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回到原乡 > 第27章 拜访

第27章 拜访

    谢闯告别家人,踏上了去麓城的班车。望着窗外的乡村,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他在想象着新农村稻浪翻滚,鱼虾跳跃,荷叶田田的美景。

    经过四个多小时候,谢闯乘车到了麓城汽车南站,但他并没有转乘去乔桥村的班车,而是先发了一个微信:老师,好久不见,我准备去农村创业,想听听您的意见,您在家吗?

    没多久,莫教授回了微信:好的呀,我在家里,你来学校家属院吧。

    谢闯心里一喜,他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莫教授,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于是乘上了去省农大家属院的公交。

    最近几年,麓城的变化真快,刚来时,从汽车南站到学校的路边,几乎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像贫民窟一样,现在却是一色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目不暇接。

    谢闯在想,计划要赶上变化才行,不然,错失了良机,所有的理想都只能胎死腹中,无法变为现实。

    家属院就在省农大的右侧,虽然经过了提质改造,但外观依然保持着当年建校时的特色,一律的红墙绿瓦,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时代潮流。

    在门卫处做了简单的登记后,谢闯直接往莫教授家里走。读书的时候,他跟班里同学没少到莫教授家里蹭饭,熟门熟路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试验塘有了,资金勉强够了,合伙人也有了,目前唯一让他没把握的就是养殖荷花虾的技术,他一到莫教授家的门口,迫不及待地敲响了门。

    开门的是师母,她微笑着说:“是小谢呀,知道你要来,老莫一直在家里等你,快请进。”

    莫教授听说谢闯来了,从书房里走了出来,一脸欣喜地说:“谢闯,风尘仆仆的,看你这样子,该是从老家来的吧?”

    “是的,老师,”谢闯边换鞋边关切地问,“您跟师母还好吧?”

    莫教授一脸温和地说:“挺好的!”

    招呼谢闯坐下后,师母递给他一杯茶,微笑着说:“先喝口茶,”

    谢闯确实有点口干了,接过就喝。师母马上提醒他:“慢点喝,小心烫嘴。”

    师母的为人处事就是这么细心周到,谢闯每次来她家里都能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

    谢闯抬头看了一眼师母,很感激地说:“谢谢师母。”

    “别客气,就跟在家里一样,放松点,你们先聊。”师母招呼完谢闯,就进厨房忙去了。

    “坐吧,先说说你的打算。”莫教授以前当过知青,在农村待过很多年,恢复高考后,考上了省农大,毕业后留校任教,他向来对农村学生亲热。

    “一言难尽,老师,”谢闯很腼腆地说,“当过业务员,卖过农产品,送过外卖,至今一事无成啊。”

    “现在农业类专业的就业确实难,你要是再读几年研究生的话,情况也许乐观些,”莫教授对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非常熟悉,他很理解地说,“别灰心,经历了也是一笔不少的财富;何况,做什么事,都讲究一个事在人为。”

    “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莫教授的话,让谢闯得到了些许的慰藉,他脸色平和地说。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说说你现在的打算。”莫教授有所期待地说。

    “是这样的,老师,”谢闯开始详细地汇报自己要到农村养殖荷花虾的全盘计划,“我打算先在农村搞荷花虾养殖试验,试验一旦成功,销路好的话,就正式成立一家生态农业综合公司,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莫教授听完后,喜出望外,目光温和地说:“谢闯,为师没有看错你啊,养荷花虾这条路选得对,这也是我正在研究的绿色养殖课题;再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我们搞农业科研人的夙愿,我非常赞成你去农村创业。”

    谢闯本来很忐忑,担心自己去农村创业,会被老师看不起,骂他没出息,现在听老师这么一说,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很兴奋地说:“老师,您真的这么认为?”

    “老师教了一辈子书,搞了一辈子农业科研,你的梦想,也是老师的期待呀。如今很多学生都怕吃苦,毕业以后不想去农村,只想留在大城市,待在研究所里,长此以往,国家农业科研谁来搞?乡村振兴待何时?”莫教授摸了一把花白的头发,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

    有了老师的支持,谢闯心里就像烧了一炉火似的,激情燃烧起来;他似有不情之请,却又很为难,嗫嚅着嘴,就是说不出话来。莫教授看出了他内心的犹豫,大胆鼓励他:“我们师生一场,用不着藏着掖着,有什么要需要帮忙的,就尽管说。”

    老师真诚的话语,感动了谢闯,他一股脑儿地说:“我想请老师当技术顾问。”

    “还以为什么大事呢?你们放心大胆去干,我乐意给你们当技术顾问,无偿地提供技术支持,”莫教授哈哈一笑,“这总放心了吧。”

    谢闯之所以有所担心,有些犹豫,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像莫教授这样的知名教授,全省数一数二的养殖专家,就是上市公司的老总来请他,他也不一定给面子;何况自己还是一个无名小卒,至于公司,更是八字没一撇;如今,老师这么轻松地答应了,谢闯甭提有多高兴,他顾不及师生上下之尊的礼仪,一把抱住莫教授,目光闪烁地说:“谢谢老师的支持!”

    按理,莫教授可以送别自己的得意门生了,可是,他并没有马上打发他走的意思,而是大口地喝了一口茶,不无担心地说:“有一句网络语,你应当熟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谢闯以为老师担心他吃不了苦,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马上表态:“我向老师保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坚持到底。”

    对自己带了四年的学生,莫教授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知道谢闯是个有闯劲,有韧性的好孩子,并不担心他吃不了苦,坚持不下来,只是怕他缺少启动资金。

    这时,师娘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存折,含情脉脉地望了一眼莫教授,然后把存折递给谢闯,风淡云轻地说:“小谢,老莫收到你的微信,得知你要去农村创业,就吩咐我先把这个准备好了,你拿着,好好干。”

    谢闯接过一看,是一个存折,里头有1万块钱,他的手像烟火烫了似的,立马将存折递回给师母,红着脸说:“老师和师母,我怎么能拿你们养老的钱呢?”

    莫教授见状,瞪了他一眼,以不容拒绝的口吻说:“拿着,这不完全是给你的,是用来支援国家新农村建设的。”

    谢闯之所以将存折递回给师娘,一是老师答应当技术顾问,无偿提供技术,已感激涕零了;二是他和同学们都知道,师娘是农村户口,一直没有正式工作,一家人就靠莫教授的工资和师娘做临时工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家里一点也不富裕。

    师娘把存折再次递给谢闯,很真诚地说:“你们莫老师在农村当过知青,对农民有感情,他当初选择读农业大学就是想有朝一日能回报农村,这仅仅是我们老两口的一点心意,你收下吧,希望你能早点干出成绩。”

    他们两人的话更加坚定了谢闯要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他不再客气,很郑重地接过师娘递过来的存折,眼含热泪说:“谢谢老师,谢谢师母,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

    “你先回去把基础工作做好,我们实验基地会给你们提供第一批虾苗及养殖技术,”莫教授叮嘱他,“不要急于求成,先小规模地搞,等品牌打出去了,时机一成熟,就扩大规模,带领大伙一起致富。”

    谢闯深深地向莫教授和师娘鞠了一躬,很感激地说:“学生记住了,谢谢老师,谢谢师娘。”

    一下楼,谢闯摸了摸口袋里的存折,既温暖,又沉甸甸的,他心里明白,自己将来的创业路上,承载着很多人的期盼,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