄阳?明明我们现在对这边是只围不攻啊,还没到急需救援的时候。派这区区五千人马前来,那不是送羊入虎口吗?因为据我估计,这五千兵马,只是普通郡兵,应该战斗力不强。

    难道是担心樊城军心不稳,特意派人来示意一下,让他们不要惊慌,继续坚守?

    算了,先别多想,反正有上大将军陆逊拿主意,朱然便和探子一起往汉水之南,来见陆逊。

    陆逊皱着眉头,也觉得不对,要知道,当年为了救樊城,可是让于禁带了三万五千中军精锐来的啊,当然,后来被关羽一锅端了。

    当年关羽兵马,总共才三万多人,现在我东吴十万将士,你们竟然只派五千人马来,就这么瞧不起我东吴将士?再怎么说,我陆逊也是在石亭,打得你们大司马曹休羞愧而死的人好吧?

    司马懿不是那种无脑之人,肯定留有后手,陆逊让朱然回江北,提高警惕,毕竟,曹魏骑兵骁勇,进兵神速。

    既然南乡那边打仗,是魏军攻打蜀汉新筑的城池,那骑兵派不上用场,而樊城这边,是我们处在城外,倒是有可能被魏军骑兵突袭。

    嗯,不对,如果魏军南阳战事吃紧,即便是骑兵,也应该是护翼他们攻城部队啊,如今放到樊城来,难道他们决定那边稳定战线,先全力来救襄阳了?

    有可能!

    也不对,说句老实话,如果蜀汉威胁到你们的宛城,那你不应该先救襄阳啊。毕竟就算救了襄阳,襄阳还是处在我们和上游蜀军的前后威胁之下。背腹受敌之地,值得这么不离不弃的吗?

    反正我是认为襄阳对于你们曹魏来说,已经形同鸡肋,要不然,我也不会急着领兵前来,想抢在蜀军之前占据。

    不会是你们曹魏和蜀军,又和传说中去年的关中一样,互罢刀兵,忙着做生意了吧?

    不会吧?蜀汉可是号称光复汉室,与曹贼誓不两立啊。

    哎呀,头疼,先看看再说吧。

    陆逊再次提醒朱然和全琮,提高警惕,随时关注曹魏援军动向,一旦发现情况不对,还是先安全撤退再说吧。

    王昶领着人马,离吴军朱然前锋还有十里之地,便早早驻足,草创了一座军营,安排众军休整,养精蓄锐。

    次日天未明,王昶便率领全军,舍弃营寨,全力向朱然部发起攻击。

    朱然早有准备,严阵以待,领兵迎击王昶。

    王昶督促全军奋勇向前:“大将军有令,破吴就在今日!”

    朱然毫不畏惧,两军厮杀在一处。

    王昶的人马果然只是郡兵,不敌朱然精锐,很快便处于下风,好在王昶临危不惧,率领全军且战且退。

    朱然也牢记陆逊的叮嘱,没有全力逼迫,时刻注意着敌军后方,防止魏骑兵来援。

    果然来了,王昶大军背后,扬起大片尘土,是魏将夏侯献率领五千骑兵冲杀过来。

    朱然忙指挥众军退回营寨,依靠鹿角拒马,暂避其锋,同时立即派人告知驻船汉水的全琮,以及待在南岸边的陆逊。

    陆逊一直在纠结,那边南乡魏蜀之战到底怎么回事,这襄阳和樊城到底还要不要抢?

    军士来报,魏果然有骑兵来援,此时已经仗着马快,有部分骑兵冲到樊外,对城上喊什么大将军有令,樊城守军全力出击,全琮已经紧急调派人马前去接应朱然。

    陆逊立即就不纠结了,传令朱然弃营撤兵,全琮水军全力接应,先都退回南岸来再说。

    因为他向军士确认,魏军喊的是大将军有令。

    曹魏大将军,那就是司马懿啊,此人不是在南乡指挥与蜀汉交战吗?怎么还会有空,亲自来过问襄阳和樊城的战事。

    当然,人家总督荆豫军事,襄阳和樊城自然也要管的,但问题是,他现在是命令攀城守军立即全力出击啊。命令下得如此之细,时间算得如此之精,就好像他现在就在现场指挥一样。

    不好,司马懿的大军就要来了!

    说来就来,几艘吴军快船飞速从汉水上游驰来,上面军士高喊着:“魏军船队即将抵达!魏军船队即将抵达!”

    陆逊有些不快,这么慌张干什么,我东吴水军,什么时候还怕过曹魏船队了?他们来了多少船?

    这样具体的情报,前哨望风的军士哪能知道啊,只是报告看不到尾。

    就在说话间,魏军先头船队已经抵达,远远看到吴军船队,前排军士紧急用火镰点燃引火物,然后跳入江中,紧紧抓住后面船上军士伸出的长竹蒿,攀到后船的船舷,再顺着船弦,又抓住再后一排船只上伸出的竹蒿,爬到那艘船上栖身。

    点火与跳船的行动,进行得紧张有序,因为这些魏军本来也是挑选出来的善水性者,又在身上绑了竹筒,根本就不担心沉入江中淹死。

    竹筒是个好东西,绑到身上防溺水,蜀军说这叫什么来着?救生衣?

    第二排快舟上的两名军士待前排军士都弃了竹蒿后,便用竹蒿抵着前面的火船,控制他们直向停靠在那里的吴军船只冲过去。

    第三排快舟上的魏军,此时已经分工明确,两个人划船,另外两个已经长弓在手,扣箭上弦,点燃箭头上的油籽,随时准备向敌船上的吴军发射。

    东吴水军将士看到,顿时都紧张起来,这不是赤壁啊,放火的应该是我们东吴水军啊。

    快快快,收锚起船,躲避火舟。弓箭手准备,射杀敌人驾舟者;竹蒿准备,阻止火舟靠近;长绳水桶准备,随时扑灭船上之火。

    魏军第二排快舟也开始点火。船上两名军士转移到后排快舟上,拿起盾牌,为从第一排撤回来负责架船的军士遮挡敌箭矢攻击。

    至于放火箭的弓弩手,用不着挡,他们披了重甲。

    在他们身后,又一排快舟越过他们,船上军士已经开始刮擦火镰……

    快舟后面,是魏军大船,此时已经停靠北岸。船上军士拿起兵器,迅速下船集合,在各路官长的率领下,呐喊着冲向朱然所部。

    司马懿也下了船,骑在马背上,指挥众将向北岸吴军发起全力攻击。

    没错,我先只打你北岸的人,看你们在我火船的威逼下,能有多少人快速安全撤回到南岸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