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赛博战国 > 第三十七章 吕老爷与秦太子

第三十七章 吕老爷与秦太子

    “寡人命你在咸阳监国,为何突兀的传音过来,何事?”

    嬴稷拿起电话,接通跟儿子的视频,表情有些不悦。

    电话那头。

    一个中年男子深躬请安,态度非常温顺。

    嬴柱,安国君,五十一岁太子。

    安国君小心翼翼的解释,一方面是为了汇报重大政务,另一方面也是思念父王,特地打电话问候。

    老秦王把手机随意的摆在桌上,完全没有正眼瞧的意思。

    自从来了前线督军,儿子就每天发信息打电话,烦都快烦死了。

    明显是那吕不韦的主意。

    以显示安国君对父亲的依赖,装出事事都需要父亲定夺的样子。

    嬴稷想到那个外国来的贱商,更加烦躁。

    透过视频,察觉到父王的脸色,安国君有些发抖。

    曾有人做过统计,历朝历代君王的非正常死亡概率是百分之四十一。

    是世界上倒数第二危险的职业。

    因为太子才是最危险的,足足有百分之六十的非正常死亡概率。

    尤其是作为一个长寿健康君王的太子,不仅危险,更是憋屈。

    漫长的储君生涯已经快耗尽了安国君的锐气,他不再像青年时那样的虚心学习礼贤下士。

    而是变得暴躁易怒,贪玩享乐...光是儿子就生了二十多个。

    但在父王面前,这位秦国王储不敢有一丝乖张。

    谨慎的观察视频通话的界面,随时准备道歉认罪。

    嬴稷自顾自的饮酒,过了一会,情绪好像有所好转。

    愿意跟太子交流一番。

    他问后方宫廷朝堂有怎样的声音。

    安国君答曰,私下里有人议论战事和经济问题,但无关紧要。

    嬴稷略微点头,唉声叹气。

    “愿为父王分忧。”安国君立刻做出表示。

    “哦?”嬴稷有些不可思议。

    在老秦王看来,自己的儿子百无一用,生个夹馍好过生他。

    安国君嬴柱并不是原定的继承人,他哥哥才是嫡长子,是原本的太子。

    可是一直被嬴稷严苛要求,打骂责罚,变得自暴自弃,又被扔到了魏国去留学,最终客死他乡郁郁而终...

    然后安国君才成了新的太子。

    从小悉心培养的储君都不能让老秦王感到满意。

    何况是安国君这个备胎。

    他又能如何为自己解忧呢。

    安国君也知道父王的想法,所以现在要好好表现一番,证明自己的能力。

    “父王之忧,将相不和。”

    王储解析了秦国内部错综复杂的局面,文武对立,两派相争。

    应侯范雎在军队内部安插了不少亲信,如郑安平之流,执掌咸阳禁军。

    武安君白起同样在政治领域发力,寻来了公孙启这样的外置大脑。

    双方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基本势均力敌,一旦矛盾爆发,便是波及整个秦国各界各处的大乱。

    应该当机立断,切掉文武伸入对方领域的触手,恢复各自的传统势力范围。

    确保文官主政,武将主军,而不能让范雎和武安君获得全领域的进攻能力。

    同时也应该寻找替代之人,若产生了最坏的结果,秦国也要有新的文武首领顶上。

    这一番分析,秦王嬴稷无语凝噎。

    安国君的政治水平,基本和关东六国的君主相当。

    但嬴稷也没有别的办法,他这一辈子励精图治,只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死一个嫁一个,没得选了。

    嬴稷愧对于祖宗,没能把宗法传统维持好,本应该生下十几个子女好好培育,再仔细斟酌继承人。

    安国君这种能力值,换做以前几十届虫豸大赛,别说当蛊王了,决赛圈都进不去。

    “既然太子觉得要选贤任能,预先准备。”

    “那这天底下又有谁,能替代应侯和武安君呢?”

    安国君推举了自己身边的门客,文臣方面不必担心。

    武将方面,秦国有出色的军事传统,有王氏蒙氏,总能有人继续带领秦军走向胜利。

    嬴稷的脸色变得平静。

    不知是喝酒畅快了,还是被太子的智力感动。

    他夸赞了一番安国君,叫他多多学习治国的道理,在咸阳执行好监国的事宜。

    视频通话随之挂断。

    咸阳。

    “如何?”吕不韦走过来问。

    “善!”安国君兴奋道。

    他从未见过父王有这样和蔼温善的样貌,大概是自己让父王感到满意了些。

    魔王一般的压力长期笼罩在安国君心头,平日相处,不被打骂就算成功。

    感谢吕不韦先生的指导,也感谢他散尽家财为自己塑造贤明。

    既然已经通过了父王的考验,那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笼络人心,开始塑造秦国政坛的新势力。

    不知吕不韦先生想要怎样的回报?

    吕不韦趁机提起了一个身处赵国的留学生。

    希望安国君成为秦王之后,可以立子异为太子。

    “这...公室宗法严明,不得紊乱,君不知赵武灵王之事?”

    安国君找了个借口回绝吕不韦,说子异排行第十,不是嫡长子,无论怎么轮都不应该有优先顺位的继承权。

    最近这些时日,老婆,小舅子,大舅子,轮番吹捧子异。

    但安国君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他有二十多个儿子,每个儿子背后都有门客,各方势力汇聚到一起,间接的都算做他安国君的派系成员。

    子异的身后没有秦国大贵族大势力的投资,只有一个外地商人吕不韦。

    就算吕不韦花了再多的钱,出了再大的力,在安国君心中的分量也不够高,不能算做最亲近的嫡系幕僚。

    更何况安国君还不是秦王呢,立储之事,以后再说吧。

    吕不韦见状,不再提及立储之事,转而索要了一点爵位作为回报,便恭敬的告退了。

    这算一次小小的失败,吕不韦本以为自己的势力已经足够大。

    笼络了那么多人,再给予安国君一些小小的帮助,应该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才对。

    事实证明秦国政坛的水深不见底,他吕不韦的力量还没有上桌谈判的资格。

    用金钱维系的人脉脆弱不堪,商人在这样的土地上确实是最低贱的阶层。

    想要起势,还需要一个大机遇,需要一场大乱局,比如?

    文武相斗,秦王暴死,听起来多么顺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