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回到原乡 > 第23章 闻惯了泥土芳香

第23章 闻惯了泥土芳香

    龙真并没有跟谢闯争辩,而是帮他分析他爹谢君山没有立即表态的原因,直接问他:“你是想到外村跟人合作搞养殖吧?”

    谢闯点头承认。

    龙真追着问:“合伙人是你女朋友吧。”

    谢闯没有出声,满脸绯红。

    龙真接着说:“我估摸你爹没答应你,绝不是因为你到农村去创业,因为我跟你爹打了一年多的交道,他是个很爱农村的人,也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

    “神神叨叨的,搞得跟个半仙似的,有话就不能一口气说完吗?”谢婉凤了龙真一眼。

    “谈不上半仙,只是有些事得慢慢说开才行,”龙真停了一下,又说,“你女朋友是独生女吧?”

    谢闯依然没有做声。

    “至于你爹的心结在哪里,我想大概是……”龙真欲言又止。

    谢闯一脸茫然:“大概是什么呀?”

    “别卖关子了,真是佩服你们大学生,说话咬文嚼字,慢条斯理,故弄玄虚。”谢婉有点不耐烦了。

    “大概是怕你乐不思蜀呀!”龙真笑嘻嘻地说。

    谢闯不以为然:“这可能吗?他们一家人可从来没有对我提过过分的要求。”

    龙真毕竟成熟一些,他解释道:“现在没要求,不等于将来没有,你爹可比你想得远。”

    谢婉恍然大悟:“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龙真,看不出来呀,你还挺懂人情世故的。”

    龙真很谦虚地说:“谈不上懂,一点个人看法而已。”

    谢闯很紧张地说:“那怎么办呀?我爹真不会以为我要去入赘吧?”

    “挺聪明的吧,一点就透。”龙真说。

    谢婉很期待:“那怎样才能帮我爹解开这个心结呢?”

    龙真很有把握地说:“只要婉儿愿意配合我,我就能帮你爹解开这个结。”

    谢闯迫切地问:“你要是能帮我把这事办成,我就认你这个姐夫。”

    “一言为定!”龙真一脸兴奋。

    “一言为定!”谢闯很坚定地说。

    “你们俩搞什么吧?我可不是那么随便的人。”谢婉羞赧地说。

    龙真说:“婉儿,我说的可是真心话,并不是随便说的。”

    “谁知道呢?”谢婉转过身,娇嗔地。

    “姐,你就答应吧!帮你弟这一回,就当是演戏也行。”谢闯贸然地说。

    “谢闯,你把你姐当演员啦。”谢婉不高兴了。

    “我们彼此都是真心的,根本不用演。”龙真一脸深情地说。

    “可是,万一你回城里了呢?”谢婉不无担心地问。

    “你在哪,我就在哪,何况将来城乡都一体了,两边都可安家,你担心什么吧?”龙真目光清澈,一口气说完。

    “那就先听你的想法吧。”谢婉柔情似水地说。

    谢闯开始打趣她姐:“呵呵,还没开始演呢,就假戏真做了;我看,还是先走吧,免得给你们俩当电灯泡。”

    “滚,有多远滚多远。”谢婉假装生气。

    谢闯回头做了一个鬼脸,开心地朝前走。

    龙真所说的要谢婉配合,大家都心知肚明,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谢婉承认自己已经跟龙真确定了关系,让谢君山明白,现在的年轻人谈婚论嫁,没有那么多顾忌,男的也是可以在女方安家的。

    在搞大集体的时候,谢君山当过生产队队长,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似乎一天不闻闻庄稼的花香,心里就不踏实;一天不闻闻泥土的芳香,心里就堵得慌。最近十年来,村里外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田土很多都抛荒了,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更令人伤心的是,由于镇上的一家煤矿越界开采,已导致村里的一些房屋开裂,田土下陷,他曾带领村民多次去上面反馈意见,可是人家的答复是:我们已派专家检测过,煤矿并没有越界开采,村里出现的问题都是暴雨造成的地质灾害,镇政府会帮大家解决的,你们先回去吧。

    对于这样的回复,作为种了几十年地的谢君山自然不满意,他很愤慨地说:“保护基本农田是国家的根本政策,农民没有田,怎么种地?农民都不种地了,大家吃什么?”

    负责接待他们的镇干部明显听不进去了,很不耐烦地说:“你是个农民,种好自己的地就行了,国家大事还临不到你来管;另外,煤矿的关停涉及很多问题,不是你说关就能关的,保证了农田,谁来保证地方上的财政收入?谁来保证地方上的经济发展?”

    谢君山越听越气,气鼓鼓地说:“以牺牲农业来保证经济发展,你这不是扯淡吗?嗯,真是的,老袁让你这种人吃饱了肚子,就开始瞎折腾。”

    “跟我说这些也没用,我就是个负责上传下达的人,你们反映的问题我会向领导反映的,都回去等消息吧,我也得下班了。”负责接待的办事员一边收拾东西,一边下逐客令。

    谢君山也非常明白,为了煤矿这个事,沸沸扬扬闹了好多年了,一直都没得到根本的解决,就是因为一些人急功近利,一味地强调地方财政收入;就算你再跟他磨牙下去,也无济于事,只好悻悻然地带着大家回村。

    在GDP为王的时代,经济挂帅,利益至上,农业生态不仅被忽视,还遭到不少的破坏。

    队里的老农没有剩下几个了,就算健在的也因身体和年龄等问题,早就只能在家养老了,而青壮年农民都进城务工赚大钱,抓收入去了。村里的房屋是一家比一家漂亮,土路也铺上了水泥,自来水也进屋了,可是,过去花香扑鼻的田地已荒草萋萋,过去稻浪翻滚的田地成了鱼塘,过去麦浪滚滚的山坡成了不毛之地,过去细水长流的水渠成了肠梗阻;他心里自然有一种败家的感觉,希望在有生之年,带领大伙,改变现状。于是,他不顾妻子李美花的反对,先是托管了队里外出打工村民的田地,后随着政策的出台,流转了几户村民的土地,开始一心一意地耕田。

    最近几年,国家已经意识到农村出现的一些问题,正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兴农政策,村里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

    正如龙真所分析的一样,谢君山对于儿子谢闯想回农村创业搞养殖一事,从内心来讲,他是挺支持的;但从面子上来讲,他并不支持,毕竟在他们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大学生为数不多,能留在城里,终归是好的;至于他昨天当面就反对,是因为他心里有顾虑。

    天刚蒙蒙亮,谢君山就起床了,这是他几十年来来雷打不动的生活规律,睡得早,起得早。

    “老头子,准备去看你的小崽子了?”李美花打了一个翻身,关切地问。

    李美花所说的“小崽子”,其实就是谢君山杂交水稻试验田里的水稻,谢君山穿上衣服,很无奈地说:“就剩下这最后的‘小崽子’了,不好点伺候怎么行呀?”

    “那也得注意点身体,别太逞强了,年纪都一大把了。”李美花自得上这个养身病后,总感觉拖累了家里,拖累了谢君山,眼睛酸酸的。

    谢君山知道堂客心疼自己,安慰她:“一大早的,你难过什么吧,这人啊,做点事只有对身体好的,你就放心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