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人前显圣

    一般来说,制备二维纳米材料的方法有很多。

    机械剥离法、液相剥离法、电化学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等都有可以。

    这些方法大多都适合石墨烯。

    石墨层间范德华力是指两个相邻的石墨层之间的作用力。

    其大小与两个石墨层之间的距离呈反比例关系。

    实验表明,在这种距离范围内,石墨烯的弯曲刚度主要由范德华力决定。

    而扭转角可控的多层石墨烯实验室制备方法,多数是在机械剥离基础上进行逐层转移所得。

    由于其是纯物理方法,不可避免的存在条件苛刻、产出率低、界面污染等问题。

    但是师兄们想到的全新的折纸方法,是指在化学气相沉积法中,控制石墨烯褶皱形成的方向,制备具有特殊层间转角周期的多层石墨烯。

    “师兄,这里面还有二维石墨烯实验的数据?”

    “是,同个项目嘛,当然是放一块了,不过这些数据先别关注。”

    听到左师兄的回答,森正浩便暂时放下,专注于石墨烯制备的数据。

    “左师兄,问题是指CVD过程中铂金表面生长的石墨烯团聚,无法形成稳定的螺旋错位,因此无法再生长形成具有周期性的四层转角结构,对吧?”

    一旁,左师兄靠了过来,“嗯,不错,这一下就抓住重点了。”

    “你看你看这两组数据,前面这个是直径3μm石墨烯纳米片,成品率还能保持在90%以上。

    但是当石墨烯纳米片的直径扩大到10μm以上后,成品率就急速下跌了,最终稳定率还不到60%。”

    看了眼左世达指的图组,森正浩摇了摇头,道:“师兄,可能没你想的那么高哦。”

    “单从数据上来分析,第二组的成品率根本就达不到60%。你看这幅图像,在平铺能谱晶体结构的时候,这就有一个突出的峰段,代表前期材料的损耗。”

    “而这点估计你们忽略掉了。

    它处于发生初期,看起来虽然很不起眼,但实际上的占比放大后却较大。

    按照我的计算,当石墨烯纳米片的直径扩大到10μm以上后,你们成品率甚至达不到40%。”

    想了想,森正浩在心中计算了一下,接着道:“准确的来说,应该在34.2%上下。

    当然,这只是我心算的数据,没法更精准,更精准一点的话,需要我用纸笔计算一下。”

    一旁,听完的森正浩的分析后,左世达越目瞪口呆的看着他,在听到最后的数字后,迅速从实验室中找到纸笔验算了起来。

    漫长的十多分钟过去,左世达越看着稿纸上计算出来的数据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他算出来的数据,和刚刚森正浩说的一模一样。只是数值上要稍微精准一点,34.22%。

    “小师弟,你还是个人?你该不会有个量子大脑?”

    左世达盯着稿纸上的数据看了许久,便一脸惊奇的围着森正浩看,似乎在寻找他有个量子脑的证据。

    他真的被震撼到了。

    他小看了这个小师弟,没想居然这么变态。

    仅仅一眼,就看穿了他们在计算实验数据时出现的漏洞,更是仅仅几秒钟就将包含漏洞的精准答案计算出来。

    他好歹也是个211的博士生啊,之前还特意专门学过一段时间的泛函分析,算了整整十几分钟,结果却被吊起来打。

    这就是小师弟的真实能力吗?

    恐怖如斯。

    ......

    呃,低调低调。

    这师兄怎么毛毛躁躁的,一点也不稳重。

    被师兄吐槽了一句,森正浩也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这不是正常操作嘛,小月球黑科技加持,一个脑袋顶你八个。

    虽然森正浩也觉得自己有点变态了。

    所有知识点看一遍就能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找他老豆解决一遍也就懂了。

    原本就非常不错的数学相关能力,更是直接爆炸。

    但,这种人前显圣感觉还是美汁汁……

    “曹师兄,快来,小师弟这边找到问题了。”朝着一旁的曹畅喊了一声。

    “稍等,撕完这一点。”

    曹畅迅速回应了一声,却依旧不紧不慢的继续撕着自己的石墨片。

    搞应用物理的,要沉得住气。

    要做得到当手中的实验开启,地震都视若无物地步。

    毕竟每一次实验都是钱,都是科研资金。

    科研资金花完了,结果却什么都没搞出来,这就很坑人了。

    所以哪怕知道实验大概率会失败,也要认认真真的搞完。

    规范每一个操作步骤并记录完整的相关数据。

    实验可以失败,这没问题。

    但是失败的过程和数据要完整的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和调整。

    以确保下一次的实验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才是应用科学的真谛。

    过了几分钟,终于将手中实验做完的曹师兄走了过来。

    “怎么样?有什么新发现。”

    曹畅有些好奇的问道,本来他以为这个小师弟需要几天时间把资料都看完,才能对实验的数据帮忙分析的。

    但他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有发现。

    虽然是学物理的,但现代材料学更注重研究各类材料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这需要材料研发人员熟悉每一样材料的特性,也需要熟悉实验过程中的这些材料的变化。

    这小师弟的天赋有这么高?

    从左世达手中接过计算稿纸和实验数据,曹畅先看了一下由森正浩指点出来的能谱峰段。

    确认这是他们之前忽略掉的错误,他们当初认为是正常反应。

    随即他看向了稿纸上的计算数据。

    34.22%的成品率,这一数值让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一个小小的峰段错误,就能将成品率拉低一半吗?

    这影响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如果按照这个成品率来计算,他们在堆叠石墨烯的制备上这两三个月来基本算是原地踏步了。

    那这还不如撕两三个月胶带,好歹能保证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度。

    这非常不科学。

    但眼前的数据明晃晃的摆在那里,又让他陷入了沉默中。

    “你们先去吃午饭吧,我联系下老师。”

    曹畅说完,便掏出手机往实验室外走去。

    ……

    发现了一个实验数据的错误,并不代表这次石墨烯的数据分析就完成了。

    按曹师兄说的,森正浩主要是依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来解决石墨烯平铺过程中的结晶问题。

    发现材料损耗问题,也仅仅是偶然。

    当然,这也很重要,毕竟直接影响了30%左右的石墨烯成品率。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师兄们估计有的忙了。

    如果想要在高层间周期的转角石墨烯的可控制备这条合成道路上走下去。

    那么这个小峰段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必须找到。

    何况这只是师兄们的课题中,一个实验样本收集问题。

    至于森正浩,在听到曹师兄话后,便晃哒晃哒地回了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