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季汉阿斗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待价而沽

第一百一十八章 待价而沽

    从赤壁开始,刘氏集团是一直都弱势,先主不得不巴结、够着孙权,孙刘联姻说好听点是两方互盟,说不好听的就是依附东吴苟延残喘。

    没办法,那时候刘氏集团实力孱弱,就算打下荆州,也不得不承认荆州属于东吴,所以哪怕吕蒙白衣渡江,如此下作之举,也能找到正当的理由。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刘禅不服气,但现实如此他不得不接受。八年来,他如履薄冰的治理大汉,小心布局,不敢有一丝懈怠,就是为了这一天。

    就在昨日,刘禅收到军报,在太尉徐庶的指挥下,汉军攻克宛城,自此南阳、襄阳二郡,彻底回归汉室的怀抱。马岱、樊建、董厥于玉门,斩魏将-张既,汉军正在追亡逐北中。

    实力决定一切,现今的汉室不再是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小国,蜕变成横跨雍、凉、益、及并、荆、司隶部分地区,更兼幅员辽阔的西州十八郡,国土面积一跃成为天下第一。

    虽然在国力上,也只是与魏国持平,但却已经超过了东吴,不再是垫底的存在。也正是因为汉室今时不同往日,所以魏吴二国,才争先派使团到长安。

    先帝创业时,为了凝聚人心,及汉室残存的影响力,打出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旗。

    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刘禅要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汉宫-宣室

    刘禅先召见了吴国使团,东吴太子孙登为首,程秉、张温、诸葛恪、张休辅。五人之中,只有张温是熟人,所以他与太子孙登,成了刘禅重点关照的对象。

    “子高、朕的信誉,惠恕最清楚,对汉吴联盟,从来都是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

    张温在建兴元年,作为吴国的使臣出使大汉,还兼任了送亲使一职。在成都受到了刘禅的优待,也见证了刘禅修补盟好的诚意。

    从道义上,刘禅是毫无过错的。如果不是吴主发动永安之战,就算东吴两不相帮,坐观天下之变,也未可厚非。

    若是汉室败了,汉主也不敢指责吴国,因为他还要依靠汉吴联盟。

    可现实是,汉室赢了,而且为了对抗异族入侵,还与魏国出现了缓和的可能。这对东吴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张温这次随太子来长安,就是想用汉吴两国的渊源,巩固盟好。虽然显得有些低人一等,但现实如此,也是没办法的事。

    而张温一阵附和之后,孙登也攀起了亲戚:“表兄!论起两军联谊,汉魏有长城之战,汉吴还有赤壁之战呢!”

    是的,这是既定的事实,刘禅并不否认,但他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也是个疑惑,还请吴太子给他解惑!

    “表兄尽管问,小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那刘禅就问了。曹丕篡汉,人神共愤。孙刘两家联盟,讨伐篡逆之徒,这无可厚非。对这样的孙刘联盟,刘禅是举双手赞成的。

    先主是汉室苗裔,中山靖王之后,国难当头,继统于西川,即皇帝位,也是名正言顺。

    可孙权凭什么称帝?

    是麒麟来贺,有凤来仪的祥瑞?还是群臣拥戴,人心归附,无可奈何之举?

    刘曹孙三家,唯独孙权最没有资格,没有理由称帝!可他偏偏做了,而且是借着汉室战事缠身,无暇东顾之余。逼着刘禅不得不咽下这个苦果。

    如果说刘曹之间是国仇,那孙刘之间就不是吗?

    军事上冲突,并不是孙刘联盟的走到今天的主要原因,而恰恰就是因为孙权践居帝位,从匡扶汉室之臣,变成了割据一方,分列汉土的“天子”。

    刘禅能接受分茅裂土,但接受不了国家分列。封王之国与独立之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刘禅可以承认吴王封国,也可以拒绝魏国的盟好之意,那孙权能去帝号吗?

    肯定是不能的,别说孙登做不了主,就算是孙权也不可能同意。他了解自己的便宜岳父,为了那把龙椅,杀子都不会皱眉头!

    既然今日的东吴,与过去不同,与曹魏一样,都是分列汉土之国,那为什么在谈判地位上,要有所差异呢?

    “子高!朕知道,吴国的事你做不得主。”

    “你们都做不得主!”

    不是刘禅坐地起价,待价而沽,而是时势如此。如今这局面,是汉室的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拼杀出来,刘禅作为他们君主,不能让将士的血白流。

    所以,汉室下一步的战略,是与魏盟,还是与吴盟,他也没有想好,需要时间。而东吴使团也可以飞书建业,请示一下吴主的意见。

    慢慢谈嘛,都是亲戚,这点方便,刘禅还是要给的。

    “陛下的意思是说,如果东吴的价格不高,就要与魏联盟攻吴了?”

    “元逊!”

    孙登刚要呵斥,便被刘禅抬手拦住,仔细打量诸葛恪,随即笑道:“你弟弟伯松,是朕的侍读,也是好友,他就比你有涵养!”

    既然诸葛恪这么说了,那刘禅就再说一下自己的态度。刘家不是从前刘家了,刘禅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

    如果必要!他也报一下荆州、夷陵仇,又能怎样?

    “朕不是刘琦,不怕东吴的水师。如果吴主不服,也可以打打看,朕乐意奉陪!”

    刘禅的脸色阴沉,语气生硬的很,而且还放出了你要战,我便战的态度,态度转变之快,之强横,是吴国使团所没有想到的。

    孙登有些慌了,瞪了诸葛恪一眼,便向刘禅解释,元逊是吃多了酒,绝对没有质疑陛下人品的意思。话间,还对诸葛恪招手,让其赶紧赔礼。

    陪坐的司徒廖立,尚书右仆射蒋琬也跟着打起了圆场,也顺着吴太子的意,说今日的酒的确烈了一点,吃的他们的头都晕乎乎的。

    刘禅也是就坡下驴,掸了掸手:“既然有酒了,那今日就散了吧!”

    “右仆射,你送一下!”

    见刘禅下了逐客令,孙登也是叹了口气,拱手说了句表兄好生休息,便带着吴国使团退了下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