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红温大明:老朱家都破防了! > 32:抹眼泪,丑不丑啊!

32:抹眼泪,丑不丑啊!

    老朱怎么一下子,觉悟这么高了。

    “不是老朱,你不是力推封王戍边的,怎么一下子这么大的转变?”

    朱元璋苦笑道:“封王戍边是没错,咱不是面对北元余孽,想要保证江山社稷吗。”

    “可看了建文时空的明实录,咱才知道错了。”

    “防备北元没错,但同样也会造成藩王坐大。”

    “朱允炆那时面对的局面,在咱还没驾崩,不对,应该是那边的咱,还没死的时候,就已经突显在暗处,有拥兵自重之嫌了。”

    “只可惜,那时的咱,可能有心无力,没精力去改变了。”

    陆阳听得不由摸了摸脑门,老朱这思维转变,令他有点措不及防啊。

    怎么一下子看的这么透彻了?

    老朱封王戍边的时候,态度何等坚决强硬啊。

    那是不顾朝野的反对,强行封王的。

    这态度的扭转,来的有点太快点不?

    不过,老朱说的也没错。

    他晚年还在的时候,能够压得住藩王,可新帝哪里来威望压住的藩王?

    朱允炆削藩,并没有错。

    但凡处在他那个位子,削藩是必然的。

    不是说黄子澄,齐泰等人鼓动。

    而是确确实实的要削藩。

    毕竟,那时候的藩王,再发展下去,已经有严重危害中枢权力的苗头。

    但那时的藩王,势力也还比较薄弱。

    从朱允炆一年削五王,就能看出来,藩王抵抗不是那么激烈。

    但埋下了巨大的祸根,湘王朱柏自焚,成为导火索,彻底的让操之过急的朱允炆,丢失宗室天下人心。

    码的你削藩,对自己亲叔叔都这么狠。

    那对我们这些非朱氏宗室的人,岂不是更狠?

    “没想到咱到了晚年,也是那般的昏聩。”朱元璋摇头说道,似乎是不敢相信晚年的自己,会做出那些事情来。

    “父皇掀起的蓝玉案,可能就是老四靖难能成的一大主因。”朱标道。

    提到蓝玉案。

    朱元璋不由按住了脑门,显得很是烦躁。

    “从结果上来看,确实如此。”

    “蓝玉一案,老朱是为了给朱允炆继位扫清道路,放弃武官选择文官的决定,毕竟勋贵多是朱标的班底,他们不会向着朱允炆,朱允炆也没有威望能够收服他们。”

    “索性,老朱就下狠心,把以蓝玉为首的勋贵铲除,以防未来尾大不掉。”

    “但这恰恰就埋下了巨大的问题。”

    “朱允炆上位后,屡屡偏向文官,重用文官,倾向文官,反而是武将那边受到了冷落。”

    陆阳知道,朱老四奉天靖难的成功,疑点重重。

    没道理几十万大军,干不过朱棣。

    朱棣真是战神无敌了?

    不见得。

    只能说靖难背后的故事,远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朱允炆与勋贵武将们离心离德,加上父皇掀起的蓝玉案,他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子怨气。”

    “因此,在靖难一事上,朝廷没有多少大将可用,导致对老四的燕军,先是轻敌,屡战屡败,后来见老四站稳,有力量与朝廷抗衡,朝堂内部,私下就出现分化。”

    朱标缓缓的说道,他的推测是从明实录看到的内容,分析而来的。

    “先生,最后老四他确实是上位了的吧?”

    陆阳点头,“若是没有我们,朱棣确实是成为大明皇帝了的。”

    “不然,他如何能成为成祖呢。”

    朱标低声说道:“如果所料不差的话,他当皇帝后,武将们再次得到重视,地位也提高到比洪武朝还要高的地步。”

    陆阳翘起大拇指,“阿标,你可以的,这你都推测得出来。”

    “不错不错。”

    朱元璋郁闷在一边,“这么说来,当时咱怎么选择都不对。”

    “没有蓝玉案,怕勋贵们坐大。”

    “有了蓝玉案,会发生靖难。”

    “这怎么办?”

    陆阳笑呵呵的说道:“老朱,这个事情简单啊。”

    “你让阿标别英年早逝,不就完了?”

    闻言。

    朱元璋胸中一痛,“咱看到了,妹子,大孙子,老大,相继离咱而去。”

    “泱泱大明,咱最后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

    他仰着头,眼眶红润,不想让泪水留下来。

    看明实录的时候。

    朱标亲眼见到,自己的父亲是含着流,清泪两行滑落的。

    陆阳沉默。

    朱元璋的帝王经历,可以说是绝对的传奇。

    从一个农民成为帝王。

    真正的农民皇帝。

    但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他却是凄惨悲凉无比。

    幼年丧父,中年丧偶丧孙,晚年丧三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

    明实录上记载的是文字,但落在朱元璋的眼里,就是一把把钢刃,刺痛着他内心最深处。

    若没有他陆阳,朱元璋看不到这些,必然还会遵循历史的轨迹,经历这一番人间苦痛。

    朱元璋贵为大明天子,但人生最大的痛楚,他是一个都没有跳过,全部经历了一遍。

    正是如此。

    朱元璋想到此处,他才会痛苦悲伤。

    “咱老朱一辈子,驱除暴元,恢复汉室衣冠,最后老天为何会如此薄咱。”

    朱元璋落下泪水,这样的苦楚,他不想经历,抓住陆阳的手,“先生,咱求你,求你一定要可怜咱。”

    “不要让咱妹子走了,也别让咱大孙子走了。”

    “还有……。”

    他拉过朱标,语气急促的说道:“还有老大,你千万千万要帮咱,留住他们。”

    “你要什么,咱都给你,咱不想经历书上写的。”

    “真的不想,那样,咱真的怕会疯掉。”

    这一刻。

    老朱哪里还没有帝王气概,他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丈夫,父亲,爷爷。

    姿态放到最低,苦苦哀求陆阳,卑微到极点。

    “父皇……!”朱标含泪,感到悲伤难过。

    看到明实录上的记载,他当时就红了眼睛。

    纵然事先就从陆阳口中,得知未来可能发生的历史,但当亲眼所见,依旧是难以令他释怀。

    “先生,朱标求你。”

    说着,朱标就要跪下来。

    陆阳一把将其拉住,无奈的说道:“老朱啊,你说你这么大的人了,还抹眼泪,丢不丢人,丑不丑啊。”

    “阿标也是,关心则乱懂不懂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