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赛博战国 > 第十七章 闪电般归来

第十七章 闪电般归来

    秦王宫。

    “止步!”

    王宫护卫拦住空军司令部的专车。

    司马靳顿时就急了,明明是大王召见我们来的,你拦什么拦,不知道军情紧急吗。

    但公孙启赶快拽住他,气性温和的跟哨兵讲话,让他通报一下。

    哨兵扭头回到岗亭中,打电话跟宫内确认。

    由于长平战事突变,今日晨会提前一小时召开,王上还在准备衣着,殿外群臣等候。

    公孙启直接找上首相范雎。

    “应侯,嘹咋咧?”

    “呵,不中咧。”

    嘹,秦国雅言,源头出自诗经《陈风·月出》。

    诗词全文是幽怨和牵挂意境下的思念,把嘹单独拿出,作为秦国本地语义基本都是赞美讨好和问候。

    但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讽刺君主杀害了一个英年才俊。

    范雎倒是没有联想到那么多,毕竟这时候还没害死白起呢。

    他仅仅用自己的家乡话,不中,回绝了公孙启的讨好。

    你少来这套,有事就说事。

    公孙启分享了自己掌握的前线战报,左庶长王龁上月攻克高平关,本月攻克赵军两座军事要塞,摧毁迟滞防线,将战斗推进到了丹水河岸。

    战役的整体形势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接下来一两个月就是决定两国国运的时候。

    启详细阐明了军国大事的重要性,希望首相能够先搁置内部的矛盾。

    秦国要以和为贵,要讲团结,不要搞窝里斗。

    范雎直哼哼,满是敷衍。

    反倒他主动提起了前线损失情况。

    王龁领兵攻上党,日日夜夜人肉冲锋,战线虽然推进,但我军将士死伤五万有余。

    为了恢复进攻强度,总需要支援吧?那后方还有什么部队适合扔进长平绞肉机呢?

    范雎寻思这精锐空输部队留着也没用啊,何不上前线。

    看公孙启脸色不佳,他关切的问:“将军您也身体有恙?”

    公孙启说无碍。

    范雎:“那我就这样向大王谏言。”

    早些时候,公孙启为了排除异己,将两支背叛武安君的空降兵部队送到了长平。

    现在这一招直接被范雎学去了,想要把剩余空降兵部队全部扔上去,跟赵军互相消耗干净。

    传唤的官员从殿中走出。

    今天的早会有变化,文官和非战之事先行讨论,然后再进行军情御前会议。

    范雎领着大臣们先进去了,武将们还得再等待许久。

    职业军官团的成员纷纷围绕到公孙启身边,询问刚刚和首相说什么了。

    公孙启转述一下,众人的脸色也都变得一样差。

    屑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察也。

    范雎完全拒绝了军官团有意缓和关系的建议,在长平大战的白热化阶段,依然想着削弱武安君。

    “把空输旅全都派上去,武安君却不能出战,我等军官团也继续在后方干饭,这是做什么?”

    “王龁那个臭陆军四等人出身,他怎么懂空降作战理念。”

    “便宜空降兵嗯造?快进到邯郸花园行动,小时候看这集被赵军装甲部队碾了。”

    群情激奋,所有武官都觉得应侯这个做法不太好。

    就连王氏和蒙氏将领也于心不忍,你们内斗就内斗,别把最精锐的秦国部队拿去送了。

    武安君死了要爆金币的,空降兵本该是王氏、蒙氏瓜分的部队。

    一片嘈杂的声音里,公孙启的大脑开始超频。

    嫡系部队去长平参战是必然之事,结局好坏全依赖指挥官。

    只要武安君能够回来,职业军官团能够上阵微操指挥,空输部队的死伤不会太惨...

    现在王龁率军突破了廉颇的第二道迟滞防线,明面上战事有利。

    秦王却紧急召开军事会议,肯定是有了换帅的念头,他受不了王龁的绞肉冲击战术,损失太大了。

    秦国的名将无数,王龁已经算是水平较高的了,换帅又能换谁呢,结果显而易见。

    但考虑到秦王和首相对武安君一派的态度...

    若是大家主动请缨战意高涨,恐怕反遭猜疑。

    若是大家闭而不战..也不好;不卑不亢服从王命..也不行。

    自从两年前野王之战,满朝都在疯狂的排挤职业军官团,没人知道武安君一派的怨气有多大,也没人放心让这些有怨的人,率领几十万大兵团在外。

    无论怎样的行为举止,都可能被怀疑有兵变风险。

    当别人怀疑你要兵变的时候,最好你真的已经准备兵变了。

    当你真的开始准备兵变的时候,最好别让人知道你有这个打算。

    公孙启大抵想出来个办法,先蒙混过去,让武安君回来重获兵权再说。

    “启,倒是做些吩咐啊,我们如何是好?”

    “各位同僚演的不像,还是真情流露吧。”

    职业军官团这些人,没多大心机,向来是有话直说有事就做,真情实感都写在脸上。

    一会到了御前会议,有人狂喜有人不忿,有人请战有人无语,大王和首相看了都懵。

    公孙启也懵,他很多时候都无法理解秦国战狼的脑回路,何况是外人。

    些许时候过去,文官们汇报完政务纷纷离开。

    军方将领有序入殿,开始今天的特别御前会议。

    王上擦拭一番眼镜,又将平板电脑远远放置,看向入座诸人。

    “首相已经跟寡人保证了,政治外交上一切顺利,都在计划之中。”

    “今天叫各位将军过来,就是再度确认一下,军事胜利的方法。”

    “额可输不起嘞,长平要是输咧,函谷关也不保溜,这函谷关要是没咧,额可咋活捏...”

    虽然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每当秦王说雅言的时候,还是难崩。

    军方将领面面相觑,谁也不肯先说话。

    王上的心态倒是还好,看没人说话,就自己拿起平板电脑先玩会。

    决议:为秦国服役

    科技:为秦国服役

    国策:为秦国服役

    全都服役,今天的国事政务总算是处理好了,本王可是费劲了精力啊。

    大王又看向各位,这次的眼神明显有了压迫感。

    虽是苍老年迈,两眼依然晶亮透彻,几十年腥风血雨走过来,没点本事是坐不稳这个王位的。

    嬴稷多数时间都维持他的搞笑役,随和君主人设,只有少数时间才会动真格。

    平时有贵族权臣调侃,他又被谁谁控制了,又被谁谁摆弄了。

    可是别忘了,在秦国,君权永远是至高无上的。

    任何臣子将领的权利,都来源于君权,本质上大家都是狐假虎威罢了。

    “王上,臣以为...”

    “场面话就莫要说了,还是直截了当些。”

    蒙骜一开口就被怼回去,因为秦王知道国防大臣又要说些模棱两可的东西。

    嬴稷已经下定决心死战到底,他需要的是一场决定性的大胜,一场能够获得足够回报的大胜。

    王龁给不了他想要的结果,那就只有换帅。

    如果长平之战的预期收益是胜利,每个派系都非常愿意推举自己的人上任。

    有情报优势,有政治外交上的胜利,再不计其数的投入物资和兵力,打败廉颇方面军不能说是难事。

    秦国这台战争机器全力开动的时候,恐怖的力量可以让大家挥霍。

    但是秦王嬴稷已经表明了态度。

    大王是个生性谨慎之人,行事作风都极其看重收益,若没有惊人回报就不会孤注一掷。

    他决定以命相搏,期待的东西也与性命同等...

    要是不能给予大王满足预期的回报,这份差事就不要接了,不然九族都很感谢你。

    “哎呀~”

    蒙骜放轻松的伸懒腰,完全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

    蒙氏王氏看清局势,反正本族子弟多在军中任职,利益总是有的,如果承担君王怒火的风险太大就不好了。

    只有咸阳卫戍司令郑安平蠢蠢欲动,这可是个机遇,若是能赢自己的威望也不下武安君啊。

    可是秦王根本就不看他一眼。

    要是秦军派出这个郑安平上阵,纸上谈兵的典故就要换个人了。

    此时此刻,嬴稷的眼光凝聚在公孙启身上。

    寡人知道,许多事情都有你前后运作,你想要武安君如闪电般归来。

    那寡人就把这个机会放在你的面前。

    司马靳在桌子底下,按住了公孙启的大腿,示意他三思而后行。

    气氛都到这了,傻子也明白情况,若是略微失误,都得死。

    现代战争,大兵团作战,正面对垒。

    武安君他能有把握么,这和以往的军事奇迹都不同。

    公孙启完全相信武安君的军事才能,他这时候的犹豫根本不是担心武安君。

    而是在思考秦王的用意,这种试探自己如何回复才是最优解。

    秦王嬴稷和武安君白起之间,究竟能否保持最基本信赖。

    “我们军人都是单纯的,是为国家与王上尽忠而生的,任凭大王驱驰。”

    公孙启最终说了这一句。

    秦王双眼微眯,审视着,考量着。

    “寡人亲自去请武安君出山如何?”

    “武安君时时刻刻想念着大王,就连做梦都在思考忠君报国之良策,只要大王一道诏令,武安君自会飞奔而来。”

    “善,速请武安君回咸阳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