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琉璃场

    给王府烧造琉璃的地方就叫琉璃场,出南门就是,不算远。一干工匠已经得到消息,聚在一起等着了……

    看过原料,窑口。王丰很无语。这个琉璃和玻璃就不是一回事。人家琉璃是玛瑙宝石粉什么的烧出来的色料。

    当下安排人收集石英矿砂,酸,碱等……

    一说白沙,世子便说王府就有,铺鱼池填砖缝还剩不老少,产地也不远……当即着人去拉,接下来要用到的纯碱市面就有。硫酸青羊宫那帮道士手里就有。

    改造窑口,鼓风什么的,特别是鼓风,需要预热空气,提高炉温,这玩意熔点很高。增大风量。做一大一小两木轮,支架固定,皮带连接。有轴承就更好,现在暂时用铜套加油脂吧,大轮以后添上桨叶就能利用水力。小轮装上连杆连接风箱。出风口改用陶瓷管道加热……一切凑合能用就行。以后慢慢优化定型。

    待世子赶走闲人,只留下几个人听用后。王丰便着手准备选料那挡子事。

    沙砂子送到看看还行,半透明的石英砂应该已经选过。当下用磁铁仔细过一遍。加入硫酸酸洗,进一步去掉杂质。然后用水淘干净烘干。加入纯碱降低熔点。就可以开烧了……

    这边找来铁管,铁板什么的,甚至专门融了一槽锡液。

    待玻璃好容易融化后,王丰找个腮帮子有劲的家伙用铁管蘸了一团鼓劲吹,一边指挥用铜棒修型。盏茶时间,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就出现在面前。那边也把一些溶液倒入锡槽,原始的浮法玻璃诞生。

    接下来原本应该是退火等,太耗时就略过了。剩下的玻璃融液,琉璃师傅蘸着又做了些杯壶什么的,手艺自然没有话说。

    世子拿着冷却后的杯子左看右看,满眼的小星星,身为首富二代,他大概知道这东西能值多少。这玩意卖出去比抢钱还来得多……

    王丰悄悄告诉他,这玩意没有经过退火,加开水容易炸裂。好在退火过程很简单,只是费时间而已。给那个领头大匠说清楚时间方法和原理。交代集中做退火处理。

    世子决定另建一窑独立方便保密。事实上这琉璃场原本就管理很严了。毕竟那么多的各种宝石磨的粉……

    在琉璃场呆了几天,总算搞定了玻璃,启动发散思维,什么油灯,花瓶,鱼缸,茶具,首饰盒,小镜子……呃,其实有了玻璃镜子这玩意不难。汞镀金银了解一下?其实在北方,暖水瓶更有价值。让世子做一船竹壳的到北京卖,够不够军费?嗯,很值得期待啊……

    最后两天其实在做一个这时代最有用的东西……汽灯!或者也叫马灯。

    这是王丰无意间看到火棉想起的。有这玩意,火油成都并不罕见,得到煤油手拿把攥。毕竟这个时候没有标号,掌握个大概温度就行了。

    按照记忆做了几个一样的灯罩。王丰画出油壶,气筒,加热气化的铜管大小形状,灯头等配件一起交给世子找人做。这个时候铜匠的手艺,王丰一丁点都不怀疑。自己找个美女织火帽罩网去。劳逸要结合……

    总之,等一切搞好,耀眼的光芒照亮整个工坊的时候。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王丰在一旁摸着下巴,看着欢呼的工匠,暗搓搓想到:“是不是可以加班了?要不开始三班倒?”

    世子在一旁用脚趾头抠地,看得出来遇到为难的事情了……见王丰好奇地看他。鼓起勇气说,这工坊工人都是我的,你只能要三成……最多四成……好嘛,和吴剑二一添作五。咱现在也成了有钱人。

    回王府时路过青羊宫。王丰受后世影响虽不信教,但对道家还是很尊崇的。加上为未来计,王丰觉得道家这个天然化工学院,必须要出把大力。当下便提议去看看……

    吴剑也对这西蜀最大的道场很感兴趣。这座道观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周朝,最早叫青羊肆。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为关令尹喜讲道德经,讲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对尹喜说:“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千日后,老子如约而来,在这里继续对尹喜讲经说法。后世碑记也说:“蜀有青羊传为老子张道陵于此。”

    山门重檐巍峨,两侧数十米丈余青砖墙大气典稚。唐乱世时曾经被作为僖宗行宫。占地数百亩十分壮观。

    有世子在,当然是高规格接待。知客引领下来到大殿,方丈,住持,监院,知院等一众已经在殿前迎接。

    上过香后,烹茶而坐。等客套完毕,王丰便单刀直入,询问起绿矾油的情况……

    有知院做答,燃烟入水那套通过燃烧硫磺制取硫酸的办法不稀奇。已经开始用铁置换硫酸铜就比较先进了……

    王丰便又提出食盐也可以通过加热得到气体入水可以得到盐酸。作用不亚于绿矾油。甚至科普了一下酸碱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直到三酸两碱……反正张口嘴巴只管吹,后世知识起码在名称上更系统不是……

    整个大堂已经乱了,只要是道士就没有不重视炼丹的。本质性的东西一提,众高手恍然明悟,一通百通。顿时争议讨论不断,一点没有了出家人的模样……

    王丰想,就这水平,全国的普及面,按照黑火药的成绩。但凡有二十年和平时间,肯定没诺贝儿什么事了。很是在硝化反应上面科普不少。这个也的确重要,化肥都知道塞……

    直到王丰为了化学家们的健康,很好心提醒铅汞有毒后……

    才发现不是捅而是掉进了马蜂窝……

    王丰已经不知道回答谁的问题了,化学老师难道就是化学专业的吗?摸着脑袋,王丰说:“科学的尽头就是玄学。神仙不是教出来的。你们应该都有自己的道……”

    当晚几人留宿青羊宫,吴剑也找到人家观内高手纠缠切磋。输多赢少……王丰打趣他是哭着闹着求挨揍,这水平……啧啧……安全堪忧啊……

    被围攻一夜的王丰也好不了哪去,中午才爬起来。吃了斋饭准备告辞,一众道士哪里肯放,最后世子出面,解释还有公务方才作罢。选了四个道士出来相随,也是护卫也是催更的,王丰答应写出化学,到高中化学那种,再多就超纲了……

    琉璃场那边还得烧一批烧杯,烧瓶,试管,分液,蒸馏瓶什么的了……

    画出样式写出说明,王丰又为难了……

    尺寸标准是个大问题!

    众人又赶到王府手搓金器的地方。按后世标准复刻了一套长度,重量,体积,压强,温度的标准器出来。当然这个标准也不太准……比如温度,海拔大气压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楚,好在王丰对北京成都的海拔还是知道的。400米左右大约98度沸腾。

    少府已经位于王府内,吴剑拿到分红就去折磨那帮子大头兵去了。相隔不远,能听到哨子声……

    四个道士身手很高,属于全面型人才。随着卡尺,直尺,卷尺,螺栓螺帽,管道龙头一样样的诞生,已经寸步不离了。每天王丰也抽时间从燃烧要素开始讲起,很专业。

    花了五天时间制定出常用的标准件尺寸,然后是工坊里的工艺确定,工序分解,工位,工具……总算是完成了大明第一次标准化流水线建立。

    在龙泉窑和铜匠的帮助下,盥洗盆,马桶试制成功。在瓷砖上难住了,没有合适的压力机,尺寸一再缩小,最后确定半尺见方批量,一尺见方需要定制。

    于是王府第一间现代卫生间出现在少府的一个偏院内。

    效果很好,世子和大匠们用过都说好。成都的藩王勋戚,高官豪商很多,需求很大。

    等回到工坊,看着源源不断组装出来的阀门等东西目瞪口呆,根本想不出同样的人怎么能产出剧增。王丰只得又科普了一番,总结到,分解越细,工作越简单,合格率越高效率越高。

    有了工具,机械就变成了当务之急。继续画图,制模,翻砂,浇注,锻打,修磨。从砂轮砂带机到人力钻床人力车床到两米的水力车床……

    机器的更新带来了效率。工匠们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当然,王丰把工钱翻倍的作用也很大。当府河边的新工坊烟囱冒烟时,整整过去了一个月时间。

    成都的秋天很美,工坊里很热。几座炉子都呼呼地冒着蓝色火焰……锻打的敲击声很有节奏。

    王丰穿着件圆领衫在看车铁管。作为男人,此时此刻似乎都不会嫌弃环境嘈杂闷热和烟尘?

    圆领衫是王府宫人们做的,这玩意简单舒适,批量生产还便宜。已经上市发卖,供不应求。只是现在的白色有点那什么,不洁?

    热煅的厚壁管虽然硬但尺寸并不大,难度不高。

    经过水力鼓风,加热后的空气提高炉温很明显,铁水融化的速度很快。十多人分成几组,翻砂,制模,浇注,脱模……井然有序,半成品堆了不少。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推车进来,开始收集装车。这些要运到隔壁工坊定位打孔,前面还得车出螺纹……

    尽头初的坩埚钢炉也不慢,火星四溅中,浇成胳膊粗的棍子脱模就上锻锤,然后就钻孔,车削外壁。已经加工了两三只,正等一起入炉淬火。

    另一边的小加热炉旁在绕弹簧,远处的一排木桌旁,老师傅用锉刀在做着什么配件。

    对照图纸,用卡尺量量尺寸。王丰点点头,走到河边的水力工坊。这里正在冲压一些铜件。

    铜片抹上油脂放入铸铁车削加工出来的模具,水力带动飞轮,缩比后的凸轮带动杠杆,十倍杠杆比的杠杆一头加压于冲头。两百斤的冲头在杠杆作用下缓缓沿铜柱滑轨向下……

    这样的冲压机沿河有五台。铜片一步一步慢慢成型……亲热地和个师傅打个招呼,再次拿出卡尺比划一番,王丰招呼大家休息。洗手吃饭。

    厨房外有一溜竹棚,旁边有水池毛巾还有碱面……肥皂这玩意没有油,虽然在收集,目前只能想想。

    洗完手,王丰走进竹棚,靠厨房门一旁是三个木盆两个木桶。盆里是猪肉烧冬瓜,炒苕尖,拌野菜。桶里一边是南瓜饭,一边是藤藤菜汤……这是王丰给出的工作餐福利。王丰有点皱眉,谁让他想与民同乐呢?

    接过道士递来的矩形铜饭盒,一盒子南瓜饭,一盖子拌野菜。那边肉菜已经见底了。找张竹桌坐下开吃……

    世子来叫出王丰,脸色很不好看……王丰算时间知道大概什么事便问道:“什么事?是皇帝还是战事?”

    世子诧异看他一眼,叹口气道:“刚接到邸报,皇帝大行了……”

    “几个?”王丰口滑随口而出,感觉不妙时已经晚了,只好改开道“我是问……”

    世子打断道:“九月初一,新皇泰昌帝也去了。你怎么知道?说吧,我一直就觉得你有秘密,老感觉你古怪……”

    王丰见事已至此,长叹一声,叫来吴剑一起去面见老王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