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活就活出个人样 > 035章 特殊课堂

035章 特殊课堂

    胡子航因决策失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段澜涛也因经济问题同样受到了法律的惩处。这件事在企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然而,“余震”的冲击波并没有停息,接二连三地又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段时间来,郑少卿可以说是南上北下,四处“灭火”,摁不到葫芦,瓢又接着起来。他深知,这都是星光出现问题后,来自市场的综合反应。说白了,市场和用户不再完全相信星光,他们很多人甚至认为,星光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将会大大降低,一旦星光出现问题,他们的利益是难以保障的。

    郑少卿既然挑起了星光这副重担,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绝对不会让星光在他的手中倒下。如果真的有一天,星光倒在了他的手中,那么,他郑少卿就是星光的罪人!对此,郑少卿非常清楚。

    郑少卿意识到,国家为什么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目的就是明晰产权、责任。国家放下包袱,放手让企业自主创新、自力更生,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改革,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战略布局是好的,更是高瞻远瞩。问题在于,在原来的国企时代,任何一个带有“国字号”的企业,都是十分缺乏生机和活力的。人员、机构臃肿不说,生产效率也十分低下。不少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管理不善,甚至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很多的员工收入低下,生活质量不高。

    星光公司也是从国企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改制之前,在振兴地方经济发展中还是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历史也是不容抹杀的。

    当年星光实施企业改制时,不能不说是费劲了一番周折,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阻力是相当大的。员工们习惯了国企时代优渥的舒服日子,根本不理解也不想深入地去了解企业为什么改制。基本上是不支持、不配合,推行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郑少卿曾经不止一次听胡子航讲过以前企业改制的事情,对此,他知道的所有有关改制的信息都是来自前任那里。

    郑少卿记得胡子航给他讲过这样一件事,在改制最关键的阶段,公司召开了全体员工会议,宣讲改制的目的、意义,进行深入浅出的动员、发动,很多员工在大会上不断起哄、尖叫着吹起了口哨,破坏会场秩序。

    面对压力,当年胡子航是苦口婆心地进行宣传动员。员工们其实最关切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企业改制后,随即进行减员,万一自己被减下去怎么办?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怎么办?

    胡子航摸准了员工们的思想脉搏之后,就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他首先统一了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意见,并紧紧依靠他们深入班组、车间去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前后耗时一个多月,才最终统一起了大家的思想。

    当年,公司还成立了企业改制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还派来了工作组帮助企业进行改制工作指导与推进。

    星光公司的企业改制,最终以三个月的时间才得以以“零资产”的形式搞完。

    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注重倾听员工的心声,对于年龄偏大的员工,经请示人社部门同意,企业优先办理了内退。公司又通过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等形式消化、分流了一批富余人员。

    应该说,当年的改制,星光在企业界是比较成功的,基本上实现了平和过度,没有引起大的问题,更没有给政府部门增添麻烦。

    现在回过头来看待和重新审视胡子航的话,功过还是应该要分开而言。毕竟,胡子航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决策失误,虽然他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班子的每一名成员也不是说都一点责任没有。

    公司的监督机构也不能说一点责任没有。起码,没有及时预防出现问题的苗头,最重要的是,在发现问题的苗头后而没有采取任何的制止措施。企业的通病恐怕也在于此。

    实践和历史的教训再次证明,绝对的权力只能导致绝对的问题。

    可想而知,在事关企业发展命运的关键节点上,如果决策正确,将是企业的福祉。如果决策错误,或者明明知道是一个陷阱,而是仍以赌一把的心态去盲目决策的话,那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将使企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目光远大的决策者,是不会只注重眼前利益的。

    他的胸襟应该更加宽广、坦荡,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遗憾的是,很多事情,胡子航都没有很好地去思考,更没有去完善。

    郑少卿从胡子航手中接盘星光的时候,果真就如同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样。

    那时,郑少卿做梦都不会想到他能够有朝一日成为星光的掌门人。

    郑少卿理解胡子航的良苦用心,把他放在了这个位置上。

    因车祸去世的总经理莫绪有就是胡子航亲手提拔起来的,遗憾的是,英年早逝。

    南方地产原经理将占全犯下的经济问题同样令胡子航非常地震惊。

    他猛然意识到,这么些年来,他在用人问题上的确出现了严重的误判,以至于问题不断。

    郑少卿之所以能够进入胡子航的“法眼”,说白了,他发现了郑少卿是一棵好苗子,他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观察他。

    他决定在培养、观察郑少卿一段时间后,在一个合适的节点,严格地考察、考验他,看郑少卿是否真正具备领导者的素质能力与否?

    至少,在没有最理想的接班人人选之前,郑少卿可以作为一枚随时能够启用的“棋子”,这要由他的判断和决心而定。

    换句话说,胡子航为日后自己的接班人已经提前埋下了“伏笔”。

    在胡子航的潜意识中,郑少卿应该是一枚不错的“棋子”,他不敢在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这盘棋中有丝毫的懈怠,一旦选不好接班人,他将成为星光的罪人。

    现在看来,当初胡子航选择郑少卿作为接班人的这个决定无疑完全是正确的。

    职场毕竟残酷无情。对于胡子航的知遇之恩,郑少卿只能铭记在心里。最好的回报当然是把握好手中的这根接力棒,并且慎用手中的权力。

    胡子航出现问题后,从情感上讲,郑少卿是难以接受的。

    他不敢相信的是,他怎么能出现问题呢?作为企业领导人,难免会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人这一辈子,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谁又敢保证自己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呢?

    他无法理解的是,即使谁出现问题,他都能相信,他唯独不相信胡子航会出现问题,这完全颠覆了他的想象,他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些人、有些事,表面上看,你根本看不出什么问题。也只有遇到了问题、出现了问题,这时,才是审视一个人究竟有没有问题的时候。

    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几乎都是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注定是一条规律性的东西。

    很多时候,郑少卿都在苦思冥想,信任不可替代监督,一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企业,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吗?最终,受苦、受难的将是员工。

    胡子航刚进去的时候,郑少卿去过拘留所看望过他一次。就是那次在拘留所里的匆匆一见,仿佛一夜之间,他感觉胡子航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更加憔悴了许多,纵有万语千言,话到嘴边也只是几句轻轻的安慰。

    胡子航是在刚进拘留所的第七天突发心脏病的,经有关部门核准,办理了取保候审。

    郑少卿强迫自己的头脑一定要冷静下来。他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这样一个念头,尽快地组织中高层领导接受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坚决杜绝在星光形成新的问题。

    至于引领全体干部到哪里去接受教育,郑少卿的确花了一番心思。

    经过慎重考虑,他紧接着开了一个办公会议,谈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两个地方。一是40公里之外的清城监狱。二是紧邻清城不远的殓葬场。

    郑少卿的提议,办公会上没有人再提出任何的异议。因为大家知道,郑少卿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个地方,肯定有他的道理和用意。

    见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郑少卿当即宣布,利用周末的上午,组织全体干部到这两个地方实地参观,并要求所有去这两个地方参观的中高层干部回来后,每个人都要写出深刻的感想和心得体会。

    一辆租用的公交公司的加长大巴准时在周末的上午九点出发。

    郑少卿带头坐在了公交车的前面。行前,办公室主任执意要给郑少卿安排专车,被郑少卿拒绝了,他不想搞这个特殊,尤其今天是带着一个使命和任务去接受教育,抑或叫做思想改造。

    在清城监狱,郑少卿和早就在大门口迎接他的监狱长古维素握了手。在此之前,郑少卿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同清城监狱的领导进行了接洽,说明了意图,监狱长很爽快地当即允诺下来,并夸赞郑少卿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让干部们到监狱里来接受思想教育,值得称道和点赞。

    清城监狱共有四个监区,在押着316名犯人。

    在经济犯罪监区,里面关着的是一些先前有头有脸的几乎各行各业的职务犯罪人员。

    “干部参观团”总计去了106人,除去中高层外,郑少卿还特意让一些基层班组长随同前往。

    在每一个监区,监狱长都很认真、严肃地介绍着犯人的情况。最后,在大会议室里,清城监狱宣传处的同志还放映了监狱犯人们的日常生活画面及探视他们的家人相见时痛哭流涕的画面。。。。。。

    参观的人流静寂无声,一个个表情凝重、严肃。

    在监狱展览室,监狱长还带领大家参观了一些重大经济犯罪**分子的没收物品照片资料,大家边看资料,边唏嘘不止,一个个大张着嘴巴。

    参观完毕监狱的每一个环节后,开始了简单的座谈。

    郑少卿在发言中,明确地告诉与会的所有参观者,一定要珍惜当下,好好地把握住自己,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慎用手中的权力,绝不可以有任何的私心和贪念,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一旦触犯了法律,失去的不仅是名利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由。。。。。。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郑少卿带领大家驱车又来到了参观的第二个目标-清城殓葬场。

    地处荒山野岭深处的清城殓葬场绝对说不上是一个环境优雅的地方。

    如果不是郑少卿特意选择了这里,大家百分之百地是不愿意来到这个地方接受思想改造的。

    郑少卿选择这里的又一个目的在于,他要用事实告诉大家,珍惜生命,人活着,就要活得光明磊落,与其在工作中拿出大量的宝贵的时间内耗,耗费掉宝贵的时光,不如脚踏实地把本职工作干好。

    把大家带到这里来,就是要彻底地消除掉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残存的浮躁情绪、攀比心理,教育大家端正心态,活好当下,干好工作。

    在火化车间,郑少卿作为第一批参观成员第一个带头进去。尽管所有随行的人员普遍都有着恐惧的心理。

    半个小时后,大家聚集在院子中,郑少卿面对班子全体成员,面对中层干部,面对骨干班组长讲了这样几句话。

    首先,他讲了人应该怎样活着,并且怎样活得才能更有意义;其次,他讲了如何调整心态的问题;第三,他讲了既然活着,如何活得更好、更有尊严地活着,快乐地活着。

    干部参观团的全体成员一个个都在洗耳恭听。

    他们每一个人在这样极其特殊的场合、特殊的课堂,真正领教了郑少卿的厉害。同时,大家也都在暗自反思自己。。。。。。

    参观完毕,在返回的路上,大家都没有交头接耳,车内安静得很,大家各自回味着上午的一幕幕,也在思索着,今后的路,自己该如何去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